項羽為什麼要坑殺20萬秦軍?把這20萬人變成自己的力量不是更好?

項羽為什麼要坑殺20萬秦軍呢?把這二十萬人變成自己的力量不是更好嗎?而且,項羽原來也是這麼做的,但他為什麼後來又殺了這些人呢?

其實在章邯他投降了項羽的時候,項羽就把章邯放在軍中,讓他的手下司馬欣來代替他成為了將軍,然後讓司馬欣帶領著這支軍隊,作為先頭部隊開始進軍關中,本來這樣安排也是挺好的,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因為我們知道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前,和六國之間打了很多年的仗,此時統一不久,六國的百姓官員對於這個秦國人依然是恨之入骨,雙方可以說是世仇。現在好不容易看到秦國人失敗了、投降了,那不就是報仇的好時機嗎?

所以他們在進軍關中的一路之上就發生了很多的報復事件,有的是欺凌,甚至有的人偷偷地就殺掉了秦軍的士兵。

這就讓投降的這些秦軍心裡特別地不安,很害怕呀,都不知道自己會被欺負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會被人殺掉。

隨著部隊越來越臨近關中的時候,投降的秦軍心裡就更加不安,現在連自己都保不住,萬一打進了關中,關中還有妻兒老小,如果這些人燒殺搶掠,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因此,軍心就開始不穩,甚至有人說,章邯是個賣國賊,騙了他們投降了項羽。

這些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當時諸侯聯軍的總部,聯軍總部肯定就找到了項羽。

項羽就說:「這個是叫將降,而士卒未服」,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將軍投降了,但下面的士兵還不服,沒有融入我們。

這種情況下,如果說項羽帶受降的秦軍去打關中,關中又是這幫秦軍的家鄉,很容易出意外。

於是項羽找來了兩個人,一個叫英布,一個叫浦將軍,三個人在一起商量怎麼解決這事。

這三個人都是當世猛將,猛將能商量什麼結果?不服就殺唄!

當晚月黑風高的時候,英布和浦將軍兩個人趁著天黑,就殺入秦軍的營寨,把這二十萬人全部給殺了。


項羽打仗確實有一手,但是這個人目光實在是太短淺,他自己就沒有想過,要是做了秦王,那該如何去管理和治理這些秦人

當時的懷王之約說得很清楚,「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打敗了秦軍,主力立刻進軍關中,不也就是想做這個秦王嗎?現在坑殺了二十萬秦軍,以後還怎麼去面對秦國的百姓呢?

也正是因為項羽做出如此的事情,所以後來秦國的百姓才那麼死心塌地地幫著劉邦去打項羽,禍根就是在這裡埋下的。

相反,劉邦是怎麼做的呢?

他一路上進軍關中,盡量地減少傷亡,並且安撫百姓,招降秦軍。所以劉邦快到咸陽的時候一路暢通,兵力不但沒有受損,反而逐漸地擴大,將近有10萬之人。


當劉邦過了武關的時候,那時子嬰已經殺掉了趙高,當上了秦王。

子嬰成為秦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派遣駐守在咸陽的最後一支衛戍部隊,去對付劉邦。

這支部隊叫做中尉軍,是當年的秦始皇留下來的軍隊,真正的精銳,如果真要打起來啊,一般人真的是打不過。

劉邦碰到了中尉隊,覺得是很難啃的一塊骨頭,當時張良就給劉邦出了主意,他說:「不著急,既然如此,我們只能出大招」,什麼大招呢?新式武器!什麼武器呢?炮彈!什麼炮彈呢?糖衣炮彈!

聽了張良的話,劉邦找到了秦軍的將領跟他講:「秦朝已經不行了,你沒必要為他賣命;你要錢,我可以給你很多的錢,你要官職,我給你你現在守著的地方,而且我另外還賜你大量的土地,你只要讓我們過去就行,咱們來談談行不行?」

當時的秦軍將領一想,也是啊,可以談!因此他們就放下了戒備,正準備和劉邦去談和的時候,結果沒想到到了約定的地方,劉邦立刻下令攻打,趁其不備,一下子把這支軍隊給消滅掉了。


這樣一來,咸陽無險可守,子嬰手上也無兵可派,怎麼辦呢?

他為了避免咸陽城的百姓被屠城,所以就捧著傳國玉璽,披著綬帶就來到了劉邦的軍前,打開了城門,讓劉邦進入了咸陽。

但劉邦進入咸陽的時候,一看到這個宮殿如此華麗,這麼漂亮的地方,這一輩子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享受嘛!於是就不打算走了,就待在這個地方,其他都不去了。

劉邦開始在那邊享受,要金子有金子,要美女有美女。

劉邦如此,下面的士兵也是一樣,這一下子就亂起來了。


當時劉邦的軍中這麼混亂的情況下,只有兩個人還是比較清醒的,一個就是蕭何,蕭何趁著大家在搶美女、搶金銀財寶的時候,他跑到丞相府那邊,把所有的這些文書、圖冊、檔案全部裝車拉走。

還有一個人就是張良,張良趕緊就找到了劉邦勸諫道:「大王啊,沛公啊,你怎麼還在這裡呢?你難道忘了項羽的部隊馬上就打過來了,你自問你能不能打得過項羽嗎?」

劉邦表示:「我怎麼可能打得過!」

認識到形勢危急,劉邦收斂心情,趕緊把軍隊撤出咸陽。

劉邦在張良的提點之後,開始在城裡對老百姓約法三章,讓百姓自己管好自己,好好地過好生活就行了


劉邦的約法三章深得當時的秦國百姓之心,大家都認為劉邦這個人好,都非常希望劉邦來做咸陽之主。

既然劉邦離開了咸陽,那後來為什麼項羽又開始擺一個鴻門宴呢?

關注我,下期講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