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傳向全國,人民悲痛,世界震驚。這位偉大領袖以平靜的方式走完一生,但世人卻自始至終都無法割捨對他的懷念。
因此,各種各樣的影視品層出不窮,模仿毛主席的特型演員也比比皆是,但是,人們最關注的依舊是與主席有血緣關係的後人,想要找尋主席的影子。
毛主席
其中較為出名的是李訥和李敏,她們都是毛主席的女兒。但一個是身形與主席相似,另一個則是五官,都不盡如人意。另外,也有主席的侄女毛小青,她微笑的表情稱得上與主席如出一轍。
李敏
即便這些人的某些動作或神情方面與毛主席想接近,但主席面龐下方標誌性的大痣,卻只出現在李敏的女兒孔冬梅的臉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眼睛、標誌性的微笑等都與毛主席相似。
因此,孔冬梅被稱為最像毛主席的後人。可是,頂著巨大的光環生活,是榮耀,也是巨大的負擔,尤其是對她而言,曾一度想要徹底擺脫,但過程卻遠比想像中的困難。
孔東梅與李敏
孔冬梅與毛主席之間有過接觸嗎?最後又是否如願呢?她的母親李敏在養育她的過程中,經歷哪些不為人知的辛苦呢?
父母的結合
1958年8月,中南海中呈現一派熱鬧的景象,而毛主席更是久違地穿梭在賓客之間,臉上泛起陣陣笑容。
毛主席與李敏
原來,當天是女兒李敏與孔令華的結婚典禮。雖然沒有鞭炮、婚紗、司儀等諸多結婚必備的東西,但簡單的儀式卻並未湮沒眾人的激情,尤其是毛主席,他對李敏能找到珍愛之人,更是興奮之極。
其實,李敏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女兒。她出生時正值工農紅軍長征的艱苦時期,由於母親營養不良,導致她從小嬌弱,總是被叫「小嬌娃」,而主席也憐惜地取了小名「嬌嬌」。
賀子珍
然而,李敏還未記事,就被母親賀子珍一同帶到蘇聯生活。她漸漸長大,卻只知道母親,並不清楚父親的來歷。直到1947年的秋天,她隨母親一同回國,才見到以往在畫像中的毛主席。
毛主席
當時,李敏除了對這位帶領中國共產黨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領袖級人物的尊敬,只剩下陌生感。但是,毛主席卻對已經十幾年未曾見面的女兒充滿著思念,立即寫信:親愛的嬌娃,我很想你,希望你快些到爸爸身邊來。
毛主席
可惜,由於賀子珍離國時的一意孤行,親手斷送她與毛主席之間的情分。因此,此後與主席只能以「革命同志」的身份相處,李敏也等不到闔家團圓,但濃厚的父愛,還是讓她倍感溫暖。
1949年,北平解放,改名北京,毛主席等其他國家領導人一同搬入中南海。而李敏也在母親賀子珍的妹妹賀怡的帶領下,見到朝思暮想的父親毛主席。
圖源網路
剛開始,生疏的父女倆並未有過多交流,但血緣的吸引,讓他們逐漸熟絡起來,毛主席更是親昵地呼喊:「嬌娃,嬌娃。」
之後,李敏陪同毛主席生活在中南海。期間,不止給她留下諸多珍貴的回憶,也讓主席享受到難得的休閑時光。
不過,李敏並未因為父親是毛主席的身份而得到特權,相反的是,生活和學習更加困難。
毛主席與李敏
在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決定「上行下效」,給自己定下「三不」飲食規定,即「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而李敏也因此不得不節約口糧,甚至身上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們留下的舊衣。
不過,她從未想過寒酸,因為明白父親定下如此嚴格規定的原因。況且,父親作為國家主席都能吃苦,她更要向父親看齊。
孔東梅與李敏、孔令華
隨著李敏漸漸長大,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她不像妹妹李訥,反而早早地有了心上人,並決定將自己的愛情講述給父親。
1958年,毛主席正在菊香書屋中辦公,衛士突然進來傳話,稱李敏有事告知。
