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個專區拆分成2個地級市,29年後命運各不同,1市人口全省第3

四川區劃調整,是我國較為複雜的一個省份。

首先,就是省級政區的變動比較頻繁。因為四川各地解放時間不一致,所以新中國成立早期,在四川成立川東、川南等幾個行政公署。

1952年,這些公署合併為四川省。不過在此之後,四川還發生了幾次比較大的變化。

一個是在1954年,重慶直轄市被撤銷,成為四川的下轄市。當然撤銷之後還有恢復,1997年重慶直轄市在此成立,當然這是後話了。

一個是在1955年,西康省撤銷,其所屬的西昌雅安、甘孜、涼山州劃歸四川。

經過這兩次變動,四川的版圖範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除了外部變化,四川省內的區劃調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四川有3個地級市和10多個專區。

現如今,四川共有21個地級政區,跟廣東數量一致,並列全國第一。這裡面有部分地級政區,就是後來通過拆分的方式形成的。

今天,我們重點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達縣專區,因為他拆分形成2個地級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2個市的情況也大不相同。

達縣專區:拆分成現在的達州市巴中市

1950年,達縣專區成立,隸屬於四川省行政督察區。1952年,新四川省成立之後,依然是其下屬的達縣專區。

1953年,大竹專區撤銷後,其下屬的3個縣歸入達縣專區。此時的達縣專區下轄11個縣,面積達到最大。

從名字上看,有些怪異。專區是一個地級政區,但是又以縣命名。其實這個現象在當時還是比較普通的。

因為專區一般是以駐地之名來命名,當時達縣專區的駐地位於達縣。而達縣設市很晚,所以這個名字持續了很久。

1976年,才將達縣縣城及周邊縣城脫離,設置達縣市,這個時候依然還是個縣級市。駐地的名字沒有改,所以當時還叫達縣地區(後來全國統一專區改地區)。

這個時候的達縣地區,雖然下轄縣市的數量增加了1個,但是是從內部拆分得來的,所以外部範圍並未擴大。

1993年,達縣市更名為達川市,達縣地區也更名為達川地區。同一年,進行了比較大規模的一次拆分,巴中升格為地級市,同時划走了通江南江平昌3個縣,這下達川地區相當於減少了4個縣市。

1999年,達川地區才更名為達州市。

所以現在達州市和巴中市,都是從原達縣專區拆分出來的2個地級市。

從1993年的拆分算起,已經有29年的歷史。經過29年的發展,2個地級市的情況又如何呢?

2個地級市如今發展情況各不同,1市人口全省第3

如今的達州市,共轄4縣2區1市,七普常住人口為539萬,排在全省第三位,比第2位的南充市少了約20萬人。

巴中市現在轄2區3縣,七普常住人口為271萬人,排在全省第14位,屬於人口偏少的市。

從兩市的人口總量來算,達州已經超過500萬,而巴中還不到280萬人,達州的總量幾乎是巴中的2倍。

我們知道四川的人口雖然眾多,但是成都的佔比太高,七普時成都的常住人口就已經超過2000萬,而且近十年流入了582萬人,這個增量是非常高的。

2021年,成都繼續保持了人口高增長的態勢,所以四川各個地市的人口總量情況就相對不樂觀了。超過500萬人口的只有2個市,就是南充和達州,低於300萬人的市州就有10個。

達州和巴中都是從同一專區拆分出來的,為何從人口情況來看,兩地發展差異如此之大呢?

達州所轄的縣市雖然不多,但是人口大縣卻非常多,超過80萬的就有5個。其中核心還是原達縣專區的駐地達縣,其規模非常大。雖然現在拆分形成2個區,總人口有180萬人,所以達州才佔優勢。

再來看看巴中市,當初巴中從達縣專區拆分的縣市偏少,這一點肯定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巴中所轄縣市中,沒有一個人口超過80萬的大縣。人口最多的巴州區,也是有65萬人,跟達州各個縣市區相比,差距不小。

除了人口有差異外,現在兩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也是各不相同。達州市的GDP已經達到2351億,排在全省第7位。

而巴中市只有742億,排在全省倒數第3位。

達州和巴中之所以經過29年發展之後,情況大不相同,主要還是交通區位優勢造成的。

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後,萬州成為重慶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而達州與萬州毗鄰,已經被明確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有多條高鐵和普通鐵路在此交匯。

巴中位於四川北部,不在發展主軸和交通幹線上,所以實力自然要弱一點。

對於這2個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