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呀,司馬南一開始跟聯想公司並沒有什麼恩怨,他們之間反而有合作的念頭。司馬南和他的團隊向聯想公司提出承包聯想公司的公關宣傳業務。這個業務量是很大的喲,據說能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如果能拿到這項業務,司馬南和他的團隊,肯定會吃個肚兒圓的。兩者之間甚至談到了具體合作的事宜。後來司馬團隊獅子大張口,遇到了大戶嘛!吃大戶,是中國人的習慣。
結果聯想厭倦了司馬團隊的貪婪,嫌他吃相難堪,就想中斷合作,就派一個女秘書跟司馬團隊談終止合作的意向。這下惹惱了司馬南們。按照非友即敵的邏輯。司馬南和他的團隊決定向聯想集團發難。
當然,面對這樣一個他們自設的自認為的強敵,沒有一定的策略,是很難扳倒的,是很難讓對方就範的。
司馬團隊是如何挑戰聯想集團的呢?這裡面有一個技巧,西方人常用的公關技巧,就是有罪推斷。司馬南認為,聯想集團能夠發展壯大,一定有血淋淋的原始積累。按照當時的國情,聯想集團的發展階段,一定有不可說的秘密。
他們決定就從這個地方入手。這招狠毒啊!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聯想集團有這樣的短板,那麼他們是不敢出來說話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短板,這樣的發展缺陷,他們更不可能出來說話。因為一說話就進入了司馬團隊的設計圈套。好,你回答得正確。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你回答得如果還正確,我就繼續再問,一直問到你回答不上來。或者說在發難的過程中,在你回答的過程中,找你的漏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找一個人的語言邏輯漏洞,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司馬團隊的有罪推斷,把聯想公司趕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給我們的感覺是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完全地陷入被動,被司馬團隊牽著鼻子走。
司馬南的這招狠吧!
所以說鬥爭是需要技巧的。司馬團隊的技巧讓人,感覺非常驚悚。一個集團,一個公司,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下三濫的團隊,你是很難有智慧,很難有精力跟他斗的。不出意料的話,結局應該是敗北。
司馬團隊的公關能力很強,深得引導輿論,控制輿論的訣竅。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看一下司馬南頭條號的跟帖或者視頻號的跟帖。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個頭條號,不是一個視頻號,這簡直是一個法輪功的集散地。粉絲們對他的崇拜如痴如醉,簡直是毫無理性。封他為英雄,鬥士,民主的代言人。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想到的譽美之詞全部用在了司馬南的身上。
一個能有效地控制與情的頭條號,給人的感覺應該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很多不願動腦,深入分析的人是很容易被這樣的人所蠱惑,所誘導的。這些人被利用起來,社會很麻煩的,因為它們沒有辨別能力,只會盲動,盲從。
想起了上個世紀初的義和團。太多的民眾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舉的是愛國的大旗,扶清滅洋的大旗。行的卻是齷齪的事情。民眾是善良的,民眾也是單純的,被利用起來做無謂的犧牲,也是挺讓人同情悲憫的。
司馬南真的想做義和團大師兄嗎?
我們不排除聯想集團的原始積累,有血腥的味道,不排除他的發展有原罪的基因。這些東西,自有法律來裁斷。因為沒有得到想得到的利益就反目成仇,欲置對方以死地,這樣的團隊應該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