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瓦崗戰友先後被殺,秦瓊無一次相救,是來不及救還是不想救?

在演義小說中,秦瓊似乎是瓦崗軍第二號人物,據說還有個「天下督招討兵馬大元帥」的頭銜。

我們細看《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就會發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秦瓊在隋末各陣營輾轉奔波尋找濟世安民之主,到哪裡都是極受尊敬和重視的。

秦瓊最後成了大唐開國第一悍將,後來還跟尉遲敬德一起當了門神,而他在瓦崗軍中的七位戰友,卻先後死於非命。

我們細看兩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找不到秦瓊出手營救這些人的記載,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些疑問:七位瓦崗戰友先後被殺,秦瓊無一次相救,是來不及救還是不想救?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那些瓦崗戰友正處在生死關頭?

程咬金沒當過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秦瓊也沒當過瓦崗元帥,這二位山東好漢,都是瓦崗內馬軍驃騎,李密對這八千精銳極其重視:「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瓦崗軍第一任首領是翟讓,第二任首領是李密,李密火併翟讓之後,疏遠了賈潤甫和徐世勣等人,但是對秦瓊卻不敢怠慢,因為秦瓊可以說是隋朝軍官派的代表,說他是瓦崗軍主心骨和定海神針也不為過——秦瓊在李密重傷失去指揮能力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以極強的號召力和戰鬥力拯救了瓦崗軍:「密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在瓦崗群雄中,草莽出身的單雄信和富家子弟徐世勣可能跟秦瓊關係不太密切,但是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儼等原隋朝軍官,卻是以秦瓊為核心的——在加入瓦崗軍前,秦瓊是大隋正六品建節尉,羅士信是他的副將,程咬金是東阿保安司令,裴行儼是光祿大夫裴仁基的長公子,似乎沒有隋朝正式軍銜,加入瓦崗軍後,這四人並為內馬軍驃騎。

無論是在來護兒帳下,還是在張須陀軍中,秦瓊都很受尊敬,連王世充對秦瓊也是敬重有加,並以隋朝皇帝楊侗(原為越王,史稱皇泰主)的名義,封其為龍驤大將軍。

秦瓊帶著程咬金、牛進達、吳黑闥陣前投唐,並為大唐屢立戰功,感動得大唐武德天子李淵都有些語無倫次了:「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

李淵還是說話算話的,他不但封秦瓊為上柱國、翼國公(這個爵位像趙雲的翊軍將軍一樣有深意,可惜後來被李世民改成了胡國公),還「積賜金帛以千萬計」,半壺老酒粗略統計了一下,在擊敗尉遲敬德、打跑宋金剛,討滅討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這五次戰役後,李淵總共送給了秦瓊一隻金酒瓶、黃金二百斤、雜綵綢緞布帛一萬三千段。

唐朝一斤相當於現在大約六百克,二百斤就是十二萬克,價值好幾千萬,而且李淵當皇帝的時候,公爵的食邑不注水,三千戶是實打實的封邑。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新晉的「功臣」雖然不必狗尾續貂(古代官員以貂尾為冠飾,封官太濫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但是食邑卻不夠分了,只好弄出一個「食實封」,秦瓊和程咬金的三千戶食邑,就都變成了七百戶。

不管怎麼說,秦瓊在唐朝說話還是比較好使的,單雄信被斬殺、王伯當被射殺的時候,如果他出面說情或者捨身營救,李淵和李世民應該都會該他面子。

單雄信和王伯當的最後時刻略有不同,單雄信是在洛陽投降後被斬,而王伯當是跟李密一起被射殺於陸渾縣南邢公峴之下。

單雄信以戰俘的身份被擒斬的時候,秦瓊正在洛陽前線,但是我們只見徐世勣要用自己的全部戰功和官爵換取單雄信一條生路,卻不見秦瓊出一言相救。

王伯當被射殺的時候,秦瓊根本就不在現場,追擊李密和王伯當的雄州熊州副將盛彥師,秦瓊就是想救也來不及。

王伯當十分講義氣,如果有可能,秦瓊是一定會出手相救的,但是對單雄信,那可就說不定了——正史中的秦瓊和單雄信、徐世勣的關係似乎很一般,遠不及秦瓊與隋朝舊將那樣志同道合。