主席不喜人打擾,皺著眉頭,但心中不禁疑慮:李敏一向懂事,從未在辦公時間打擾,莫非有要緊事?他喊住剛要出門的衛士,說:「讓她在外面等我。」
李敏與孔令華
很快,毛主席處理完手中的事情,快步走出門外,卻看到李敏身邊站著一位年輕男子。主席恍然大悟,笑著將兩人請進屋內,並問向那名男生:「你好眼熟,父親是誰?我認識嗎?」
「我叫孔令華,家父孔從洲。」
毛主席陡然來了精神,說:「孔從洲為我黨我軍作出重要貢獻,被授予開國中將的職銜。能跟他結成親家,是件極好的事情。」
李敏與孔令華
沒過多久,毛主席以親家的身份見到孔從洲,兩家人相談甚歡,敲定李敏與孔令華的婚事。但一貫堅持「杜絕鋪張」的原則,因此只請了少數親朋好友,共同見證一對新人的結合。
1962年,李敏生下兒子。而毛主席聽聞後興奮地說:「看來我還能官升一級呢!」他還給起名「繼寧」,寓意著後代們能繼承列寧等紅色思想,復興中華民族。
1972年,孔冬梅在上海徐匯區出生。彼時,母親李敏已經搬出中南海,因此,毛主席未能親眼見證外孫女的出生,好在有照片相看,他摩挲著上面稚嫩的孩童模樣,眼中泛起淚花。
孔東梅
當時,主席特意取自己名字中的「東」字,再配上最愛的梅花,給李敏的女兒取了「冬梅」的名字。但是80歲的他,卻因為身體疾病的影響,不曾與孔冬梅相見。
不過,這絲毫沒有妨礙孔冬梅對這位從未謀面的外祖父的了解。而這都要得益於從小在外祖母賀子珍身邊生活的緣故。
童年顛沛流離
李敏搬進兵馬司衚衕後,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安排。當時的她從燒火做飯做起,一點點開始新的生活。
李敏與孔令華
可惜萬事開頭難,李敏與孔令華的生活異常艱難。甚至在接生孔冬梅的關頭,由於李敏長期勞累,女兒在腹中時臍帶繞頸,萬幸平安誕生,也預示著她會鬥爭命運的將來。
當時,毛主席得知小女兒李訥的生活困境後,抽出8000元(舊幣)稿費給予支持。當聽聞李敏也面臨同樣的生活絕境,也給予8000元(舊幣)的資助。
李敏抱著襁褓中的女兒接過沉甸甸的父愛。她發誓,堅決要考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絕不能辜負父親的期待。但是,奮鬥的路上卻苦了孔冬梅。
前排左二李敏
因為李敏與孔令華忙於工作,經常需要外出,只好將孔冬梅放在賀子珍身邊照顧。年幼的她還未來得及與外祖父見面,毛主席就長辭於世。
在毛主席的悼念儀式上,李敏與賀子珍哭得聲嘶力竭,而旁邊的孔冬梅
卻無法與傷心的大人們感同身受。後來,她如同母親李敏一樣,憑藉著照片和別人的講述,逐漸拼湊出外祖父的形象。
李敏
晚年的賀子珍體弱多病,因此,孔冬梅更多的時間是由其他工作人員代為照顧。不過,她絲毫不覺得孤獨,因為外祖母有精神的時候,會給她講述有關毛主席的抗戰歲月。
賀子珍說:「主席救了我的命,但我卻不懂事,是我讓他傷心。」
看著外祖母哽咽的神情,孔冬梅對毛主席的形象更加立體。而她也在賀子珍的影響下,逐漸產生閱讀文學類書籍的愛好,堅定著未來的發展道路。
圖源網路
1978年,孔冬梅回到父母身邊生活,而賀子珍此時纏綿病榻,對她囑託道:「無論如何,你都要對得起你是毛主席後人的身份。」
這句話是對孔冬梅的期許,也是一層枷鎖。她上學後,從未向老師同學們提及自己的身份。即便會在課本上看到毛主席的講述,也不得不強裝鎮定。
之所以會如此小心翼翼,一方面是擔心會因為毛主席的身份而招致過分關注,另一方面是出自孔冬梅的私心,她不想別人對自己另眼相待,想要憑自己的努力獲得真誠的讚美。
李敏全家
其實,孔冬梅始終為自己是毛主席後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但是,隨著自己長大,思想也逐漸有了變化,再加上臉上的那顆與主席一模一樣位置的痣備受關注,讓她產生擺脫這層光環的念頭。
事實證明,孔冬梅並非空口白話,她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老師和同學們的誇獎也是基於她個人的成就方面。
孔東梅
