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竑:身為過繼子,內得罪皇后,外得罪權相,還想當皇帝?做夢

01,趙竑其人及家世

鎮昭肅王趙竑(1201?-1225),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即秦康惠王趙德芳的九世孫,生父叫趙希瞿(qú),嗣父沂王趙抦(bǐng)、寧宗趙擴

趙竑屬於「與」字輩,但他的原名失載,成為沂王嗣子時,直接被賜名趙均,後來改賜名趙貴和,成為寧宗嗣子後,又改賜名趙竑。

他的本生家族世系是:德芳生惟敘,惟敘生從溥(pǔ),從溥生世堯,世堯生令敀(pò),令敀生子乙,子乙生伯存,伯存生師丑,師丑生希瞿,希瞿生趙竑。

關於趙竑的生年,參考北宋選拔過繼子,都是4歲-8歲之間;而南宋選過繼子多為6歲,孝宗趙眘(shèn)、景獻太子趙詢都是6歲進宮,可以推測,趙竑在開禧二年(1206)被立為沂王嗣子時,應該也是6歲。

據此倒推,可知趙竑大概是生於嘉泰元年(1201),比嗣兄景獻太子趙詢小8歲,又比嗣弟理宗趙昀(yún)大3歲。他出生時,趙詢已經進宮四年,還沒有轉正。

開禧元年(1205),當13歲的趙詢正皇子之位被封榮王時,趙竑才5歲,還在自己家呆著呢。

開禧二年(1206)五月初一,與寧宗血緣最近的皇弟、昭慶軍節度使、吳興郡王趙抦(1177-1206)薨,臨終前上遺表說:

自己的兒子趙垓(gāi)不幸夭折,但尚有高堂老母需要侍奉,且本支香火也沒人奉祀,請求寧宗在近屬中選擇昭穆相當的宗室子,過繼給他為後,以奉魏王支系的香火。

寧宗一邊追封堂弟為沂王,謚號「靖惠」;一邊命人選拔宗室子。五月十四,賜宗室趙希瞿的兒子「趙與某」名為趙均,立為沂王趙抦嗣子,補右千牛衛將軍,並為沂王府置小學教授二員,教授沂王嗣子讀書。

就這樣,趙竑從疏遠宗室子,一步登天,成為沂王嗣子,即當朝皇帝宗法上關係最近的侄子。

在趙竑成為沂王嗣子的次年,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十五,15歲的皇子趙詢就被寧宗詔立為皇太子。

02,趙竑與權相史彌遠的矛盾

關於趙竑與史彌遠的矛盾問題,並不是趙竑被立為皇子後才發生的,而是他還是沂王嗣子時,就因為利益受到侵犯,而對史彌遠不滿了。

寧宗時期的皇室男性核心成員,除了寧宗、景獻太子趙詢父子外,就是魏王嗣孫、沂王嗣子趙竑,以及庄文太子嗣子趙搢(jìn)。

對於寧宗來說,趙詢是自己的兒子;趙搢是自己大伯庄文的兒子、即自己的皇從弟;而趙竑是自己二伯魏王的孫子、皇從弟沂王的兒子、即自己的皇從侄,都是孝宗皇帝後裔,在宗法上親緣是最近的,因此,寧宗對趙竑、趙搢極為恩寵。

