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徐向前逝世前向中央提三個要求,中央商議後:不能全同意

1955年,在新中國第一次立功大授銜上,徐向前被授予開國第八元帥,是北方地區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黨政軍高級將領。

陳毅元帥更是將徐向前元帥、彭老總、陳賡、林彪、粟裕共同評價為我軍的五虎上將,可見徐向前元帥的軍事領導才能不僅得到了陳毅元帥的認可,其軍中地位更是可以和三國里的關羽趙雲張飛等人一較高下。

10大元帥合影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驍勇善戰、鞠躬盡瘁、為黨和人民辛勞一生的將軍,當他在1990年逝世前,向黨組織提出三個請求時,卻得到了「不能全同意」的答覆。

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徐向前元帥又提出了三個怎樣的請求。

最沒出息的學生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家中和那個年代的大部分農村家庭一樣,子女眾多,共有姐弟6人。

雖然家境貧寒,但幸運的是徐向前的父親徐懋準是一名清末秀才,所以在父親的影響下,他自幼便愛讀書,而且從小就開始讀私塾,1914年,其父親和篤信佛教的母親為了讓他開闊眼界、接受新的事物,便砸鍋賣鐵將他送去新式學校讀書,只是可惜的是終因家境貧寒2年後被迫輟學,回到村裡繼續讀私塾,並於一年後輟學回家。

徐向前元帥

輟學後,徐向前便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河北省阜平縣的書店裡當學徒,這一年徐向前16歲,他在兩年的學徒生涯里不僅攢下了少許積蓄,更是利用閑暇時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國古典小說,萌生了報效國家、為國為民的想法。

學徒生涯雖鍛煉了徐向前堅韌的品質,但他心裡卻始終有一個讀書的夢想,恰逢此時山西軍閥閻錫山興辦貧民教育,徐向前再一次看到了讀書的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於1919年成功考入了山西國民師範第一期速成班學習。

接受了正規的教育後,徐向前就被派駐到五台縣擔任小學教員,在這裡他決定用教育救國,開民智,興民權,為祖國培養更多的愛國人才,於是他便經常在課堂上用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理念向他的學生宣傳愛國主義精神和思想,為他的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愛國價值觀。

然而他的教學理念卻與學校封建傳統的教學思想相違背,他也因此多次被學校辭退,最後傷心失望的徐向前決定棄筆從戎,為國家和自己找一條新的出路。

1921年,徐向前毅然決然南下參加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北伐誓師大會,並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批學生。

在黃埔軍校期間,徐向前接受了正規的軍事教育和技能技術培訓,然而出生貧寒的徐向前卻因為人低調、穿著樸素、不攀比、不阿諛奉承,被蔣校長稱為黃埔軍校里最沒出息的學生。

布衣將軍,衣錦還鄉

在黃埔軍校期間,徐向前先後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第一次東征,不僅為自己的軍旅生涯積攢了戰鬥經驗,更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

1925年,徐向前正式告別黃埔軍校,入駐到河南安陽的國民革命軍第2軍第6混成旅,然而在這支軍隊里徐向前卻親眼目睹了軍閥貪污、吃空餉、軍紀敗壞、欺壓良善的種種惡行,這讓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徐向前感到非常失望。

可當心灰意冷地徐向前隨廣州國民革命軍來到武漢後,他的心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在這裡他接觸了大量的共產黨人士,也閱讀了很多馬克思主義書籍,他被書里的思想和共產黨樂觀的革命精神深深吸引,此時他終於明白只有共產黨能救中國、能救百姓。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徐向前頂著白色恐怖的壓力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經歷了大革命的風風雨雨後,徐向前於1929年被黨中央派往鄂東北任紅一軍31師副師長,正式開啟了他的傳奇軍旅生涯。

徐向前剛到任不久就遇到了國民黨的圍剿,此時他這個副師長手底下還不足300人,但他臨危不懼,冷靜分析了敵我態勢、優缺點,決定避強擊弱,避實擊虛,多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使得「羅李會剿」、「鄂豫會剿」、「徐夏會剿」相繼被粉碎,而紅軍卻在一次次圍剿中壯大。

徐向前的游擊戰術在實戰中得到了最好的證明,他也因此被升任為紅1軍副軍長兼紅1師師長,在這之後他利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的時機,率紅1師三次出擊平漢路,連克雲夢、光山、羅田等縣城,取得了三戰三捷三擴編的重大勝利。

自此徐向前的威名在紅軍和敵人內廣泛傳播,老百姓還特意編了民謠:「平漢游擊五十天,三戰三捷三擴編,紅軍聲勢震武漢,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徐向前又因在第一次反圍剿第二次反圍剿中立下戰功無數當選為軍委委員,正式出任合併後的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親自指揮並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三次圍剿,這一年他30歲,成為了紅軍中最能打的年輕將領,深受毛主席喜愛。

1932年,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決策,紅四方面軍在與國民黨交戰中多次陷入險境,徐向前率領1.4萬紅軍被迫轉入川陝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

很快蔣介石便集結了6萬餘兵力對徐向前的紅四軍進行圍剿,而徐向前則採取了收緊陣地的新式戰法、誘敵深入、節節抗擊,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圖謀,使得我紅四軍在川陝地區立足了腳跟,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了統一戰線,徐向前奉命陪同周總理回山西老家面見閻錫山,促成抗日戰線的統一,也正是這次機會,徐向前才得以回到闊別多年的家看一眼。

