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堅持做好「紅色文章」—用信念凝聚磅礴力量

全媒體記者 秦會娟

把信仰鐫刻進靈魂,把初心流淌進血脈。

南召是一個有著光輝歷史的革命老區縣。近年來,南召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以下簡稱南召縣老促會)在南召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在市老促會指導下,堅持發揚優良傳統,保護革命陣地,講好紅色故事,助力老區發展,以細緻紮實的工作穩固共產黨人的「根」,守好共產黨人的「魂」,為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凝聚起磅礴力量。

呵護紅色根脈

在南召這塊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曾留下老一輩革命家的閃光足跡,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史章。

南召縣老促會高度重視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聚焦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深入挖掘時代內涵,努力推進革命舊址保護和紅色場館建設,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區。

在會長朱曉栓帶領下,南召縣老促會認真細緻做好革命舊址考察調研,配合市老促會考察組對曹店第一支部紀念館、高嘴坡戰鬥烈士陵園等處進行考察,會領導班子帶隊,對全縣重要革命舊址現狀逐一進行調研,並對部分舊址提出了保護意見。

保護革命舊址,需要各方面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南召縣老促會積極協調地方鄉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革命舊址進行完善提高,對急需保護之處制訂修建計劃、積極爭取資金,並申請縣政府年財政預算中列入紅色舊址保護專項資金,推動革命舊址修建工程落到實處。

在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支持下,南召縣曹店第一支部紀念館目前前室內展板已重新布置,多媒體放映廳已經建成,大型顯示屏、投影機等設施完備,南召黨史專題片正在製作,紀念館內容更加豐富,功能更加齊全,從內到外煥然一新,成為全縣乃至全市黨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講好紅色故事

2021年6月30日,南召縣委舉行隆重的首發式,由南召縣老促會編纂、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南召縣革命老區發展史》與讀者見面。

這本書凝結著眾多心血——從2018年5月份開始,朱曉拴帶領編輯部同志們,歷時三年,十易其稿,記述了南召黨組織從1928年至2019年90多年的奮鬥歷程,較好地描繪了南召縣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呈現了當地革命和建設,特別是進入新時代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成為全縣黨史黨性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按照「不僅要寫好發展史,而且要用好發展史」的要求,南召縣老促會認真做好發展史的後續工作,不僅廣泛分發《南召縣革命老區發展史》,會長朱曉栓還動手撰寫黨史講稿,到縣委黨校幹部培訓班講授發展史,他們還與教育部門合作,使《南召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進入學校,成為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輔助教材,進一步發揮其資政育人的作用。

用好紅色傳統

在南召縣的革命歷史中,無論是播撒革命火種的大竹園黨訓班,還是戰況激烈的高嘴坡戰鬥,無論是焦枝鐵路建設中啃下九里山隧道等「硬骨頭」,還是建設鴨河口水庫中負重拼搏,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了驚人的奇蹟,也錘鍊出了優良的作風、凝結出了可貴的精神財富。

南召縣老促會堅持傳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為老區謀發展、辦實事,圍繞老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及時反饋意見、提出建議。

經過詳細調查、多方爭取,南召縣老促會資助老區鄉鎮困難大學生力度不斷增大。2021年,通過與縣一高中合作,共篩選推薦10名學生,有9名被有關大學減免學費。他們還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民政局的配合下,篩選20多個比較困難的烈士遺屬家庭,為他們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傳遞了黨和政府對烈士後代的關懷。

每一次重溫,都是精神的再升華;每一次對標,都是夢想的再起航。南召縣老促會堅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南召「紅土地」培育了新動能、煥發出新生機,老區人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奮進力量。


編輯:齊 傑

初審:陳曉璞

終審:祿遠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