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中人」一詞大家都知道指的是醫生,那麼「杏林中人」這個詞是如何來的呢?
典故
三國時期閩籍道醫董奉,據《神仙傳》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郁然成林。」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名醫,叫董奉。隱居在山間,他給人治病,不收取任何財物,等到患者痊癒後,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種植杏樹。病情嚴重的種五株,病情較輕的種一株。數年之後,山坡上種植了十萬餘株杏樹,成為一片杏林。
從此以後,人們稱呼醫生就開始用「杏林中人」表達醫德高尚。
那麼杏林春暖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等到夏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董奉畫像
所以不要提到三國的名醫,大家就只記得華佗,張仲景,還有這麼一位醫德高尚的董奉。當時可是人稱「建安三神醫」。等傳到了我們這裡的時候只剩下了神醫華佗,還是得知道一下其他的名人事迹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分類視頻推薦
-
3:01:59
-
2:11:01
-
2:28:45
-
22:59
-
2:26:07
-
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