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是古人都想的,曹操為啥到死都沒做?

三國時期,那就是曹操劉備孫權的舞台,餘人都是圍繞他們轉的。曹操是許都之老大,擁有漢室最後一個皇帝。曹操及父輩們都是漢臣,他不做皇帝的原因恐怕這是最大的,對漢室還有一絲留念。

當初曹操起兵時就對天下人講,他曹操一生不做皇帝,可曹操擁有皇權,什麼事他說了算。

曹操一生多疑,他不做皇帝,劉備和孫權就不敢。他一做皇帝,二人必定會聯合起來討伐他。還有袁術,當初當了幾天落了個家破人亡。曹操認為還沒到時侯,自已沒有帝王相。

漢獻帝還在,曹操的集團里,許多重要人物投奔他,就是看他擁有漢獻帝,以為比較正統。如果曹操稱帝,他的集團就瓦解了。曹操愛材,也許他不會為一時而流失人材。

曹操做到了劉備,孫權的老大,自封自已為魏王,那是只差一步就是皇帝了。他不敢稱帝,也不想稱帝,不做天下人罵的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我想像出曹操當時的雄材,號令天下的行象。

想打誰就打誰,只要漢獻帝在,所以曹操不能取代漢獻帝。因為他根本不想稱帝,只想框扶漢室,統一天下。三國鼎勝時期的人材太多了,劉孫才能敢比曹操,時代不同,造就的英雄就不同。

曹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和權謀家,最終也沒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