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寺廟大師因身份不明被查,亮出身份後,眾人不禁為之驚愕

前言:

1966年,福建永泰同安鄉西安村的闇亭寺中,來了幾位檢查人員,他們找到方丈表明要找寺中的一個僧人:「有人檢舉僧人磬揚來歷不明、身份不明,特派我等前來調查,還請方丈將僧人磬揚叫出來。」

磬揚大師

磬揚從寺中出來,手中拿著一封證明其身份的信件,檢查人員看後不禁為之驚愕,此人竟是以及犧牲多年的革命烈士。

僧人磬揚是什麼身份,他為何隱居在此?

「我只能殺出一條血路,為家人報仇」

1997年,一位記者慕名來到福州市永泰縣與尤溪縣交界的闇亭寺,他聽說這裡有一位大師曾經是戰鬥英雄,後來下落不明被追認為烈士,直到1966年人們才知,這位戰鬥英雄其實並沒有犧牲,而是隱姓埋名出了家。

記者通過群眾的幫助來到闇亭寺門前,一種寺廟的清幽與神聖感油然而生,來到這裡的人都是因為各種事情尋找心理上的慰藉。闇亭寺被群山環繞,每當早晨的時候寺廟就會被白霧纏繞,即使再複雜的心情,也會被這幅美景衝散。

闇亭寺

寺廟是安靜,沒有一點喧鬧的聲音,來往遊客也是虔誠地祈禱著心中的願望。記者向一位僧人表明來意,僧人帶著他來到了一處禪房內。

僧人向他介紹道:「施主,這位就是您想要找的磬揚大師。」記者點點頭,僧人雙手合十慢慢退了出去。磬揚大師並未睜眼,依舊閉著眼睛念著佛經,兩手拿著佛珠一顆顆轉動。

看到此情此景,記者也非常有禮貌地沒有出聲,倒是開始打量這位仰慕已久的大師。大師看起來有60多歲,臉上已經布滿皺紋,聯想到大師是革命英雄,記者心中升起了一股敬畏之心。

不一會兒大師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慢慢睜開了眼睛。記者明白大師已經將經書念完,連忙上前問候。大師用手指著旁邊的房間道:「剛剛怠慢了施主,還請您見諒。咱們去裡面談。」

與大師面對面坐下,記者說明了來意。聽說記者與自己是同鄉,大師臉上露出了一見如故的喜悅之情,並給記者倒了一杯甘甜的茶。緊接著,大師找來了紙和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毛主席當時說,楊道明是個實幹家。」

大師說起了自己傳奇的一生,沒有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的驕傲,只有滿臉的悲傷。

1909年,楊道明出生在江西興國縣,家中排行老三。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和兩個哥哥就參加了革命,所以他是母親一手帶大的。或許是因為家中男兒都上了戰場,母親對他管教非常嚴厲,生怕他也參加革命。

21歲那年,鄰村將要舉辦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母親知道後擔心他也參軍,就將他鎖在了家裡。可楊道明骨子裡就流著保家衛國的血,哪裡肯乖乖待在家裡,他用早已準備好的鐵絲將鎖撬開,趁著母親不在偷偷溜了出去。

他翻山越嶺趕到鄰村,正看到毛澤東在台上激情地演講著。毛澤東的演講令底下的群眾熱血沸騰,紛紛捲起袖筒好像要與敵人拼殺,楊道明也被深深吸引,他不斷地振臂高呼,很快就引起毛澤東的注意。

演講結束後,楊道明就加入了共青團,成了鄉里的財政委員,負責給紅軍籌集物資。楊道明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了革命的隊列中,但他還沒有將自己的熱情充分發揮,一場災難成為了他一生的噩夢。

就在他參加共青團的這一年年底,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進行了第一次反革命「圍剿」,聯合興國縣的地主,挨家挨戶進行搜查。只因楊道明參加了共青團,那些人竟將他的母親活活打死,父親被逼得跳了江,大哥也被迫害,二哥沒有辦法只能上山當了和尚,才躲過追捕。

