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仔細地打量了她:你有對象沒?她:啥叫對象?後成中將夫人

一個年輕的警衛員端著個大碗遞給總司令,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來。總司令瞧了瞧,皺著眉頭問:「這是哪裡來的?」

警衛員回答說:「先頭部隊送氂牛來時,順便捎來一點點大米給您熬粥喝。」

總司令溫和地說:「給病號送去吧,我吃牛骨頭煮野菜,營養好得很。」

說罷,夾把野菜往嘴裡送。他吃得那麼香甜,看不出有絲毫難咽的樣子。

——上面的文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不錯,這就是初中語文課本中《草地晚餐》一文中的一段。

《草地晚餐》

本文來介紹一下文章的作者劉堅的故事:她曾三救康克清,兩懟張國燾,被朱德總司令介紹對象,被周恩來總理稱「嫂子」。

(一)苦命女搭救苦命女

劉堅本名肖成英,1919年7月27日出生於四川省通江縣的廣納鎮鐵山村。肖家不是一般的貧窮,以至於劉堅9歲時就不得不出去「打工」了,也就是到大地主家當丫鬟,可謂受盡了磨難。一直到她12歲時,命運才有了轉機。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入川,解放了通江廣納鎮也迎來了曙光。紅軍在農村招兵時,機靈而有個性的劉堅得知消息後,便從地主家逃走,毅然決然地加入了紅軍。

別看才12歲,這個女娃娃可不簡單。當然這個年齡的女孩也不可能上戰場打仗,劉堅到部隊是在宣傳隊,做宣傳工作。因為劉堅從小就出來做活養活自己,自是能吃苦耐勞;又因她受盡地主的欺凌,因此革命意志堅決,工作十分積極;加上她嘴巴利索,作風潑辣,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會唱蓮花落,會打快板等,宣傳做得十分出色,於是第二年她便加入了共青團,不久又在不滿14歲時就破格入黨。

那年代的劉堅也算是個「風雲人物」了,14歲的她便風風火火,被任命為川陝省委婦女部部長,前途不可限量。

劉堅的婦女部長當得盡職盡責。有一次她到下面檢查工作時,紅11師的政治部主任讓她解決一個難題。說是他們師有個小號兵叫周苦娃,他有不少怪癖,很不合群。別的娃娃兵都喜歡玩,他從來不參與;娃娃兵們有時候會玩扒褲子遊戲,可周苦娃非常討厭這個,若被扒褲子就十分生氣;周苦娃甚至睡覺都不脫衣服,穿著長褲子睡覺……

政治部主任懷疑周苦娃是個女孩子,但對方不承認,於是他便讓劉堅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劉堅便找周苦娃談心。兩人同是苦命人,她便設身處地,耐心地用真情打動對方,最終周苦娃承認了自己的女兒身。

原來周苦娃的命更苦,自小就給人當了童養媳,因受不了公婆的虐待,就偷偷跑出來當兵。因為她年齡小,怕紅軍不要,就剪掉頭髮,女扮男裝了。

「嗬,現代花木蘭嘛!」劉堅還表揚了周苦娃一番。但她又開導周苦娃,如今男女平等,沒必要再這樣下去了,就讓她顯出本來面目,把她調到了婦女獨立營。

可以說是劉堅救了周苦娃一次,因為這不是古代,大家都穿寬大的衣服,女人那麼容易偽裝;再說,周苦娃畢竟不是花木蘭,武藝超群,當了將軍,有不少獨處的機會。周苦娃若繼續偽裝下去,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二)三救康克清

劉堅後來被人津津樂道的是,在長征路上,她曾三次救過朱德總司令的夫人康克清同志。

1935年3月,不滿16歲的劉堅義無反顧地隨軍踏上漫漫長征路。

女紅軍圖片

征途上,劉堅所在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抬傷員、背物資和做宣傳工作。在崎嶇險峻的山路上抬擔架,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山谷,可劉堅帶著一群年齡相仿的小姐妹,用自己尚未發育成熟的單薄的身體,硬是把一座座即便空手都很難爬的大山甩在身後,沒有丟掉一個傷病員。