秦瓊不救王伯當是來不及,同樣是秦瓊相救不及的,還有瓦崗名將裴行儼和羅士信。

秦瓊於武德二年二月從王世充陣營中從容出走,留在那裡的裴仁基和裴行儼於同年五月被殺。當時秦瓊跟著李世民鎮守長春宮,沒有來得及和裴行儼裡應外合,裴行儼和裴仁基密謀做掉王世充,也沒有跟秦瓊等瓦崗舊將取得聯繫——他們要恢復的是皇泰主楊侗的帝位,跟已經成為唐軍將領的秦瓊已經沒有了共同的目標,所以秦瓊帶著程咬金等人投奔李淵李世民的時候,裴家父子並沒有一路同行。

秦瓊來不及救王伯當,也來不及救裴行儼,更來不及救羅士信,尤其是羅士信之死,秦瓊只能幹著急沒辦法。

羅士信在洺水城被瓦崗舊將劉黑闥擒斬,在此之前,秦瓊剛奉李世民之命在武安郡列人縣阻截並擊潰了劉黑闥。

劉黑闥帶著被秦瓊擊潰的殘兵跑到洺水城,先圍住了瓦崗舊將王君廓,羅士信帶著二百人殺入重圍救出王君廓後堅守八天後城破被擒,劉黑闥勸降不成,就對瓦崗戰友下了死手。

秦瓊原本是可以參加洺水城之戰的,但是老天爺從中作梗,下起了連日大雪,道路不通,而李世民身邊沒有太能打的大將,只能眼看著洺水城破:「黑闥晝夜急攻,會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闥素聞其勇,欲生之,士信詞色不屈,乃殺之。」

羅士信死得很不值,他救出的王君廓人品很差:「在職多縱逸,長史李玄道數以朝憲脅之,懼為所奏,殊不自安。後追入朝,行至渭南,殺驛史而遁。將奔突厥,為野人所殺,追削其封邑。」

洺水之戰,秦瓊痛失最親密的戰友,對劉黑闥自然恨之入骨,對叛國投敵的王君廓不能不心存怨恨,所以對這兩個人,秦瓊只會盼他們早死,甚至可能是必欲殺之而後快,所以這兩個瓦崗名將被殺,秦瓊不但不會出手相救,反而可能燃起一爐香,以告慰羅士信的在天之靈。

秦瓊想救王伯當、裴行儼、羅士信都來不及,王君廓、劉黑闥被唐軍或百姓斬殺,秦瓊不但不會出手相救,只要有機會還可能上去戳幾槍,至於對單雄信是該救還是不該救,咱們放在最後再說,先把那個在秦瓊辭世八年後才被李世民斬殺的鄖國公張亮介紹一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六的鄖國公張亮也是瓦崗舊將:「大業末,李密略地滎、汴,亮杖策從之,未被任用。屬軍中有謀反者,亮告之,密以為至誠,署驃騎將軍,隸於徐勣。」

張亮於貞觀二十年以謀反罪名被李世民誅殺,那時候秦瓊墓前的石人石馬已經被香火圍繞多年,自然不可能留下話來告訴李世民別殺張亮:張亮的罪名只是認了五百個義子,這點人根本就不足以用來造反!

李世民殺了張亮之後可能也後悔了,所以把當初力陳張亮無罪的將作少匠李道裕提升為刑部侍郎,也算是一種認錯的表現。

張亮該不該死,可能絕大多數讀者都不關心,所以最後咱們還是回過頭來說一說單雄信。

半壺老酒一直認為,單雄信雖然不像隋唐英雄小說中描寫的那樣義薄雲天且對秦瓊情深義重,但也不像某些戲劇演的那樣出賣瓦崗兄弟。

單雄信是翟讓故交,李密殺害了翟讓後還要殺單雄信和徐世勣,在那種情況下,單雄信只能忍辱負重伺機報仇,他最後終於等來了機會,借王世充之手徹底打垮了李密,然後才對王世充感激不盡並捨身相報。

單雄信曾經看在徐世勣的情分上,放棄了投手可得的陣斬秦王李世民這一蓋世奇功,正顯示了在他心中情義如山:「秦王圍東都,雄信拒戰,槍幾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單雄信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放過了李世民,李世民卻不肯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放過單雄信,這也很好理解:李世民發起狠來,連大哥四弟和十個侄子都殺光了,又怎麼會放過差點槍挑自己的單雄信?

李世民不饒單雄信可以理解,而秦瓊的態度就值得研究了:當年秦瓊為何沒有像徐世勣那樣,用全部戰功官爵來救單雄信性命?如果秦瓊肯出言相救,李淵和李世民會不會給他這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