一家5口一夜之間慘遭滅門,楊道明悲憤交加,他怨怪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家人,更加怨恨那些不配為人的劊子手,他將滿腔怒火全部化為力量,他要為家人報仇。

說到這裡,磬揚大師眼中充滿淚水,拳頭緊緊握住,臉上痛苦中還摻雜著一股堅定的力量。磬揚大師說:「面對家人的慘死,我只能殺出一條血路,為他們報仇。」

將家人一一安葬後,楊道明一夜之間變得非常成熟,他沒有了家人就沒有了牽掛,更加奮不顧身地參與到革命之中。他不怕死,他只怕敵人猖獗。

「愛國、愛民、忠於黨」

孤身一人的楊道明找到了鄉蘇主席的藍瑞洪,想要將之前徵集來的糧食全部轉運出去。藍瑞洪與楊道明帶著其他3名戰士冒死將5推車糧食運往紅軍前線。

不想,途中遇到了一股敵人,楊道明知道他們一定不是敵人的對手,大叫著讓同志們都分散開跑。可敵人的數量實在太多,逃跑中有2名戰士當場犧牲,楊道明躲過一劫。

1931年,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後,毛澤東在興國縣遇到了楊道明。兩人一見如故,毛澤東關心地問起這兩年他的狀況,楊道明悲憤地說:「我的家人全部被敵人害死了,二哥至今下落不明。」

毛澤東對楊道明的經歷十分痛心,他安慰楊道明說:「革命就要有犧牲,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這年,楊道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站在黨旗下,楊道明握拳宣誓。這一刻他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愛國、愛民、忠於黨!

入黨後,楊道明擔任荷西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後又提升為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一年後又擔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部長。無論楊道明在哪,他都踏實能幹、勤勞本分,不久他就創造出蘇區「第一等的工作」成果,毛澤東對他大為讚賞。

毛主席

1934年,楊道明又被調往剛剛組建的閩贛省擔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但此時黨中央已經決定撤離蘇區,實行戰略轉移。

臨行前,毛澤東最後一次與楊道明見面。毛澤東拍著他的肩膀說:「黨中央這次轉移是為了將革命持續下去,咱們組建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展開游擊任務。」

「此次分別下次見面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你要好好保重,堅決守護蘇區。」楊道明堅定地對毛澤東說:「您放心吧!我一定將蘇維埃政府發揚光大。」

中央部隊衝出重圍後,蘇區戰況每況愈下,敵人與當地地主勾結在一起,對蘇區進行了一次次的攻擊。敵人無論是兵力還是物資都比蘇區充足,與敵人戰鬥了幾次,蘇區已經撐不住了。

楊道明和幾位蘇區機關人員,帶領著蘇區幾百號人與敵人糾纏。原本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部隊士氣就不高,再加上裝備查,鬧得人心惶惶,而楊道明也束手無策,他想到與毛澤東做下的誓言,心中萬分愧疚。

自從中央部隊撤離後,楊道明就與中央失去了聯繫,這時,中央卻發來了電報,上面寫道:中央今後不能繼續與你們聯繫,蘇區所有部隊將採取游擊方式與敵人周旋。望蘇區各個軍團能夠團結一心,爭取早日取得勝利會合。

楊道明身上肩負著整個閩贛省蘇區的生死,他安慰自己一定不能就這樣倒下。歸化、清流相繼失守後,楊道明只能帶著部隊四處打游擊,他們晝伏夜出,堅強地與敵人周旋。由於被逼無奈放棄了根據地,他們幾乎得不到群眾的幫助,他們經常遇到敵人的勢力,傷亡很是慘重。

300多人的隊伍從一個山頭轉移到另一個山頭,剛剛冒險進入了德化永泰交界的藏雲山區,登上了紫山,他們又遇到了另一股敵人,當地的保安團將他們團團包圍。

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更加可怕的是,軍中有人開始動搖。

有一天,保安團領隊趁著夜色摸上了紫山,與閩贛軍區的司令員宋清泉等人進行了秘密交談。第二天宋清泉想趁著沒人察覺將保安團人送下山,但被楊道明發現了。楊道明質問宋清泉:「你難道是想背叛黨嗎?」