但寧宗對趙竑、趙搢的親近,引起權相史彌遠的不安,李超先生認為,史彌遠擔心趙竑會影響景獻太子趙詢的地位,就想方設法打壓趙竑,以消除他對趙詢的威脅。

史彌遠的具體操作就是更改趙竑、趙搢的名字,把他們從單字名改為雙字名,直接從名字上就和皇太子趙詢拉開等級,以示「崇至尊、重國本」之意。

因為宋朝從真宗時形成規矩,只有皇帝、皇子、皇弟才有資格用單字名,其餘諸王只能用複名,以別親疏、以示重輕。

於是,嘉定八年(1215)七月,史彌遠授意黨羽侍御史石宗萬上書寧宗,請求皇帝遵照祖宗成憲,把皇從弟趙搢、皇從子趙竑(均)改成複名,以示對皇太子趙詢的尊重。

因此,七月二十三,寧宗下詔:皇從弟、承宣使趙搢改名趙思正,15歲的皇從侄、觀察使趙均改名趙貴和。並讓宗正寺聯合尚書省等官,擬定孝宗系子孫取名字輩為:思貴乃如延。

史彌遠操縱的改名事件,很好的維護了皇太子趙詢的權威,但同時,也嚴重的侵犯了趙思正和趙貴和(竑)的利益,自然會引起趙竑對史彌遠的不滿。

只不過他當時沒有把這股不滿表現出來,等趙竑得立皇子、真的取代了趙詢的地位,才抑制不住地爆發出來。

嘉定十三年(1220)八月初六,景獻太子趙詢薨,年僅28歲,沒有子嗣,寧宗再次面臨儲位空虛、國本未立的境地。

此時寧宗已經53歲,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重新選拔六歲小童教養了,在大臣鄭性之「立長」的建議下,他決定把備選嗣子的年齡放寬到15歲以上。

十三年1220八月。(鄭性之)磨勘轉朝奉郎。十二月。除將作監。時東宮虛位。中外皇皇。公乞早定大計。且以立長為言。上嘉其請。(《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47神道碑·毅肅鄭觀文)

面對太子趙詢亡故、東宮虛位的狀況,除了晚年喪子的寧宗焦心外,在朝廷一手遮天的權相史彌遠,也極為焦慮,他為何焦慮?因為他發現,此時距離皇嗣最近的正是他得罪過的沂王嗣子趙竑。

孝宗當年在長子庄文太子薨後,越過次子魏王,立老三光宗,又想隔代指定魏王之子趙抦為東宮人選,因而引發父子矛盾。孝宗駕崩光宗都拒不臨喪,高宗吳皇后在執政趙汝愚等人的推動下,拍板讓寧宗取代其父光宗即位,並對趙抦說「你哥做了你做」。

正是有吳老太的話在前,此時遭遇太子早亡,身為沂王嗣子的趙竑,就成了備選皇嗣的熱門人選,朝野內外都覺得,6歲就進沂王府、如今都20歲的趙竑,於情於理都是最合適的皇嗣人選。

一直充當橡皮圖章、沒什麼權欲心的寧宗,可能也有自家父子搶了本該屬於魏王、沂王父子皇位、要不要還給他們的心理,也傾向於趙竑,這自然是史彌遠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在史彌遠的推動下,朝廷再次選拔太祖十世孫中年齡在15歲以上的宗室子,如高宗當年擇立孝宗和信王的故事,海選出十來個宗室子,其中很可能就有理宗趙昀哥倆。

寧宗以國本未立,命宰臣選太祖十世孫年十五以上者教養之,如高宗擇立普安恩平故事,遂以十四年1221六月丙寅13,立貴和為皇子,改賜名竑,除寧武軍節度使,進封祁國公,而以上嗣沂邸焉。(《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但史彌遠這次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讓新人成為皇子,原因有二:其一是寧宗本人的態度,一直眷念魏王、沂王一系,如方大琮(cóng)所言太子「必自魏來」;

臣在田野。側聞寧宗皇帝嘉定選擇之時。追記先朝眷念魏邸之意。故陛下之立。必自魏來。(方大琮《鐵庵集》卷一·諫院奏議·端平三年1236七月分第一劄)

其二,就是朝野內外的輿論,如真德秀所言,朝廷的士大夫在朝廷議論趙竑是最合適的人選,學校的學生在學校議論沒有比趙竑更合適的,其他群體也竊竊私語,都認為趙竑最合適。

方國公自修於深宮之時。亦豈蘄乎人之知哉?及儲位一虛。大計未定。皇枝帝胄。集於闕下者。無慮以十數。而朝廷之士。議於朝曰:無如國公也。學校之士。議於學曰:無如國公也。其他私議竊語。亦莫不然。彼其平時與國公聲跡不相聞。利害不相及。非防私惠覬後福者。而其情乃爾。既而恩命之錫。果不庸釋焉。以此見人心至公之理。雖天亦不能違之也。(真德秀《西山文集》卷三十七·書·上皇子書【辛巳】)