後來朱老總表揚她們:「四川的女娃子真是一支強隊伍!」

那時的劉堅,小小的身板時常澎湃出青春的激情,經常帶領宣傳隊為紅軍鼓舞士氣。在最難走的路段上,戰士們總能聽到女孩們樂觀向上的歌聲,這使漫長、艱險而枯燥的長征路變得富有生氣和色彩。

每次行軍前,劉堅都要帶領宣傳隊先來到隊伍將要經過的地方,待紅軍大部隊過來時,她們就起勁地唱歌、打快板:「山再高,高不過我們的腳背;路難走,難不倒我們兩條腿……」

艱難的長征

那時,女兵們還擔負著為隊伍籌糧的任務,身為婦女部長的劉堅,在籌糧籌款中,總是一馬當先,帶著同志們到處跑,從不叫累叫苦。

1935年6月,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中央軍委將兩個方面軍重編為左、右兩路軍。其中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負責指揮。劉堅便分到了這支隊伍里。

有一次,劉堅帶領擔架隊在收容傷病員時,突然看到路邊躺倒著一個女戰士。劉堅趕快跑過去,她推了推地下的女戰士,可對方一動不動;又用手探了探對方的鼻息,還有呼吸;再用手摸摸對方的額頭,滾燙滾燙的!於是劉堅大叫:「她發高燒昏迷了,趕快送去搶救!」

路上,擔架上的女戰士醒來了。劉堅問她叫什麼,是哪個團隊、哪個部門的,對方只勉強說了一句:「我、我姓康……」然後就又昏迷了過去。

女紅軍長征雕塑像

事後,劉堅才知道昏迷的女戰士是康克清。多虧這次她重病後被劉堅發現並搶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1936年2月,紅軍翻越大雪山。這天康克清騎馬去看望女戰士們。因為她騎的馬是剛從藏民手裡換來的,性子比較烈,康克清還沒有把馬馴服。此時見到女兵們時,因為人多,馬受了驚,仰天長嘯一聲,撒開四蹄亂竄開來。眾女兵見到這個陣勢也是嚇得亂叫,無計可施。

眼看那馬要向一個山崖衝去了,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女兵一個箭步沖了過來,一把便抓住了馬韁繩!她使出全身力氣,硬是把烈馬拽了回來。

懸崖勒馬!

康克清終於得救。而奮不顧身拉住烈馬的正是我們的女英雄劉堅。不過她為此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被馬揚起的前蹄踢掉了兩顆門牙!長征路上沒有牙醫,劉堅只有如此狼狽地面對戰士們了,這對一個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是非常殘酷的,但她在所不惜。

連著兩次救康克清於危難之中,劉堅引起了朱德司令的重視和讚賞。他曾對大家說:「這女娃娃工作潑辣,辦事勇敢有主見,真的不錯!」

那時候,在紅四方面軍,朱德雖然是總司令,但張國燾非常霸道,他獨斷專行,總想著打壓他,以分裂紅軍。因此,康克清同志也受到牽連,她也一直受到張國燾的刁難和傷害。

當時張國燾免了康克清的職務,並找借口把她從朱德身邊調離,還派一個女戰士監視她的一舉一動。而監視康克清的正是劉堅。

劉堅知道康克清的為人,而且她們早已有了交情,但她不能違背命令,只能照辦。這也是康克清的幸運,如果換成別人來監視她,恐怕會出問題。劉堅當然對康克清很好,決不為難她。當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劉堅得到張國燾等人的暗中指示,讓她尋找機會繳了康克清的槍

劉堅也很猶豫,到底服從不服從這個命令?最終,她決定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不能做這件事!

