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886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安吉拉,一個90後的烏克蘭女孩。
出生時,我經歷了蘇聯解體,日子過得極其困難,一塊麵包都要排長隊購買。好不容易熬過了苦難,父親又突然去世,只有母親帶著15歲的我和5歲的妹妹艱難生活。
歲月送給我苦難,也隨贈我清醒與冷靜。我相信所有的苦難與背負盡頭,都會有撥開雲霧見光明的一天。
直到23歲,大我六歲的中國老公站在我面前牽起了我的手,我為愛嫁到山西。婚後我四年連生三個混血寶寶,只因中國男人太有責任感了。
如今,我和媽媽在中國生活非常幸福,未來也想把妹妹帶到中國。
(在中國,我找到了相伴一生的愛人)
1991年5月5日,我出生在烏克蘭,當時父母還沉浸在一家三口的幸福中,為襁褓中的我規劃未來。沒想到半年後就遇到了蘇聯解體,獨立後的烏克蘭雖然獲得了大量的軍工產業,但也面臨著柴米油鹽的緊缺。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周邊許多人都下崗失業,不少人甚至要上街販賣家裡的東西換錢買糧食。經濟不景氣,物資極度匱乏,一塊麵包甚至都要排長隊去搶購。
不過後來隨著我慢慢長大,經濟開始復甦,我們家的日子也有了一些好轉。
5歲時我進入了當地的幼兒園學習,當我第一次看見老師彈鋼琴時,就被琴弦發出的優美旋律吸引,回家後便吵著向父母也要學鋼琴。
(我相信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當時父母只以為我是小朋友鬧脾氣,想著給我買個玩具鋼琴就哄過去了。可沒想到我不依不饒,不要玩具,必須是真的可以演奏的鋼琴。
我的母親是一名護士,性格非常溫柔。面對我的撒嬌她並沒有簡單粗暴的否定,在確定了我彈琴的決心後,帶我去鋼琴學校找老師諮詢。
我還記得試課那天,好多鋼琴老師一看見我這麼小,就說自己的學生已經排滿了,一一婉拒母親的請求。
無奈下,母親只好向鋼琴學校的校長求助。校長非常通情達理,為我挑選了一個主任級別的老師,但是這位老師非常嚴格,也有自己選拔學生的標準。如果我的表現征服不了他,誰求情也沒用。
(我和好朋友一起享受烏克蘭美食)
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5歲的我是如何入了老師的眼緣。也許就是所謂的師生緣分,我糊裡糊塗地成了他的學生。要知道,這位鋼琴老師工作特別忙,他親自培養的學生還不到10名。
既然選擇,就要熱愛,既然熱愛,就要堅持。時光很短,如白駒過隙。從5歲到15歲,從幼兒園到初中,整整10年的光景我都在和這位恩師學習鋼琴演奏。
剛開始學琴時,我勁頭十足。可時間久了,就覺得練琴實在是枯燥乏味。尤其是聽到別的小朋友在樓下嬉笑打鬧,我就更加坐不住了。
非常感謝母親的堅持和老師的指導,否則我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
尤其是我的啟蒙老師,每次看出我有倦怠和退步時,都會很嚴厲地指出我的不足,同時也會耐心地給我講許多演奏時發生的趣事,調動我學習的積極性。
(上學期間,在長椅旁也要拍照留念)
沒有哪一種能力的獲得,不需要經過一番「寒徹骨」就能輕易獲得。
還記得母親曾說每次她下夜班時,都能看到已經熟睡的我手指頭還在不自覺地抽動,如同彈琴般的節奏。
每當我彈琴時,父親都說我認真的樣子,像極了踩著滿地銀河翩翩起舞的公主。
可在15歲那年,那個把我捧在手心的父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奪走了年輕的生命。看著母親的淚眼婆娑,看著妹妹的不諳世事,當時的我彷彿一夜間長大。
(我在烏克蘭時,拍的藝術照)
莫泊桑曾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家庭的變故,讓我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初中畢業後,我選擇了烏克蘭扎波羅熱市的音樂高中。在這裡上學一方面我可以繼續深造鋼琴,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兼職打工,減輕家庭負擔。
高中三年的時間,我不敢鬆懈一直全力以赴。音樂高中的課程,除了文化課以外,每周不少難度很高的鋼琴專業課、合奏課。感恩啟蒙老師對我的嚴格要求,我的專業課成績一直不錯。
(老公經常說,我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
這三年的系統學習,我和鋼琴的感情更像是「相互奔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它都會看得到,並且會超出預期的回報給我。
高三時,學校甚至還分給我兩個學生教他們鋼琴,這也是我第一份靠鋼琴賺錢的兼職收入。
自己學會和教別人學,完全是兩個概念。作為一名鋼琴老師,當我第一次遇到學生彈琴時的抱怨,不耐煩發脾氣時,我都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當好一名老師。
