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是十月一日了,又是一年一度的國慶節了,從1949到今天已經整整過去了七十三年了,看著歷史照片中的開國大典,看著照片中已經故去的先輩,心中還是有濃濃的敬佩之情,是他們的浴血奮戰才有了後來開國大典那樣記入史冊的畫面,才有了我們如今安穩富裕的社會。其實在開國大典時,國民黨並沒有放棄自己的野心,甚至還策划了轟炸開國大典的計劃,為何後來沒有實施呢?今天我們就說說這段歷史。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迎來了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在國內的勢力已經不能掀起什麼大的浪花了,所以黨和國家的相關領導人開始籌備新中國的建立事項,選國旗、定國歌以及制定各種的國家制度已經提上了日程,開國大典也就逐漸的提上了議程,最終決定在十月一號的這天舉行開國大典。隨著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句話的時候,新中國成立了,標誌著中國人民徹底的翻身當主人了,但是在此時的台灣,蔣介石正聽著廣播,懷念自己當政的日子。
其實在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就一直計劃著反攻大陸的事情,所以在當時的北平有著很多的國民黨特務在不斷的向台灣發送著最新的情報,當開國大典籌備的時候蔣介石就制定來了轟炸天安門的計劃,可是為什麼當時沒有實施呢?
在解放北平後,國民黨的野心不死,在當時混亂的時局留下了多入牛毛的特務情報人員,這些人用各式各樣的身份潛伏在大陸,使命就是刺探人民政府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情報,也就是這些大量的情報人員,讓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對開國大典的籌備情況了如指掌,所以在 最初的時候就制定了轟炸方案,用裝備了B-24解放者遠程轟炸機對天安門進行轟炸,要知道在但是我軍的防空能力非常差根本無法及時發現和擊落這些轟炸機,所以當時的轟炸計劃實施起來還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要知道在開國大典前五個月的時候北平就被國民黨轟炸過。
開國大典時,國家重要的領導人及外賓都住在天安門城樓上,一旦轟炸,後果必然不可設想,然而在十月一號上午的時候,當時的飛行員都已經摩肩擦掌準備大幹一場點的時候卻接到了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計劃取消的命令。原來當時離北平最近的機場青島機場在六月份的時候已經被解放,所以國民黨只能從舟山群島起降飛機,當時國軍配備的B24轟炸機有空中霸王的稱號,最遠航程可達到5152公里,即使在裝載5000磅炸彈的狀態下航程還可以達到3700公里,而從舟山群島到北京只有1300公里,航程是綽綽有餘的。
一切計劃都很完美,但是最終出現了時間問題,當時國民黨接到的情報開國大典是在下午三點開始的,而B24的時速是480公里,從舟山群島到北京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如此一來,飛機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在天黑之前是無法返航的,而B24的夜航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如果再遇到解放軍飛機攔截,估計會全軍覆沒。
但是這些都不是能阻擋蔣介石轟炸開國大典的決心的,於是國軍司令就和當時剛獨立還沒穩定的韓國方面交涉,希望執行完任務後能在漢城降落,漢城到北京只有850多公里,能保證安全的降落。本來韓國方面已經答應了國民黨的要求,當時最後被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知道後大發雷霆,堅決不同意在漢城降落的要求,不敢給自己找麻煩。
如此一來,B24轟炸天安門就是自殺式的,國民黨的飛行員可不比日本的飛行員被洗過腦的,自殺式的轟炸不排除有的飛行員會直接倒戈的可能,再加上蔣介石認為即使轟炸成功也改變不了大陸戰局失敗的現實,於是在最後的時刻,蔣介石給周至柔下達了行動取消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