因此種種,即便史彌遠是權相,能夠玩弄皇帝於鼓掌之中,但他無法凌駕在皇帝本人意志之上,也不能無視仕林公議的群情洶洶。

於是,嘉定十四年(1221)六月十三,寧宗下詔,立皇侄福州觀察使趙貴和(竑)為皇子,更名趙竑,進封祁國公。

六月十四,寧宗以立皇子告於天地、宗廟、社稷、諸陵攢(cuán)宮。

並很快讓趙竑享受皇太子的待遇,上朝時讓趙竑侍立,學習如何處理國家政事,方大琮曾在劄(zhá)子《賀皇子節使國公劄》中提到「遴柬(lín jiǎn)僚屬,養成德性之良;侍立朝昕(xīn),彌習國家之事」。

可見,趙竑儘管沒有被冊立為皇太子,但已經享受皇太子的權益,無名有實。這時候的史彌遠,也只能儘力修補和皇子以往的嫌隙。

趙竑喜歡鼓琴,史彌遠就投其所好,把調教過的善琴美女送給趙竑;又在七月初七給皇子進獻乞巧珍玩,來緩和關係。

如果趙竑有頭腦,必然會在美人間諜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史彌遠的示好虛與委蛇,絕不能暴露自己對史彌遠的真實態度。

但情商賊低的趙竑是怎麼做的呢?

不是指著地圖上瓊崖的位置對美人說:早晚有一天我要把史彌遠流放到這裡去!就是故意把史彌遠送來的珍玩摔碎,甚至自作聰明給史彌遠起諢號「新恩」。

他表現與權相勢不兩立的不成熟態度,以及在朝堂上表現得「明敏如神,事至立斷,威令振舉」,都讓史彌遠產生嚴重的危機感,為了自保,也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那只有把趙竑拉下馬了。

於是,在候選皇子失敗,被補授秉義郎後回家的趙與莒理宗趙昀),再次被史彌遠秘密接過來,並推上沂王嗣子的位置上。

嘉定十四年八月十三,秉義郎趙與莒晉右監門衛大將軍,賜名趙貴誠,二十七日,加果州團練使。九月初二,趙貴誠被立為沂王嗣子,史彌遠一邊派親信潛心教導貴誠,一邊蟄伏起來等待趙竑出紕漏。

03,趙竑和嗣母楊皇后的矛盾

趙竑不滿權相史彌遠的同時,和新嗣母、寧宗的實際控制者楊皇后之間的關係也不融洽。

楊皇后性格強勢、精明有才幹,且備受寧宗信任倚重,是後宮的真正掌控者,前太子趙詢就是因為被她撫養長大、母子關係親密,才地位穩固,在寧宗後宮有孕的情況下,也照樣被她推上太子之位。

如果趙竑是個拎得清的人,能看清形勢,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話事人,你新立皇子不得先拜碼頭抱大腿?畢竟,你「不慧」的嗣父皇帝是個「沒頭腦」,明顯是指望不上的,如果緊密的團結在「有超能量」的嗣母楊皇后身邊,互為依靠,自然會像景獻太子一樣,早正名分、穩固地位。

但趙竑他偏不親近楊皇后,甚至對楊皇后很反感,為什麼呢?

也有兩個原因:

其一,據坊間傳言,史彌遠出入宮禁毫不忌諱,好像帶楊皇后做過頭髮的樣子,因此引起外界議論,還有好事者作樂府詩「往來與月為儔(chóu)侶,舒捲和天也蔽蒙」,來諷刺史彌遠和楊皇后。

趙竑因為這個傳言,就對「不檢點」的嗣母以及膽大妄為的史相公很不滿,忿恨的書寫「彌遠當決配八千里」,豈不知他前腳寫完,後腳史相公就知道了,從而可見,他治家的能力也差,皇子府跟篩子似的。

至於楊皇后到底有沒有和史相公做過頭髮?不得而知。

不過根據楊皇后和史彌遠兩人的性格分析,猴格認為這樁緋聞是子虛烏有的事,畢竟,世人習慣認為但凡是傻兒丈夫,頭頂多半都是綠油油的。

其二,就是趙竑對楊皇后的指婚不滿。

因為趙詢早死,讓楊皇后也失去未來依靠,面對新立的嗣子,她也想像之前那樣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關係,而聯姻則是最直接便利的手段,於是,楊皇后就把吳氏許配給趙竑。

關於吳氏的出身,據周密的《癸辛雜識·濟王致禍》記載,吳氏是寧宗恭聖仁烈楊皇后的侄孫女,猴格也曾詫異過,楊桂枝姓楊,怎麼她侄孫女卻姓吳呢?但依舊硬著頭皮在以前文章中引用了。