在「毛主席後人」的影響中,李敏是過來人,自然能敏銳察覺到孔冬梅的心理變化。但她她沒有進行任何干預,只說了一句話:「不管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你的生活和別人是一樣的。」
孔東梅
在完全脫離外祖父身份的影響下,孔冬梅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但她沒有絲毫鬆懈,已經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很快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生留學資格。
不過,孔冬梅在為沒有毛家光環的地區學習或生活而感到開心時,卻天不遂人願地發生諸多變故,也讓她徹底改變原先固執的想法。
以文學事業繼承毛家思想
孔東梅
早在孔冬梅打算出國留學之前,曾就業於一家文化公司。她初出茅廬,以此作為跳板獲得諸多機會,後來又創立自己的保險公司。
然而,正當事業風生水起之時,父親孔令華突發車禍。家中的頂樑柱倒下,令孔冬梅與母親李敏都措不及防,尤其是李敏,也因為精神不佳,不得不住院治療。
李敏
彼時,孔冬梅的哥哥孔繼寧正在外地出差,雖有心趕回,但事務纏身,少不更事的她只能一人扛起家中重擔,放棄保險公司的事業,也耽擱出國留學的計劃。
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孔冬梅逐漸整理好殘局,哥哥也適時地趕回來。但是,一家團圓後不久,父親孔令華還是遺憾離世,成了他們一生的悲痛。
孔東梅
在安撫好母親李敏的情況下,孔冬梅才終於收拾行囊,踏上前往美國留學的旅程。在經歷過諸多大事情後,她逐漸變得成熟,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也產生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次,孔冬梅與外國同學聊到世界歷史方面。對方侃侃而談,讓她目瞪口呆,尤其是談及愛國思想方面,她更是不由得汗顏,幡然醒悟:自己作為新中國締造者的後代,竟然對中國文化充滿陌生。
孔東梅
孔冬梅將頓悟告訴母親李敏,很快收到從國內寄來的《我的父親毛澤東》,當看到描寫毛主席的詳細抗戰事迹後,她驚呼:「原來母親和外祖父、外祖母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這真的太寶貴了,應該讓更多人了解。」
孔冬梅決定再度創業,而這次,她的目標是傳播紅色思想。回國後,在周圍人的支持下,一家名為「東潤菊香書屋」的公司正式成立。
孔東梅
為了能讓更多抗戰事迹湧現於世,孔冬梅親自走上井岡山,記錄與聆聽老一輩革命家講述的崢嶸歲月。她還通過母親與曾經外祖母的口述,進行整理與核實,發表出第一本書籍,名為《聽外婆講那過去的故事》。
孔東梅與李敏
從前的孔冬梅一直隱藏著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她這次公開露面,相當於將自己是毛主席後人的身份宣告於眾。但是,她儼然沒有之前的不適,反而還坦言:「我為外祖父與外祖母的革命事業而感到非常驕傲。」
因為孔冬梅對前人們投身革命中的艱辛與付出的了解,她也嚴格要求自己,繼承好這份毛家人的精神。
孔東梅
2015年,東潤基金會正式成立,用作解決貧困地區的婦女兒童問題,而且還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之際,捐贈出近千萬的物資,真正做到「回饋社會,奉獻祖國」的公司理念。
孔冬梅對此表示:「如果外祖父還在,一定希望我這麼做。」
後記
作為毛主席的後代,孔冬梅沒有四處炫耀,反而靜下心沉澱自己,更好地傳播毛家思想與紅色精神,她擔得起「毛主席後人」的身份,也讓後人看到更多關於主席的另一面,值得人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