在村口,徐向前便遇到了背著麻袋往村裡返的老父親,他激動地喊道:「老爸,我是徐向前呀」。

在聽到聲音後,老人家緩緩的轉過身來,看了許久才略帶顫音的說道:「我的兒,12年了,你終於回來了」。

徐向前和家人

兩個人立刻相擁而泣,久久才分開彼此,而當徐向前問起媽媽時,老父親又忍不住哭道:「你回來得太晚了,你媽三年前就走了」,徐向前愣了一下,他萬萬沒想到當初的一別竟然再也沒有機會喊媽媽了,他忍不住在心裡大罵自己為不肖子孫。

回到家後,徐向前在院子里看到了自己女兒徐松枝,這是他和前妻的女兒,前妻因難產死了,此時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父親,也從來沒有得到父愛的小姑娘害怕的躲到爺爺身後,只敢偷偷地看著這個一身軍裝的男人。

徐向前知道他虧欠女兒太多了,可是作為一名軍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人他只能舍小家保大家,即便是回家的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裡,他也不閑著,他在村子裡四處宣講共產黨的政策,勸大家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為自由和民主吶喊。

徐向前的兩個姐姐在得知自己弟弟在軍隊里當了大官後,便親自將他們的孩子送來,希望可以投靠到他的部隊里,留在他身邊,得到他的照顧,可徐向前卻違背了兩個姐姐的的意思,不僅沒有將兩個外甥留在身邊,還主動將他們送到了一線,結果兩個孩子初次上戰場就犧牲了,這也成為了徐向前一生的痛和愧疚。

窩窩頭和野菜

雖然徐向前立下赫赫戰功,又是紅軍的高級將領,但一心為國為民的他從不居功自傲,甚至連著裝都是簡單的粗布上衣,而且為了方便攜帶更多的軍事資料,他還特意在上衣上多縫製了兩個衣兜。

他也因此被稱為布衣元帥,而布衣元帥的最愛竟是窩窩頭和野菜。

徐向前回到部隊後,很快便又投身到熱火朝天的戰鬥中。

1949年4月,徐向前指揮帶領部隊解放了太原,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軍閥統治。

太原解放的消息很快傳回了徐向前的老家五台縣,於是親戚朋友紛紛前往太原希望能夠在徐向前的部隊里謀個一官半職,然而眾人沒想到的是徐向前竟果斷的拒絕了眾人,還說道:「中國共產黨不是以權謀私的部隊,我更不是國民黨里腐敗的貪官污吏,所以大家都回去吧」。

但就在這時徐向前的兩個姐姐也來到了部隊,同樣的也是希望能夠得到這個當大官弟弟的照顧,其他人徐向前都能委婉地拒絕了,但自己的親姐姐他卻不能直接讓其走人,尤其在他的心裡兩個外甥的死一直是他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他一直覺得對不起兩個姐姐。

於是徐向前決定留下兩個姐姐,讓她們看一看他這個部隊里的大官到底是怎麼的生活,而徐向前的兩個姐姐在住了一段時間後便毫無怨言的回五台縣了,因為她們發現弟弟的衣服不僅縫縫補補穿了多年,而且還拒絕了她們為其縫補兩件新衣服的想法。

徐向前這樣告訴她們:「我們共產黨不搞特殊化,如果你們要為我縫製新衣服,那就為部隊里的每名戰士縫補一件」。

兩名姐姐聽後只能作罷,除此之外,更令他們驚訝的是,徐向前竟頓頓吃野菜窩窩頭,甚至吃得還不如一名普通士兵,而他還吃的津津有味。

正所謂眼見為實,當切實地體會到弟弟的生活後,二人便主動回家了。

三個請求

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先後被任命為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還在1979年決策和指揮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8年,他為支持鄧小平使幹部年輕化的政策,主動辭去了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等職。而在兩年後,這名一直疾病纏身的開國元帥,終於病倒在醫院。

徐向前元帥和夫人黃傑

1990年9月21日,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的徐向前,主動將兒子和家人叫到身邊吩咐道:「我有三個遺願,希望你們上報給中央領導」,徐小岩聽完後滿含淚水的點了點頭。

徐向前喘了一口氣後,彷彿用盡了畢生的心力說道:「一、不搞遺體告別,二、不開追悼會,三、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

徐小岩緊緊握住父親的手說道:「我一定照做,報告給中央領導」。

在聽完唯一的兒子徐小岩答覆後,徐向前元帥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徐向前元帥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不脛而走,很多中央領導和昔日老戰友紛紛來到徐家,表達哀思,送徐老將軍最後一程,並看徐向前元帥最後一眼。

此時徐小岩便將父親臨終前的吩咐轉達給了中央領導,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央領導竟一口回絕了他的請求,並對他說道:「三個請求只能答應他最後一個,徐向前同志是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開國元帥,他是後人的榜樣,他的精神和功勛值得後人永遠學習,我們要講他的精神傳下去」。

於是為了既能滿足徐向前元帥逝世前的請求,又能讓眾人最後送別徐向前元帥一程,1990年11月1日,一場簡單的「送別徐帥」的儀式在八寶山舉行,然後在中央領導的陪同下,徐小岩和其家人將徐向前元帥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至此徐向前元帥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