後來康克清和劉堅二人回憶起這段往事,也是感慨不已。劉堅曾如此問康克清:「假如當初我動手繳你的槍,你會怎麼辦?」

康克清立即嚴肅地說:「我是個革命軍人,槍是上級交給我防身自衛、同敵人作戰用的,是我的第二生命。沒有上級的正式命令,誰也休想從我手裡把槍拿走!」

劉堅又開玩笑似地說:「如果我一定要繳你的槍呢?」

康克清把腰裡的短槍一啪的一拍,認真地說:「那我這支槍可就不客氣了,嘿嘿!」

於是劉堅張大了嘴吧:「媽呀,幸虧我當時多了個心眼,沒那麼做。要是我傻裡傻氣聽了他們的話,繳你的槍,說不定會挨你一槍哩,嘻嘻!」

不過當時,劉堅也是實實在在又救了康克清一命。

當紅軍第三次翻越大雪山時,康克清又得了重感冒,發高燒40攝氏度,簡直寸步難行了。張國燾想擺脫這個累贅,當然也是為了進一步打擊朱老總,居然決定把康克清留下不管了,或者是把她直接送給當地的老百姓算了。

危難之時,又是劉堅果斷出手相救,她偷偷地跑去告訴了朱總司令。朱老總聞知大怒,親自去找康克清了。

最終在朱老總的命令下,看管康克清的人才不得不放手。朱德命令他們,就是用擔架抬也要把康克清抬著走!但他們還是仗著有張國燾撐腰,態度很蠻橫,說人手太緊張了,哪有人抬擔架?

這時劉堅再次站了出來:「沒人抬擔架,我們抬!」

結果,劉堅帶著幾個女兵把康克清抬上了擔架。康克清能在重病時翻越大雪山,真的離不開劉堅的照顧。這可以說是劉堅第三次救康克清的命了。

後來的康克清一直記著劉堅的救命之恩,即便到1992年4月,康克清在最後的日子裡。當時她病重住院,劉堅特意去醫院探望她,病榻上的康克清還拉著劉堅的手深情地說:「成英,沒有你,我就活不到今天,我的命是你救的啊……」

康克清

(三)兩懟張國燾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後,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全殲國民黨109師,大快人心。12月初,消息傳到紅四方面軍那裡,軍中的張宗遜、郭天民(他們曾經都是紅一方面軍的師團級幹部,當時在紅四方面軍任職)等人私下裡悄悄議論:還是中央的北上路線勝利了!

張國燾聽到後,非常不爽,便以泄露軍事機密為由,要整治這幾個人。在一次「活動分子」會上,劉堅根據康克清事先的授意,帶頭髮言說:「這幾個同志不是別有用意,擾亂軍心,而是對紅軍作戰勝利消息感到高興,受到鼓舞。有些消息也許傳得不很準確,但這與泄露軍事機密是兩回事,不應該開除他們的黨籍!」

會上,還有人拿出刊載有中央紅軍作戰勝利消息的《紅色戰場》,對劉堅的發言內容加以印證,這才使得張宗遜等人免受張國燾的打擊。劉堅的俠義之舉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1936年9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攻佔臨潭渭源通渭等縣後,張國燾仍不想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合,公然調集部隊從永靖渡黃河西進。在一次骨幹分子會上,張國燾為他的「西進」計劃作思想動員,欲爭取他們的贊同和支持。

面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劉堅和康克清再次進行了反擊。在康克清的支持下,劉堅又對張國燾怒懟了一次。她說:

「是北上還是西進,這關係到幾萬紅軍的命運!從部隊思想情緒來看,大家都要求趕快北上,早日與中央紅軍會合,不願過黃河西進;如果再要西進,恐怕會引起思想混亂。從物資條件上講,現在的防寒衣物和糧食都很缺乏,如果堅持西進,即使不會被敵人消滅,我們自己也會凍死、餓死!我們認為,堅決不能西進!」

張國燾聽了勃然大怒,拍著桌子問:「是誰教你這樣發言的?」

張國燾劇照

劉堅說:「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少人都是這樣看的、說的。不信,你們可以去了解調查。」

接下來,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傅鍾等人,也表示支持劉堅的看法。最終,幾經周折之後,張國燾才被迫放棄了「西進」行動計劃,使紅四方面軍在會寧實現了與紅一方面軍的勝利會師。

事後,康克清對劉堅大加表揚了一頓:「你這個『小鋼炮』不簡單,這一炮打到點子上了,把張國燾都給打啞了!」

劉堅卻說:「這都是朱老總、康大姐教的,是你們教導得好啊!」

為了堅定革命信念,自此,劉堅才把自己的本名「肖成英」改為劉堅。

(四)朱德:你有對象沒有?