承認自己的脆弱並不丟人,因為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東西從脆弱的地方生長出來。面對這些教學困難,我像當年我的啟蒙老師一般,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堅決不放棄。
(我和媽媽,還有小我十歲的妹妹在家中一起吃飯)
基於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學生慢慢地對我也是越來越信賴,我的教學水平也突飛猛進。高中畢業時,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基輔的音樂學院,學校甚至還免除了我所有的學雜費用。
進入大學後,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烏克蘭大學的藝術氛圍還是很不錯的,有很多中國學生和大學老師到烏克蘭學習聲樂、鋼琴、戲劇等。在這裡能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尤其每次和中國留學生交流後我都感慨萬千。
感慨中國的地大物博,感慨中國的歷史悠久,感慨中國的文化傳承。那時我就在心裡埋下了一顆去中國看看的種子。
(我在烏克蘭,和我的好朋友拍照留念)
臨近畢業,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都在考慮今後的工作問題?機緣巧合下我意外得知在中國山西有一個鋼琴學校在招聘老師。校長曾經留學烏克蘭7年,希望可以從我們學校招聘一個專業水平高的鋼琴老師。
得知這個消息後,我欣喜若狂,立刻收拾行囊準備奔赴心中一直嚮往的國度。母親知道後也沒有任何阻攔,也是非常希望我可以出去走走,提高眼界。
原計劃只是在中國停留一兩年的我,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居然在中國碰見了今後相伴一生的愛人,還為他生兒育女,定居中國。
愛情的到來其實是件驚天動地的事。那是因為他帶著他的過去和現在還有未來一起到來了。
(曾經的我喜歡品嘗各類美食,欣賞各國美景)
當我第一次在鋼琴學校看到校長時,就被他的儒雅風趣吸引。這大我6歲的男人,就是我後來的老公。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被人寵愛的幸福,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
剛到山西大同,其實我特別不適應。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外國人我聽不懂中國話,當地人也聽不懂我帶著烏克蘭音調的漢語。
還記得有一次計程車司機問我來中國多久了,我用拗口的中國話說半年,結果他聽成8年。他就一直誇我漢語學得好,我也只能尷尬地笑。
不過在山西呆得越久,我越發喜歡上了這裡。有人說四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看的不是帝王將相,也不是亭台樓閣,而是文明的生髮。
(洶湧澎湃的壺口瀑布)
晉商古訓「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作老實人」,說的就是山西人老實本分又純樸,尤其特別戀家,山西大院就是最好的證明,外面世界再大,不如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人,他高中畢業就去了烏克蘭留學,在那裡呆了7年最終還是選擇回山西創業。多年的留學生活,老公練就了一番精湛的廚藝,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刀削麵,就成功地俘獲了我的心。
2014年,我和老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我只有23歲,老公向我承諾,什麼時候生孩子由我決定。
因為他知道,我孤身一人來到中國,內心深處還是惶恐不安,能夠選擇做他的妻子已經鼓足了勇氣,但是為人母卻沒有做好準備。他願意頂起家裡人催生的壓力,慢慢等我。
(拍結婚照時,老公偷拍我中午吃飯)
婚後,我在老公的鋼琴學校里擔任老師。我倆的日子如同神仙眷侶一般,琴瑟和鳴。那時,我特別想給天堂的父親說,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依靠的胸膛,一個待我如公主般細心呵護的人。
四年後,當我真正能夠融入中國的生活後,我們也迎來了第一個寶寶安娜。安娜的到來,我非常開心。初為人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是老公並沒有袖手旁觀。
老公會學著給寶寶洗澡、哄睡、餵奶、換尿布。雖然很辛苦,但是老公卻樂在其中。他曾說他又多了一個女兒,我是他的大女兒,安娜是他的小女兒。
每當看到老公一手抱著安娜,一手彈鋼琴唱歌的樣子,我都由衷感覺嫁給中國男人太好了!
