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河南特大水災,遇難群眾人數眾多,毛主席聽聞落淚

1975年毛主席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即便這樣毛主席仍然每天堅持卧床辦公。這個為國家和人民奮鬥了一輩子的人此時仍然記掛著遠在河南駐馬店的百姓。這一年河南駐馬店發生特大洪災,數十個水庫接連崩潰。此時毛主席的行動非常困難了,但他仍然記掛著河南受災的百姓。

毛主席每天都要讓工作人員向自己彙報情況,這一次河南水災遇難人數超過26000人,因洪水受災的群眾超過1000萬人。當解放軍在一次救災過程中發現幾十名群眾的屍體躺在水裡,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治淮大戰

中國有一個很古老的神話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面對大自然絕不低頭。由於中國河流眾多,因此水患是從古至今都讓人頭疼的一個問題。

1949年夏天淮河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水災,1950年淮河再次發生水災,而這一次水災也被稱為百年不遇的一次水災。這一次受災人口高達990萬,淮河流域的27個縣市受災。

沿岸受災的面積達到了3萬1000萬畝,死亡數百人,而被沖毀的房屋超過了八十餘萬間。為了讓淮河流域的人民群眾更有安全感,於是中央要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從1951年開始一直到50年代末,整整一個時代淮河的治水工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一大批水庫工程在淮河流域拔地而起。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初淮河流域就建起了九座大型水庫,還有各種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水庫,當時有人把這種情況稱為「滿天星」。

當時這些水庫確實對於淮河的水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於沒有經驗再加上極個別官員糊弄了事,導致不少縣市建水壩的時候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好多建起來的水壩還沒用幾年就已經發生了裂縫或者是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

用一個流行的詞來形容這些水壩有不少都是「豆腐渣」工程,眼看著水壩的建設質量出現了問題,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又開始對於水壩進行加固,還有一些水壩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整體的思路就出了問題。

錯誤思路埋下隱患

轟轟烈烈的治淮大戰讓一座座水壩拔地而起,然而那個時候既沒有水利的驗收工作也沒有統一標準,就只能依據各縣是自己的條件去建設,這就導致水壩的質量參差不齊。這還不是最大的安全隱患,有一些地方在修建水壩的時候整體的思路是錯誤的。

如果說修建水壩是戰術,那麼治理淮河的整體思路就應該是戰略。只有在大的戰略之下戰術才能有用,但是在一些地方整個的戰略就已經出現了失誤,治淮的戰鬥朝一個錯誤的方向前進。

彼時水文資料和可以參考的歷史數據很少,因此許多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就很考驗人的經驗和判斷力。1958年河南花大力氣治理漭河流域的水化,當時提出了16字方針: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

其實大多數治理水患都是疏通和蓄水相結合,從河南提出的這16字方針就可以看出當時在整體的方向上就已經有了錯誤,有水利工程師向相關人員提出了這一想法。

為工程師認為河南是平原地區,如果只是以蓄水為主不做疏通,會導致地表和地積水都過多。然而這位工程師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採納,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這個錯誤的思路卻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

河南在修建堤壩的時候都是小型的堤壩,而且是以公社隊伍自己修建為主。「大鍋飯」的年代很少有人會為質量負責,這就為後面1975年的大水災埋下隱患。

河南大水災

持續十年的治理水患大作戰確實很有效果,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在1975年迎來了罕見的暴雨。1975年7月31日3號颱風在太平洋上空行程進入駐馬店

然而在颱風還未登陸駐馬店之際,包括駐馬店內的一些地方就已經多日連降暴雨。許多人還記得2021年夏天鄭州的大暴雨,包括鄭州以及周邊省市在內的多個地區都被淹沒。而1975年河南這一次大暴雨最大降雨量達到1631mm。

這一次暴雨從8月4日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8日,長達五天的連續特大暴雨,讓河南許多地方水位暴漲。早在8月5日凌晨第一處險情就開始出現。

板橋水庫已經面臨潰堤的風險,由於當時並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現場的情況沒有及時被上級所知道。隨著雨量逐漸增大,板橋水庫已經開始決堤。