後來朋友侯馬夋qūn又甩給我一則史料,即張端義的《貴耳集》,其中「濟邸擇妃」詳細的記載了楊皇后給趙竑擇妃的過程,再次感謝小夥伴侯馬夋提供的史料。

吳氏是高宗憲聖慈烈吳皇后的侄孫女,楊皇后擇定皇子妃人選後,就派大璫(dāng)王俞前去吳家宣布。

可能吳氏平時在家表現的就比較驕縱,因此,吳家當時的家主、節度使吳鑄就想拒絕這門親事,遂乞求王俞向中殿(指楊皇后)復命,說吳家出了憲聖皇后已經是非常光宗耀祖了,小吳氏為人粗疏,不能擔當皇子妃的重任。

前來宣押的王俞說:這可是官家和中殿的聖意,節度使為何這樣說呢?

眼看王俞不願意帶話,吳鑄也不能抗命,只好說:她父母不懂事,沒有教好她,恐怕他日會連累憲聖皇后的聖名,到時候可別說我今天沒提醒過。

從吳鑄的話可知,小吳氏的脾氣的確不好,大概率是沒有能力承擔皇子妃、未來皇后的責任,後來果如吳鑄所言。但一直對憲聖吳皇后心懷感恩、頻頻照顧吳氏家族的楊皇后,卻執意要把下任皇后人選落到吳家。

就這樣,小吳氏成了趙竑的妻子,還是亂輩婚,如果小吳氏是楊皇后的侄孫女,和趙竑就是表侄女嫁表叔;但小吳氏是吳皇后的侄孫女,趙竑就是表姑祖母嫁給表侄孫子,這輩分就更亂了,撓頭。

吳鑄預料的沒錯,自從小吳氏嫁給趙竑後,兩口子是鬧得雞飛狗跳,趙竑有寵姬數人,而小吳氏則妒忌成狂,不能容忍丈夫的寵姬,每次進宮就要向楊皇后告狀,說趙竑的不是,氣惱之下自然是話不擇口,啥話都說,兩口子鬧騰得讓楊皇后也頭疼不已。

某日舉行內宴之後,楊皇后賞賜給小兩口一枝水晶雙蓮花,讓趙竑親自為小吳氏戴到頭上,又苦口婆心勸誡他們夫婦和睦。

但沒過幾天,小吳氏又進宮來告狀,說趙竑他倆又吵架了,爭執之中,趙竑不慎把水晶雙蓮花擊碎了,小吳氏添油加醋的狀告趙竑,什麼他就是故意打碎的,什麼不敬母后之類云云,終於引發楊皇后的怒火。

話說這小吳氏也真是沒頭腦,大概她不曉得夫妻一體的含義。

知道嗣子對自己不滿,性格強勢的楊皇后,自然不會再拿熱臉貼人家的涼屁股,對趙竑的態度開始變得不咸不淡起來。

景獻太子趙詢因為有嗣母楊皇后的保駕護航,6歲進宮,13歲就確立皇子名分直接封王,15歲詔立皇太子,可謂順風順水。

到趙竑這兒,面對他的不恭敬,楊皇后沒有使絆子就已經不錯了,怎麼可能再給他助力?再說這瓜娃子也不領情啊!

因此,趙竑儘管確立皇子名分,侍立聽朝,卻只是祁國公,到嘉定十五年(1222)五月初十,又進封濟國公。

同月十二日,沂王嗣子、果州團練使趙貴誠(理宗)就除邵州防禦使。

04,煮熟的鴨子也能飛

因為趙竑的地位,身邊自然不缺趨炎附勢之輩,自從他開府之後,更是車馬盈門、門庭若市,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圍在他身邊,其中不乏是史彌遠安插的姦細。

所以,即便史彌遠不送美人給趙竑,他在皇子府的一言一行也不是秘密,到嘉定十四年七月七,趙竑趁醉故意打碎史彌遠獻給他的珍玩,更讓試探他的史彌遠意識到,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調和了。

不甘坐以待斃的史彌遠,就一邊加強對趙貴誠的教導,一邊指使黨羽在寧宗面前給趙竑上眼藥,說他寵愛婢妾、狎昵群小、傲慢輕浮、放蕩淫邪,同時誇讚趙貴誠又穩重又端莊,又純正又好學。

