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4日

歷史上的9月4日

主要事件:

1:1781年9月4日——洛杉磯建城

2:1870年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國,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三個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3:1951年9月4日——美國操縱對日和約問題的簽署

4:1958年9月4日——中國宣布領海權

5:1959年9月4日——中國第一座生產合成纖維工廠建成

1781年9月4日——洛杉磯建城

在241年前的今天,1781年9月4日(農曆1781年7月17日),洛杉磯建城。

洛杉磯市(City of Los Angeles,經常縮寫為L.A.),是一座位於美國西岸加州南部的城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磯是加州的第一大城(擁有超過400萬人口),也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市。它的面積為469.1平方英里(1214.9平方公里)。洛杉磯-長堤-聖安娜都會區擁有1300萬人口。大洛杉磯地區所涵蓋的範圍更大,包括5個郡,大約1800萬人口。在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的世界級城市名冊上中屬第一級全球城市。

洛杉磯是在1781年9月4日由Felipe de Neve所創建。它曾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自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贏得獨立後屬於墨西哥,在1848年,墨西哥在美墨戰爭中失敗,將加利福尼亞割讓給美國。1850年4月4日,洛杉磯正式建市(5個月之後,加利福尼亞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洛杉磯市也是洛杉磯郡的郡治所在。

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該市及緊鄰的區域,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

1870年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國,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三個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英語:French Third Republic),正式國號仍為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因是法國第三個共和政府而得名,在1870年至1940年作為法國的正統政府。

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而垮台。

第三共和國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政權,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1951年9月4日——美國操縱對日和約問題的簽署

在71年前的今天,1951年9月4日(農曆1951年8月4日),美國操縱對日和約問題的簽署。

1951年9月4日,根據《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關國際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應由對日作戰盟國訂立全面對日和約,並通過和約使日本成為民主和平的國家。但美國背信棄義,在侵朝戰爭慘敗時,片面決定召開對日和會。1951年9月4日,在美國操縱下,於舊金山召開了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參加的對日和會,簽訂了對日單獨和約。同月18日,中國政府即發表嚴正聲明,拒絕承認這一和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發表聯合聲明,才結束兩國間不正常狀態,實現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兩國又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蘇聯與日本於1956年10月發表聯合宣言,宣布結束戰爭狀態,恢復邦交

1958年9月4日——中國宣布領海權

在64年前的今天,1958年9月4日(農曆1958年7月21日),中國宣布領海權。

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12海里;中國領海的劃定,採用直基線法,在基線以內的水域,包括渤海灣瓊州海峽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在基線以內的島嶼,包括東引島高登島馬祖列島、「白犬列島」、烏島、大小金門島、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島嶼。聲明還宣布,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任何外國船舶在中國領海航行,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有關法規。聲明中的以上各項規定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

1959年9月4日——中國第一座生產合成纖維工廠建成

在63年前的今天,1959年9月4日(農曆1959年8月2日),中國第一座生產合成纖維工廠建成。

1959年9月4日,中國第一座生產合成纖維的工廠――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工廠建成,開始試車生產。

中國第一家合成纖維廠是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1957年8月25日動工興建, 由前民主德國幫助設計。1959年9月4日,聚醯胺6纖維裝置建成投產。以煤焦的副產品作原料,年產合成纖維380多噸。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的建成,為試製各種規格的合成纖維,積累技術資料和培養技術人才,為發展中國的合成纖維工業打下了基礎。

聚醯胺6(PA6)纖維又稱聚己內醯胺纖維polycaprolactam fibre、錦綸6。德國在1938年發明,用己內醯胺聚合製取聚醯胺6並生產了纖維,1941年投入工業化生產。主要產品為長絲,也有變形絲膨體紗、短纖維及單絲等。聚己內醯胺採用熔體直接紡絲或切片紡絲,經拉伸製得成品絲。

可用於機織、針織和經編織物,宜製作襪子、內衣、運動衫、地毯、室內裝飾布,並可和棉、毛及粘膠纖維等混紡。工業方面主要用作輪胎帘子線、傳動帶、繩纜、漁網、篩網、過濾布、縫紉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