劉堅在長征途中的優秀表現,受到朱德司令的激賞。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會師以後,劉堅隨康克清被調到紅軍黨校工作。在此期間,朱老總和康克清還成就了她的婚事。

一天晚飯後,朱老總到黨校去找妻子康克清時,劉堅也在場。

朱德

朱老總細細打量了劉堅一番,突然問道:

「小肖,有對象沒有?」

那時,17歲的劉堅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問題,甚至還沒有聽說過「對象」這個時髦的辭彙,於是她一懵,沒頭沒腦地回答:

「什麼叫對象?」

「哈哈哈哈!」朱老總爽朗地笑道:「對象就是愛人,就是丈夫的意思。」

劉堅臉羞得通紅,連忙搖搖頭。

朱老總親切地說:「那我給你介紹一個吧!」

劉堅不知怎麼辦才好。此時康克清來解圍了,她說:

「有個人啊,他人很好,很會打仗,負了很多傷,需要人照顧。但他話太多,什麼都敢說。你很聰明,可以幫助他,管住他的嘴巴子。」

原來,朱德總司令和康克清夫婦事先已有「預謀」啦!

朱老總夫妻相中的人叫楊梅生。

楊梅生

楊梅生1905年生於湖南湘潭縣,也是位傳奇將軍,他曾當過毛澤東同志的警衛員,參加過秋收起義,曾在井岡山上立過不少戰功,在長征途中擔任中央領導的保衛工作,曾打下敵人的一架飛機。楊梅生曾擔任過紅一方面軍第9軍團3師師長等職(楊梅生一生的詳情見「說歷史的女人」9月18日文章)。

劉堅對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十分敬重,他們二人當月老,自然是為自己好,她當然不會反對,於是就答應見面。結果同楊梅生相見後,雙方都很滿意。不久,只見過一次面的二人便喜結連理了。

那時部隊還在過草地,劉堅的婚禮便就地舉行了。沒有新房,大家就把新娘、新郎領進附近的一座破舊的喇嘛廟裡,把破廟當洞房了。沒有食材做婚宴,朱老總說:「今天就請你們吃頓大米飯吧!」

長征途中缺衣少食,一頓大米飯就非常奢侈了。就這樣,17歲的劉堅嫁給了31歲的楊梅生。自此這對革命伉儷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那麼比楊梅生大7歲,更比劉堅大21歲的周恩來同志,為何叫劉堅嫂子呢?

(五)梅嫂

1931年12月,周恩來同志從上海到中央根據地,迎接他的這個重要任務是楊梅生執行的。當時楊梅生帶了一個營的兵力來到閩贛邊游擊區,那裡山高林密,國民黨軍隊封鎖得很嚴。

果然,楊梅生遇到了敵人一個保安團的阻擊。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楊梅生絲毫不懼,他靈活地運用了游擊戰術,聲東擊西,巧妙地用兩個連牽制敵人,將敵人引開,而用另一個連護送周恩來。

周恩來安全到達蘇區後,對楊梅生十分感激。一直到建國後,周恩來還對這事念念不忘,他曾誇讚楊梅生:「楊梅生很會用腦筋,很會打仗,我那次通過封鎖線時,他指揮部隊聲東擊西,把敵人引開,不然過封鎖線是很危險的。」

對於楊梅生的夫人劉堅,周恩來也很尊重,見到她時,還親切地稱其為「梅嫂」。

周恩來總理

讓比自己大21歲的周總理稱自己「嫂子」,也可以說是劉堅的莫大的榮譽了!

劉堅跟著楊梅生南征北戰,吃了不少苦,夫妻二人夫唱婦隨,一直很恩愛。建國後,劉堅曾任湖南省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廣州軍區司令部直屬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他們夫妻都被授銜,楊梅生被授中將,而劉堅則是上校軍銜。

劉堅後來還讀了不少書,從事了文學創作,著有《「強盜」的女兒》一書。她發表的作品著名的有《草地晚餐》、《南瓜請客》、《奇怪的小號兵》等。

為革命工作了一生的劉堅也比較長壽,她於2005年8月31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好人善終。

左為楊梅生,右為劉堅

(文/說歷史的女人·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