儘管寧宗是個只帶耳朵的皇帝,隨便說他兒子壞話,他也體會不到這是史彌遠圖謀廢立的伎倆,但史黨說得多了,朝野內外都知道時相想搞皇子了。

此時遠在浦城老家為母親守孝的真德秀,都知道愣頭青皇子內對嗣母不恭、外對時相不敬的情況。

真德秀在嘉定二年(1209)的時候,曾擔任過沂王府教授,教導過當初還是沂王嗣子的小趙竑,兩人有著親密的師生關係。

(在這裡又要糾個以前舊文的錯,猴格在《宋理宗趙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權臣養成的傀儡帝》一文中,寫真德秀是當時的皇子師傅、並因為勸誡皇子不被採納、而避禍辭官,是不對的。

當時顯然是受了《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鑒》中那句「時真西山兼王宮教」的誤導。真德秀那時正在老家為母持服,並沒有擔任皇子府師傅,所謂辭職避禍,有點埋汰真師父了,人家是嘉定十五年除服後,才「以寶謨閣待制、湖南安撫使知潭州」。)

聽聞這樣的情況,自然替幼稚無知的趙竑憂慮、著急,就在嘉定十四年八月初一,給趙竑寫信告誡他:

不要過剛,不要偏柔,要剛柔相濟,貴於迭用。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去對時政指手畫腳,對時相說三道四,那都不是你的事,你應該討兩宮歡心,「盡視膳問安之敬。以承兩宮溫凊之歡。盡修身進德之誠。以副兩宮眷倚之重」;研究前代政治得失,「研精問學。其於前代政治之得失。用人之是非。不可不深求。不可不熟講。」其他的等以後再說。

真德秀的勸誡,並沒有讓趙竑警醒,而是當耳旁風,依舊我行我素,真師父就再次致書皇子:

不要受身邊邪佞引導,要把小人從身邊驅逐,身體力行三件事,一是盡孝敬,二是勤學問,三是辨淑慝(tè)。效法周文王,一日之內給父母晨、中、暮問安三次,晨昏定省,不要一月還不去見父母一次,要小心翼翼,不敢怠慢;要讀書養德,修身養性;要辨別邪正,親賢遠佞。

從真德秀的上書看,趙竑平時都很少進宮給寧宗、楊後請安,身為皇子和內宮聯繫不夠緊密,有時候真的會要命的。

面對真師父的憂慮,趙竑雖不以為然,也聽話的驅逐幾個小人,問題是沒過多久,他就又把驅逐之人召在身邊。

替他操碎心的真師父知道後,又寫第三封《上皇子書》,語氣十分嚴重,告誡他:

堂堂皇子府,怎麼能容納左道異端之流?你現在要謹言慎行,不能再率性而為了,現在改轍易弦,還尚有可為,不然就噬臍(shì qí )莫及啊!

趙竑並不理會真師父的良苦用心,他可能看嗣兄趙詢當初都挺樂哉的,自己也是板上釘釘的皇位繼承人,怕啥呢?

唉,他只看見人家趙詢樂哉,沒看見人家內孝敬嗣母、外禮敬時相,真是個瓜娃子。

嘉定十六年(1223)正月初六,寧宗的後宮又誕育九皇子趙坻(chí),但隨即在二月二十五就夭折,追封邳(pī)王,謚號「沖美」。匆匆來又匆匆去的小皇子,並沒有對趙竑的地位產生任何影響。

同年六月初五,趙竑的兒子趙銓(quán)降生,升級做祖父的寧宗很高興,激動地去奏告天地、宗廟、社稷、諸陵、攢宮,向天地、祖宗報告大宋朝後繼有人了。

這個典禮是只有皇嫡孫的降生才會舉行的,可見,在寧宗心中,趙竑就是皇太子,只不過以他的智商,想不到皇子和皇太子有啥區別,而楊皇后又不幫趙竑說話,所以,趙竑自始至終都沒有被立為皇太子,儘管享受著皇太子的待遇。

八月十八,寧宗賜皇孫名字叫趙銓,授左前牛衛大將軍,但就在二十二日,皇孫趙銓薨,贈復州防禦使,追封永寧侯。

此時寧宗的病情已經急轉直下,閏八月初二,寧宗進入彌留之際,史彌遠迅速展開陰謀,秘召直學士程珌(bì),許諾引為執政,共草矯詔廢趙竑、立趙貴誠,派人接趙貴誠進宮,讓楊皇后的侄子楊谷、楊石進宮獲取支持。

