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打勝仗就驕傲,打敗仗就消極。」

最強創業團隊,從不到100人到9千萬

毛主席:「打勝仗就驕傲,打敗仗就消極。


這是人性,任何一支軍隊都是這樣的,當初我們的紅軍也不例外。

要把這點當作宇宙定理那樣不可更改。

花大量時間試圖讓人打敗仗了不消極,打勝仗不驕傲,效率是低下的。

勝不驕,敗不餒,那只是少部分人的,是高門檻的,意味著長不出龐大!


勝仗後,應該休整,休整後,情緒就緩和冷卻了下來,理智更多的回到腦中。

所以,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在每打一場大的戰役後,就要休整:

1、一方面是整頓疲勞。

2、一方面是適當冷卻情緒,以免驕兵必敗。


在井崗山根據地時期,我軍在打勝仗後,就要分兵:

1、一方面是去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把戰勝的情緒放在這裡,可以達到更好的帶動群眾的效果。

2、一方面也是對軍隊的休整,適當冷卻戰鬥情緒,以免驕兵必敗。


而在連續作戰中

1、即使能連續打勝仗,但最終也難逃覆滅的結果,比如有名的西路軍西征,可謂是我黨最大的損失,這與連續作戰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連續作戰,往往不能最大程度的營造以強打弱、以盈打竭的戰機,從而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戰鬥,成了消耗戰。

3、連續作戰,本身也說明前戰戰機不夠好,戰果不夠大,以致於還需要戰鬥。


好的戰爭如周伐商,只打殲滅戰:

1、不約而同前來盟津會盟的諸侯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伐紂了。」周武王說:「還未知天命,現在還不行。」所以班師回來。

2、其後,時機來臨,武王伐紂,一夜之間就將商滅亡。

不打不必要的仗,只打殲滅戰,其他時候都在儘力營造「必勝」!


軍隊不是為了取勝,而是為了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時候就需要 「走」的很厲害。


打敗仗是最需要避免的,越弱小越不能打敗仗,即使很強的隊伍,也經不過打敗仗:

1、打了敗仗,士兵就會逃亡,隊伍就會散。

2、打了敗仗,什麼阿貓阿狗的,都敢和你打,都敢欺負你,這時隊伍就會更加奔散,甚至坍塌了。

3、最終就是隊伍沒了。


打了敗仗,就需要:

1、重新養氣、形和勢。

2、要重新從小仗打起,要重新從勝仗打起,即要重新打一個序戰,以掐斷負反饋傳導,以重新轉入正反饋傳導,隊伍才能越來越強,直至恢復。

3、就需要撤出戰鬥,重新休整,重新營造以強打弱的局面,重新營造以盈打竭的局面。以盈打竭,從來都是弱軍勝強軍的辦法。以強點打弱點,從來都是制勝的良方。以強碰強,以盈碰盈,則勝負未可知也。


兵法講究氣、形和勢。

打勝仗,則士兵氣壯。打敗仗,則士氣低落,十分力量發揮不出三四分。

打勝仗,說明軍隊部署形強。打敗仗,則隊形亂,火力覆蓋就低效。

打勝仗,沒人敢和你打,則勢強。打敗仗,誰都想欺負你一下,從你身上咬下一塊肉,敵人多而雜,則勢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