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能力有多強?

周恩來的能力有多強?郭沫若曾對周恩來的能力有非常精準的評價: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如電火行空!

抵達陝北的周恩來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吳起鎮,受到陝甘根據地軍民的熱烈歡迎。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為何選擇陝北作為紅軍落腳的地方?在當時的形勢下,全國一片白色恐怖,陝北和甘東北卻留下了一塊紅色根據地。

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創立了陝甘邊和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在後來的鬥爭中,這兩塊根據地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1935年2月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實現了完全統一。

不久謝子長因傷勢惡化病逝,紅26軍和紅27軍在劉志丹的指揮下,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把陝北和甘東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擴大到了陝北和隴東的17個縣,並在根據地進行了土地革命,把大部分土地都進行了分配。

9月15日,原鄂豫皖根據地的紅25軍在徐海東和程子華的率領下,衝破敵人的嚴密封鎖,先於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延川,同紅26軍、紅27軍會師。隨即,3軍合編為紅15軍團,兵力近5000人。徐海東任軍團長,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

紅15軍團迅速在10月初進行了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的戰鬥,勞山戰役殲滅東北軍110師,榆林橋戰役殲敵107師4個營,並活捉東北軍的團長高福源。這兩個戰役強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北上。

但形勢對紅15軍團來說也是嚴峻的:一方面因中央紅軍北上而迫使敵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西北,調集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以及胡宗南毛炳文等部的中央軍近10餘萬人對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

另一方面是,受「左」傾中央錯誤的嚴重影響,9月下旬新成立的陝甘晉省委開始「肅反」,竟然把劉志丹等根據地主要領導人給逮捕了,很多幹部群眾無法理解而感到憤憤不平,根據地內部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

抵達陝北的毛澤東和周恩來等(油畫)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吳起鎮後,11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聽取了趕來迎接的陝甘晉省委副書記郭洪濤和西北軍委主席聶洪鈞的彙報,並隨即舉行了中央政治局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強調,要在本月內粉碎敵人對陝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絕對不能拖延,否則會給敵人構築堡壘的時間。會上還恢復了第一方面軍的編製,下轄第1軍團(即中央紅軍改編的陝甘支隊)和第15軍團。

政治局決定,成立由周恩來負責的組織局承擔黨的工作,並負責後方軍事工作,比如擴大紅軍、動員糧食等;成立由毛澤東任主席的軍委負責軍事工作,毛澤東還兼任第一方面軍政委;但此時毛澤東堅持認為前線需要周恩來,因此,周恩來仍隨毛澤東一起去了前線。

當天,成立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任副主席,他們隨即率領第1軍團南下,11月6日,第1軍團同第15軍團會合,兩個軍團會合後就打了一個大的殲滅戰,那就是直羅鎮戰役

此戰中,周恩來親臨一線指揮,他指示徐海東等人,對退守到小寨子里的東北軍109師余部圍而不攻,等他們逃跑的時候再進行殲滅。晚上果然如周恩來預料的那樣,109師師長牛元峰待援無望,率殘部突圍,跑出25里後被紅軍殲滅。

直羅鎮戰役殲滅東北軍109師整師和106師的1個團,敵人進攻陝北的計劃被全盤打亂,各路敵軍紛紛退卻,就這樣粉碎了敵人對陝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使得根據地出現了比較穩定的新局面,為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掃清了障礙。

中共中央在11月3日聽取郭洪濤和聶洪鈞的彙報時,就察覺到了陝甘根據地錯誤肅反的嚴重問題,隨即,在張聞天、董必武等人領導下迅速查清了問題,當月就釋放了劉志丹等人。12月8日,周恩來回到中共中央駐地陝北安定縣瓦窯堡,並接見了劉志丹等同志。

劉志丹一進門就向周恩來自報家門說他是黃埔四期的,是周恩來的學生。周恩來熱情地說,我知道,我們是戰友,並且說,你和陝北的同志都受委屈了!劉志丹說,中央來了,今後事情就都好辦了!

陝甘根據地傑出領導人劉志丹(油畫)

中共中央隨即任命劉志丹為後方辦事處副主任、28軍軍長、瓦窯堡警備司令。其他被錯誤逮捕的同志也都受到了慰問並一一分配了他們新的工作。周恩來此時兼任了西北軍委後方辦事處主任,還負責後方的供應和軍需工作,處理這種繁雜瑣碎的事務向來是周恩來的強項。

當時陝北天氣已經開始變得寒冷,而中央紅軍不少指戰員不僅沒有棉衣,有的甚至還穿著短褲,為部隊解決冬裝成了燃眉之急。周恩來回到瓦窯堡後,先把中央供給部和西北軍委供給部合併為工農紅軍總供給部,並清理陝北供給部庫存的物資,決定物資重點補充中央紅軍。

同時,周恩來還把中央紅軍中保存下來的不少軍需工廠技術幹部和管理幹部分配到瓦窯堡的各軍需工廠去,使得這些軍需工廠的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又讓總供給部發動婦女趕製冬裝,只用了十幾天時間,就解決了中央紅軍冬裝的燃眉之急。

周恩來處理事情向來具有前瞻性和細緻入微的特點。甘南地區,居住的多是回民,周恩來在紅軍剛進入甘南時就特意交代部隊要加強組織紀律,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到了陝北後,周恩來一直非常注重這個問題。

由於周恩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進入陝北才2個月,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軍事上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政治上妥善處理了根據地內部的錯誤「肅反」,團結了第15軍團和陝北的幹部群眾;經濟上解決了部隊的給養問題,根據地獲得了安定和穩固的環境。

正因為創造了根據地安定和穩固的環境,才得以在12月17日至25日召開了瓦窯堡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要在40天內完成東渡黃河東征的準備,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軍事上「主動防禦」的思想,獲得了毛澤東的高度贊同。

1936年1月2日,周恩來在政治局會議上作了《新的形勢下黨的組織任務》的報告,提出要團結千千萬萬群眾進行反抗日寇的民族革命戰爭,強調反對「關門主義」的問題,要求克服對知識分子的狹隘觀點,要在長期鬥爭中選擇幹部。周恩來為全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形成和制定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