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被稱「攪屎棍」?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到底做了多少惡?

英國「攪屎棍」的稱號從何而來?為什麼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看到這兩個問題,很多朋友一定很困惑:

英國明明是紳士的代名詞,


今天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怎麼就落下了攪屎棍這個名號?

又淪落到了哪種地步呢?


科普趣事多,且聽弟球說。


首先咱們來聊聊英國攪屎棍這個稱號的由來。

當然,攪屎棍這詞是咱們民間的一種稱呼。

它有個比較專業的術語:叫離岸制衡


這個詞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形容了今天英美兩國的外交政策。

Offshore balancing也就是離岸制衡最早被一位美國的外交政策研究人員克里斯托弗·萊恩收錄到自己的文章中。


很快這個詞和相關的理念便被其它國際關係學者所承認和引用。

我們將這個術語拆分開就是離岸與制衡。

而其中的精髓,弟球個人覺得應該是離岸。

或者說:這個手段的核心就是要該國家在地理因素上處於離岸的狀態!

很明顯:帶英與美國都符合離岸這一點。

此外提出這個觀點的作者萊恩還認為:

離岸制衡的歷史根源就在於大英對於歐洲的大戰略。

其實這個所謂的大戰略,非常好理解。

這裡咱們作個簡單的對比。

日本也是島國甚至在面積和人口上都高於英國,


但相比之下,日本面對的地緣壓力長久以來都遠高於英。這是因為:

東亞地區在幾千年的維度里,

保持著一個統一的政權是常態。

而大一統的政權能夠調動的國家力量,

也是一個島國無法比擬的。

再反觀歐洲。

除去英國歐洲在面積上雖然和咱們中國差不多,

人口與我國也算是一個數量級的。


可歐洲那是將近五十個主權國家以及二百多種土著語言。

換而言之,如果英國與歐洲那近五十個主權國家中的一個或兩個不對付,那它全完可以想辦法聯合這一兩個國家的鄰居與之抗衡!

這個核心思想有點類似於咱們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但不同的是: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有一個英吉利海峽。而對於人類來說,跨越海峽發動戰爭這個千古難題,只有一種解決方式:

那就是將自己的的武器水平提高到可以對海峽另一端產生降維打擊的效果。

不過,放眼歐洲歷史,

歐洲大陸的科技從來沒有對英倫三島有過降維打擊,

甚至人家帶英還引領過工業革命


所以,英國基本沒有被滅國的風險。

那麼在那個沒有核武器,大家都是王八拳對王八拳的年代裡,帶英想要過得好,就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海峽的對面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

你看思想綱領有了,接下來就是實踐了。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

大英是不是就要把歐洲這灘水攪得越混越好呢?

那肯定也不是!

攪混可以,但如果攪得太混,大英自己也沒了生存空間。畢竟在美國沒出現之前,大英的主要貿易對象也是歐洲大陸這個鄰居。


了解完這些後,另一個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攪屎棍的威力

具備攪屎天賦的大不列顛兒到底把人見狗嫌的棍子揮向了誰呢?

這事,最有發言權的,估計就是法國了。


說起英法,那可是鬥了好幾百年的冤家對頭了。

從打了一個世紀的百年戰爭

到快要統一歐洲的拿破崙戰爭


你都能找到大英的影子。

甚至在後來一戰中,大英又狠狠的擺了法國一道。

來看這張一戰中英法德三國的戰損統計圖。


這裡的數字並非是死亡數字,而是死亡、受傷和失蹤的總和。

在1914年8月到11月的兩場戰役:邊境戰役和馬恩河戰役中,法軍一下子就損失了85萬的戰鬥力。

而英軍呢?只損失了十分之一不到。

可以說這一下子讓抗在戰爭第一線的法國元氣大傷。但法國人那可太了解大英了。

要打仗是吧?你不是日不落帝國么?你自己去。

你要是真敢不上,那我也真敢直接投降!


於是,我們看到,大英的戰損從一戰的相持階段開始,

就節節攀升!

當然從下面的數字來看,法國呢其實也沒完全的擺濫,

總得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總損失大概近五百萬,與德國相當。而英國卻只有270萬!

雖然損失相對較小,但這一仗也打垮了日不落的根基。

而法國呢?由於戰鬥力損失太大,以至於,

到了二戰,也沒完全緩過來。

畢竟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這才有了後來法國那閃電般的投降以及淪為笑柄的馬其諾防線!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法國寧可投降也不想與英國佬當隊友了。

對了,今天我們聽到的很多乳法笑話,

基本都是英國人發明的。

除法國外,我國、普魯士(德國)、俄羅斯甚至是美國都曾被大英攪得是相當頭疼。

當然,英國這根棍子攪得可不止是大國,

對待小國,它更是到處和楞到處埋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了。


雖然當時英屬印度內部的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間矛盾巨大,

但你也不能讓東西巴基斯坦中間隔了個印度啊?

甚至還把旁遮普地區、孟加拉地區都一分為二。

這明擺著就是一幅:我走後哪管你洪水滔天的架勢。

所以,剛分家不久的印巴,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爆發了三次印巴戰爭


甚至中印之間的邊界衝突,也有大英的影子。

除此之外,斯里蘭卡內戰中東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塞普勒斯北非的南北蘇丹、南非的布爾戰爭、


如果要是再加上美國這個國家剛剛建立那會兒的歷史,

我們幾乎可以在全世界各個洲,

都能找到大英作惡的歷史。甚至南極洲的主權問題,

英國還與挪威有過一些爭議!

所以,說英國是根攪屎棍都是高看它了。

不過,正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這不,大英終於自食惡果了。

自食惡果

在攪了幾百年的世界格局後,

今天的大英終於把屎攪到自己身上了。

離岸制衡這招雖然看上去很高,

可是它也有一個相當大的前提,那就是你得有領先世界的海軍力量。

1914年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是這樣的:


1939年二戰時,英國皇家海軍是這樣的:


而到了2012年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慶典上,

就只能在泰晤士河上來個千舟慶典了。


當然這不是說英國已經沒有航母了,

只能說:今天的英國海軍,那相當拉胯。

甚至那個和大英不對付了幾百年的法國也不太行了。

這不,最近這幾年,英法兩國因為海上的捕魚權吵得是不可開交。

於是,網友們就做了這樣一張圖:


曾經的英法:

我要統治世界! 不,是我要統治世界。

而今天的英法呢?

這是我的魚,不,這是我的魚!

說到英國女王,前段時間她老人家不是得了新冠嘛?


老佛爺不病倒還好,這一病啊,

蘇格蘭愛爾蘭可就有點坐不住了。

尤其是蘇格蘭,獨立鬧得那是相當歡,

話說等老佛爺真歸西那一天,

英格蘭能不能壓制住蘇格蘭,咱們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現任首相約翰遜不是要辭職了么?

這位名叫蘇納克的印度裔贏得國會議員的第一輪投票,


簡而言之:這哥們,有希望成為新任英國首相

要知道印度裔在海外可是相當團結的,

假如這哥們真當上首相了,那未來的英國內閣

很沒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印度裔呢?

實話實說,作為一個樂子人,

我已經迫不及待的希望這哥們當上首相了。


而接下來的戲碼就是英國女王與新任的印度裔首相

共進下午茶。

如果未來的劇情真按這麼發展,

我倒是很想看看曾親身經歷過殖民印度的英國女王

看到印度裔的英國首相時,是個什麼表情!

好了,關於大英咱們今天就先聊到這。

最後給大家看一個旗幟和徽章。


你知道這個獨特的三條腿是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旗幟嘛?

我是弟球,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