終於在8月8日凌晨板橋水庫再也支撐不住了,洪水就如同千萬奔騰的野獸咆哮衝破堤壩,人類再次見識了大自然發怒的樣子。潰堤發生在凌晨,於是水庫下游的一個縣城瞬間變成了一片澤國,許多人就這樣在睡夢中再也沒有醒來。

然而那個誰都沒有想到的,這僅僅是開始,而隨著板橋水庫的決堤之後越來越多的水庫開始決堤。第二個決堤的是石漫灘水庫,位於石漫灘下游的體驗崗水庫也發生了決,此時駐馬店地區的多個堤壩也都決堤。

駐馬店地區有兩座水庫,一座叫做河窪水庫,另一個叫做老王坡水庫。這兩個水庫加起來的蓄洪量為9億立方米左右,後來據統計兩個水庫的蓄實際已經超過12萬億立方米。終於這兩個水庫也決堤了。在這一次特大降水中,河南地區累計有六十多座水庫被衝垮。

河南這一次水災導致受災面積超過一萬多平方公里,累計60億立方米的洪水讓一些地區成為了汪洋。面對如此重大的災難,自然也顧不上去追究當地官員的責任和當初治理淮河的思路,只知道此時挽救人民群眾的性命才是當務之急。

抗洪救災

中國人民一直有個優點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如此巨大的災難面前各省都提出了口號:優先保障河南同胞的食物。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由於正值盛夏,許多屍體泡在水中勢必會引發大規模的傳染病。

各地除了向河南支援各種救災抗洪物資之外,許多緊急的藥品和災區人們急需的醫藥物資也像雪花一樣飛向河南。那個時候的條件遠遠不像現在先進,據有人回憶當時進入駐馬店等主要災區的路已經全部被洪水淹沒,為此只能出動軍用的飛機向災區投遞物資。

暴雨沒有停止,於是在河南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許多人一邊頂著暴雨抗洪救災,而另一邊全國各地急需的物資湧向河南。這次暴雨持續了長達數周的時間,暴雨過後不僅要進行人員的,同時還要進行淤泥的清理河道的疏通。

1975年那個時候的通訊手段遠遠沒有現在先進,河南一度成為孤島。有人回憶由於是夏天許多人雖然僥倖躲過了洪災,但是在水中泡的時間過長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人、動物屍體的腐爛吸引了蒼蠅,這些創意的數量之多甚至可以將洪水中的樹枝壓彎。

最後統計這一場水災導致當地2.6萬人死亡,不計其數的農莊被沖毀波,波及的災民將近1億。如此慘重的傷,直到今天都讓人難過。不僅全國人民牽掛著河南,中央和組織上對於河南受災地區的百姓更是十分牽掛。

這也成為毛主席心中永遠的痛。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的獨立而奮鬥的毛主席在1975年已經進入耄耋之年,這個時候主席的身體也不像之前硬了朗,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在床上和自己的卧室度過。

當時主席聽聞河南發生特大水災,傷亡慘重之後計劃親自到河南災區看一看,然而考慮到當時主席的身體狀況組織上並沒有允許。於是毛主席便要求工作人員每天都向自己彙報災區的情況。

工作人員也不敢隱瞞,每天的傷亡數字和災區的情況都會向主席做一個詳細的彙報,一連幾天主席的心情都不好。直到有一天主席在聽了一組數字之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落下了難過的淚水。

原來這一天救援的解放軍在到達一處受災現場排水清理河道淤泥的時候發現幾十具受災群眾的屍體。就是這件事讓毛主席再也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位在戰爭年代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從來不畏懼的人,此時為自己深愛的人民留下了眼淚。

總結

歷史上中華民族經常面對災難,但是中華民族永遠會從災難中吸取教訓。河南特大洪災不僅讓河南徹底認識到之前治理河道的思路是完全錯誤的,也意識到在大災面前應急工作以及天氣預報等工作都不夠完善。

這次洪災之後中國開啟了一系列應對自然災害的演習,同時也逐漸開始完善應急救援管理制度。中國人民也在一次次災難中變得更加團結。此後中國人民經歷了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多難興邦,一次又一次災難讓中國人民更加頑強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