宋清泉擔心東窗事發會被軍法處置,於是就說:「怎麼可能,我只是應付他們一下。」可這樣的理由楊道明怎麼會輕易相信,但他不想失去一個大將,他找到省委書記鍾循仁商量將幹部們召集在一起,呼籲大家團結一心。

會上,宋清泉等人表現得十分積極,大聲呼籲著各位幹部團結一心,見此楊道明也放下了疑心,不過,他提出部隊應該儘快轉移,既然保安隊已經摸上來一次,那麼這個地方就一定不能常駐。

可宋清泉等人在散會後遲遲不肯動身,任憑楊道明怎樣催促都沒有動靜。楊道明只好親自前去查看,一到地方才發現,整個兒山頭的部隊都不見了,宋清泉等人也不知去向。楊道明暗叫「不好」,連忙返回帶著剩餘部隊火速撤離。

半路上就遇到了前來圍堵的保安隊,楊道明帶著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鮮血染紅了整個半山腰,楊道明親眼看著眼前的生死戰友一個個倒在了自己的腳下,內心逐漸崩潰。

一場血戰過後,從敵人的刀下逃出來的只有7人,其餘戰士全部慘死,楊道明帶著受傷的鐘循仁和剩下5人開始了逃亡生涯。

在突圍前,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告訴他們有一處地點可以突圍,楊道明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居然是一場騙局。將他們引到山道的一個轉彎處,鍾循仁看到有樹叢中埋藏著敵人,他對著身後的戰士們大叫:「趕緊走,有埋伏。」

戰士們拔腿就跑,剛剛帶著他們來此地的政治部主任突然從懷中掏出槍,朝著鍾循仁連開數槍。鍾循仁倒在了血泊,生死未卜。

此時聽到槍聲後,埋藏在周圍的敵人蜂擁而至,楊道明和其他戰士與敵人展開了槍戰。他們一路被逼退在山崖上,他們二話不說直接跳了下去,敵人這才停止了射擊。原來,楊道明等人藏在山崖的一個石頭後面,這才躲過一劫。

夜幕降臨後,幾人悄悄來到鍾循仁的身邊,在他的鼻下探了探發現鍾循仁還活著,子彈並沒有打中要害之處,但也讓他動彈不得。

逃出來的幾人朝著永泰方向一路前行,一路躲躲藏藏生怕再次遇到敵人。在一個小村莊,楊道明為鍾循仁找了一位大夫,為他取出了子彈。有人這時提出要解散隊伍,楊道明低著頭默不作聲。

當今的形勢,他們想要再組織部隊是萬萬不可能的,各自回家還可能有一點生路。楊道明考慮到自己已經家破人亡沒有了去處,但其他人還有家世,回家也是不錯的選擇。於是楊道明目送戰友們離開,留下來照顧鍾循仁。

此時,鍾循仁和他已經是國民黨捉拿的頭號要犯,為了不引人注目,楊道明將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將帽子上面的紅星剪了下來,縫在了衣服的里襯最靠近心臟的位置

「革命烈士」就是磬揚大師

自從部隊解散後,楊道明將首要任務放在只好鍾循仁的傷病上,但他的內心總是空蕩蕩的,整天魂不守舍。鍾循仁總能看見楊道明落寞地坐在一旁不知在思考什麼。

鍾循仁擔心楊道明再這樣下去會生病,於是就勸慰他:「等我傷好了,咱們就再去找組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相信我們一定會與組織取得聯繫的。」楊道明的眼裡總算有了點神采。

為了躲過敵人的追捕,楊道明和鍾循仁化名為謝長生和黃家法,扮成乞丐一路打探組織的下落。這天他們來到永泰西面的秋壟,發現這裡有一座寺廟,他們餓極了,只好懇求這裡的僧人收留他們。

僧人見他們衣衫襤褸、餓得面黃肌瘦,實在不忍心將他們轟出去,但又擔心招惹殺身之禍,於是給了他們點吃食,指著西面說:「順著這條路走,你們就會看到一個地方叫闇亭寺,那裡可能會收留你們。」