楊皇后儘管對趙竑那個愣頭青沒啥好感,但她尊重丈夫寧宗的決定,認為趙竑是寧宗屬意的繼承人,不能隨意廢立,反正誰即位她的皇太后都跑不掉。

因為楊皇后的堅決反對,史彌遠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讓二楊大肆渲染皇子趙竑對楊皇后干政的不滿行徑,引發楊皇后對趙竑的反感,那一夜,二楊往返七次,在楊皇后和史彌遠之間傳話。

最後,已經跳上史彌遠大船的二楊跪倒哭泣說:內外軍民都已歸心,如果不同意,必生禍端,到時候楊氏恐怕沒人能夠活命!

或許是考慮到趙竑的性格,恐怕他即位真能幹出不孝的事來,也或許是考慮到與史彌遠翻臉的結果於國不利,反正綜合各種因素,楊皇后最終同意廢黜趙竑,改立趙貴誠(理宗趙昀)。

初三凌晨,渾渾噩噩一輩子的寧宗崩於福寧殿,新皇子趙昀在皇后和時相的支持下,在寧宗靈前即位,是為宋理宗,而原本該即位的皇子趙竑,被進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

閏八月十一,從皇子變成皇兄的趙竑又被進封濟王。

閏八月十五,理宗尊新嗣母楊皇后為皇太后。

閏八月十九,史彌遠率領百官臣僚請皇太后聽政,前後八次上表,楊太后才同意。

閏八月二十六,楊太后、宋理宗開始聽政。皇兄濟王趙竑被賜第湖州,隨即以醴(lǐ)泉觀使就第。

九月十五,皇兄濟王趙竑的妻子衛國夫人吳氏,被封許國夫人。

寶慶元年(1225)正月初九(《齊東野語》記為正月初八),湖州人潘壬兄弟謀立趙竑為帝,事敗,史稱霅(zhà)川之變。

正月十五日(日期為《宋史全文所記,《宋史》記載為二十五日,《齊東野語》記載為事變後越一日),趙竑被史彌遠的親信秦天錫害死,有縊死說,有毒死說。

而趙竑那個能折騰的妻子小吳氏,則出家為比丘尼,不知道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後來被理宗賜號惠凈法空大師。

05,猴格說

平心而論,身為過繼皇子,趙竑手中的牌面真的很不錯了,嗣父雖然「不慧」但勝在聽話;嗣母雖然為人強勢,但她是那種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即便你看史彌遠不順眼,先忍忍不行?

就按真德秀規勸的那樣,你娃現在啥都別想,就在你養父母面前多刷存在感,扮演貼心小可愛,承歡膝下,好好讀書,修身養性,去韜光養晦,哪怕你是裝的,一切的一切,都等你坐那個位子再說。

但趙竑這個瓜娃子,他不聽好人言啊!愣是憑藉他一己之力,把內援、外力全斬斷,最後與皇位失之交臂,那不是必然的嘛!

趙竑雖然是個令人同情的悲劇人物,但他做人真的太失敗了,所言所行實在是又可氣又可笑,但凡他給嗣母楊皇后心裡留下一絲好印象,楊皇后都不會同意換人。

真宗趙恆身為皇帝親子,板上釘釘的皇太子,要不是宰相支持,都差點被皇后靈前換人;英宗趙曙和趙竑一樣,都是皇帝當時唯一的過繼子,同樣是中外矚目的繼承人,要不是宰相、皇后的支持,也差點被宗室翻盤。

把皇后、宰相都得罪完的趙竑,不知道哪裡來的蜜汁自信,覺得自己就能順利即位?憑什麼呢?

對他的腦迴路,猴格表示實在不能理解,大概只能用一句年輕氣盛、不懂江湖人心之兇險來解釋了。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圖表系猴格自製。

感謝小夥伴侯馬夋。

參考資料:《西山文集》、《宋史全文》、《宋史》、《貴耳集》、《癸辛雜識》、《齊東野語》、虞雲國《南宋行暮》、李超《宋理宗繼位問題再探》、林日波《真德秀年譜》等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更新佛系,關注需謹慎。還有,歡迎批評指正,畢竟俺只是業餘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