(老公經常說我一點兒也不像三個寶寶的媽媽)
中國男人特別有責任心和愛心,我所住的小區里經常能看到爺爺帶著小寶寶在花園裡散步、在菜市場買菜,這樣的場景在烏克蘭是根本看不到的。
隨後幾年,我家又先後迎來了二寶和三寶。2019年母親也從烏克蘭來到中國,幫我一起照顧寶寶。我從一開始不敢懷孕生子,到後來四年時間生了三個混血寶寶,老公笑稱我完全進入了當媽的狀態,提前完成了「三胎」指標。
其實隨著三寶的到來,一開始我和老公都很擔心家庭的支出問題,畢竟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家族,撫養三個孩子真的是「壓力山大」。幸好現在鼓勵生三胎,當地很多幼兒園都「私轉公」,費用明顯減少了很多。
(我們一家五口的全家福)
與此同時,我家附近又建立了小學和初中,一直困擾我們的三個孩子的接送問題也迎刃而解。感謝出台了這麼多好的政策,減輕了我們的經濟壓力和負擔。
都說婚姻中會有七年之癢,我們也不例外。去年,我和老公也爆發了一次爭吵,因為生活上的各種摩擦和意見不同,我們甚至想到要各自帶著孩子分開生活。
現在想一想當時那段日子真的太過昏暗了。我和老公的感情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問題,只是突如其來的生活壓力,讓我倆喘不過氣。後來想想,如果真的走到離婚這一步,我肯定是要回烏克蘭的。
(曾經我很害怕狗,因為老公喜歡狗,我也不再抗拒)
離婚是兩個人的決定,破碎的卻是整個家庭。
因為鬥氣,我和老公也許可以承諾一輩子永不相見,我帶著兩個孩子回烏克蘭,老公帶著一個孩子留在中國。三個原本親如手足的孩子,在不同的國家長大,雖懷有思念卻因語言不通、文化不同,最終形同陌路。
我想我承擔不起這份虧欠,不想因為逞一時之氣,做出讓自己後悔終生的事情。於是我和老公開始慢慢接受和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倆的感情不僅沒有因為離婚風波產生隔閡,反而越來越堅固。
經過這次風波後,我和老公做了一個約定,以後無論再發生多大的衝突,誰也不可以開口提離婚。
現在我的媽媽也從烏克蘭來到中國定居,平時和我一起照顧三個寶寶的生活起居,老公就主要負責培訓學校的管理工作。受疫情和戰爭影響,我和媽媽也好久沒回烏克蘭了,非常挂念還在上大學的妹妹。
(成為中國兒媳婦是我最幸運的事情)
從烏克蘭到中國有7000多公里,從烏克蘭姑娘到中國好兒媳我用盡了勇氣。今年是我在中國生活的第九個年頭,我人生中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
關於未來,我想繼續和愛的人在一起,用盡一生做盡浪漫之事。希望妹妹大學畢業,也能跟著到中國一塊生活。
【口述:AC夫婦】
【編輯:珺君和】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