二人順著僧人的指點尋找,果然找到了闇亭寺,沒有想到他們在這裡竟遇到了熟人。出來接待他們的是闇亭寺里的品香大師是楊道明去瑞金學習的時候認識的。

那時,毛澤東帶著楊道明去拜訪的一位大師就是品香大師,品香大師的見地和口才都十分的毛澤東的讚賞,由此楊道明對品香大師的印象極深。

而品香大師也一眼就認出了楊道明,在聽說楊道明的遭遇後,品香大師雙手合十閉眼道:「阿彌陀佛」。品香大師的回答令楊道明的心一顫,他竟當場表示要削髮為僧。鍾循仁望了望天空,對品香大師說:「我也要留在這裡。」

選了一個吉日,寺廟中念經聲此起彼伏但依然感覺寧靜。品香大師坐在蒲團上念著經,楊道明和鍾循仁閉著眼感受著頭上刀片的觸感,剃髮結束後,兩人緩緩睜開眼睛,聽著品香大師說:「既然入了佛名,就要放下心中雜念。」後為二人取了佛名,楊道明為磬揚,鍾循仁為妙圓。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外面的人正在四處尋找他們的音訊。閩贛省楊道明的消失,讓留在蘇區戰鬥的項英和陳毅都陷入了痛苦之中。這時,部隊已經突圍到了信豐油山,急於與各個組織取得聯繫,於是陳毅派人四處打探。

陳毅將軍

可沒有一個帶著楊道明的消息回來,最後陳毅截獲國民黨的電報才知楊道明已經遇難。從這條線索陳毅基本已經判定楊道明同志犧牲。

還有一個證明楊道明犧牲的人,就是朝著鍾循仁開槍的那個政治部主任。此人並沒有直接加入國民黨,而是繼續潛伏在湖南某單位工作。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 1951年,此人的罪行被人揭發,在錄口供時,他說:

「當時我騙他們山間彎道可以突圍,將他們引到那處,便開槍擊斃了鍾循仁。之後我們又活捉了20多人並擊斃,其中就有一個姓楊的蘇維埃主席。」

這一番話讓所有人都認為楊道明已經犧牲,興國縣將楊道明和鍾循仁追認為烈士,把他們的名字刻在了「興國縣革命烈士英名碑」上。

從那之後,楊道明和鍾循仁就以磬揚大師和妙圓大師的身份,在寺廟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在寺廟中修行的兩人依舊希望能與組織聯繫上,在1943年,寺中來了兩位年輕人,他們是地下黨員繞雲山和郭倫沂,當時楊道明有預感他們就是共產黨員,但又擔心認錯人,正在他躊躇不定時,兩位年輕人已經走了,此事也不了了之。

磬揚大師在寺廟中度過無數個春秋,新中國成立後,他知道自己已經離不開寺廟了也就不再想聯繫組織的事情。他與妙圓大師一起念經學習佛法,平靜自己的內心。

他打算從此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可他的身份還是被世人知曉。1966年,有人檢舉闇亭寺的僧人磬揚大師身份不明,要求調查。聽到消息後,磬揚大師也十分著急,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病急亂投醫,磬揚大師試著給家鄉寫了一封信,想要政府證明他的身份,這封信陰差陽錯送到了興國縣人事局中,此時磬揚大師當年出家的二哥已經還俗,就在人事局工作。當即他的二哥就為他寫了一封信證明他的身份。

當檢查人員來到寺廟找磬揚大師問話時,磬揚大師就將這封信遞給了他們,世人這才知曉已經犧牲多年的革命英雄竟沒有犧牲。

這個消息實在令人驚愕,當地政府隨即邀請磬揚大師出山,可都被他拒絕了,磬揚大師說:「當年參加革命的時候就是為了救國救民,如今國泰民安,我的使命已經完成。」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磬揚大師才出山成為佛教的傳播者。

他說:「我無顏面對過去,也從未有過以何種方式補償過去的想法,我只想在有生之年還能盡綿薄之力為人民做點事。」

1999年,90歲的磬揚大師圓寂,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夕陽塔上為他刻了一首詩:風雨宿音亭,天心月圓時;與此證功德,人間念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