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中將
前言
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的三峽水利工程,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程,它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項目,年發電量近1000億度,供華中、華東、華南、重慶等地居民使用。
關於這項工程,毛主席也十分重視,由於種種原因,雖然有過構思計劃,但始終沒有落實。
1969年,在毛主席到武漢視察的時候,對湖北水資源十分關心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也對毛主席提起了三峽工程的建設問題……
毛主席:你在武漢7年了吧
到武漢軍區當司令員這件事情,在事前沒有一點徵兆,所以對曾思玉來說,也便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右起:曾思玉、陳錫聯、杜平、賴傳珠在瀋陽軍區黨委會上
1967年7月30日,正在瀋陽軍區擔任副司令員的曾思玉,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打來的。在電話中,周恩來總理說:「我已派飛機去瀋陽接你,你立即乘機來北京,調你去武漢軍區工作。」
考慮到事情緊急,沒有任何緩緩的可能,掛斷電話後,曾思玉立即給正在北京辦事的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打通電話,把這件事情向陳錫聯做了簡單的說明。隨後,周素園又與副司令員江擁輝、唐子安,副政委李伯秋,參謀長楊迪作了告別,於當天上午10時,到達北京西郊機場。
很快,曾思玉便來到釣魚台,見到了周恩來總理等人。見曾思玉進來後,周恩來立即宣布了命令: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曾思玉同志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劉豐任武漢軍區政治委員。」
緊接著,周恩來總理說:「當前的任務是掌握軍隊,調整部署,穩定武漢局勢,做好大聯合的工作。軍委空軍政委余立金同志和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李真同志正在武漢王家墩機場等你們,馬上起飛去武漢。」
周恩來總理
曾思玉來到武漢軍區後,經過調查,了解了武漢的詳細情況,經過艱苦細緻、夜以繼日地工作,逐漸扭轉了武漢的局面。
9月21日,毛主席來到武漢,在專列上接見了曾思玉,向他詢問了在武漢工作的情況。
當看到曾思玉的眼中布滿血絲後,毛主席知道這是由於曾思玉沒日沒夜地工作,缺少睡眠導致的,便關懷地說:「曾思玉同志,你有股革命幹勁,有事向總理請示報告,遇事多和同志們商量。我不怕你工作不積極,而是怕你太積極了!」
後來,毛主席向曾思玉交代了今後工作的重心和要點。從毛主席的話里,曾思玉感受到了毛主席對武漢軍區、武漢市的重視和關心,以及對自己的殷切期望。
尤其是毛主席說的「你要承擔解放軍在這兒穩定政權的責任」這句話,讓曾思玉感覺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在毛主席離開武漢後,曾思玉便立即開展各項工作。
毛主席接見曾思玉
在經濟建設方面,曾思玉推行了治水造田奪豐收、軍工生產的配套建設、改造千年沉湖等,受到了武漢人民的好評。
期間,曾思玉經過考察後,認為湖北的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如果善加利用,應該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1969年10月毛主席再次來到武漢視察。在談話中,曾思玉向毛主席提議興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但是由於種種條件限制,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方案最終擱淺。
值得慶幸的是,葛洲壩水利工程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視。1970年12月26日,在興建葛洲壩工程的報告上,毛主席作出了「贊成興建此壩」的批示。
很快,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指揮部成立,曾思玉擔任了第一指揮長兼第一政委。
12月30日,葛洲壩工程正式動工。作為這項工程的指揮員,又身兼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曾思玉,整天忙得不可開交。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典禮
為了工程的順利進行,給毛主席一個滿意的答卷,曾思玉經常抽時間到宜昌工地,實地了解工程進展情況,發現工程建設中的問題時,力爭在第一時間解決。
對於這項工程,周恩來總理也十分關心,在1972年11月21日,對工程技術委員會說:
「修葛洲壩要成為三峽大壩的試驗壩……搞好了葛洲壩就是大成功。」
1973年12月,中央軍委決定,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12月21日下午,毛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和鄧小平等人,與奉召來到北京的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進行了集休談話。
毛主席手裡拿著名單,一個一個地點名。當點到空軍司令員馬寧的時候,毛主席幽默地說:「馬(馬)字是王字頭下拐個彎,四個磨石穩噹噹啊!」
毛主席的話,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因為空軍司令員不存在對調的問題。
毛主席和將軍們在一起
接著,毛主席說:「陳錫聯,你在瀋陽軍區10多年了,你和李德生對調。」毛主席轉過身看著李德生說:「李德生,你到瀋陽當司令,家就放在北京,就像阿慶嫂唱的,『司令常來又常往』嘛。」毛主席的話讓大家又笑了起來。
說完陳錫聯和李德生後,毛主席又看著楊得志和曾思玉,說:「楊得志,你在濟南17年了吧,曾思玉你在武漢也7年了吧,你們兩人對調。」
隨後,毛主席又說:「許世友同志,你在南京的時間最長,19年了,你和丁盛同志對調;韓先楚同志在福州也是17年了,你和蘭州皮定均同志對調;秦基偉在成都才1年,王必成去昆明才兩年,這兩個大軍區就不動了。」
宣布完對調命令後,毛主席說:
「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一下好,人在一個地方呆長了,油了,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調一下有好處,到處都是幹革命。在調動工作上要做好工作,打好招呼,調動要歡迎,不要冷冷清清,冷冷清清不好。要與軍長、軍政委,師長、師政委見面。包括司政後機關,一二百人見見面,不認識不好,如東北陳錫聯,可以帶李德生到瀋陽軍區熟悉熟悉;李德生可以帶陳錫聯到北京軍區熟悉熟悉,相互當場介紹一下。」
參加對調的八大軍區司令員
說完後,毛主席又說了一些幽默風趣的話,並讓大家唱了《大紀律八項注意》。會議在團結活潑的氣氛中,宣布結束。
1973年12月,曾思玉離開武漢,前往濟南,擔任了濟南軍區司令員。雖然離開了工作了7年的武漢,但在曾思玉的心裡,依然對葛洲壩工程的進展非常牽掛。
在得知葛洲壩工地所用的勝利油田的油沒有按時起運時,曾思玉親筆給勝利油田負責人寫了信,讓他們抓緊時間落實運油事宜。
看到曾思玉寫來的信後,勝利油田立即派了一列油罐車,直接開到了葛洲壩的工地上,解了工地用油的燃眉之急。
在曾思玉的心中,葛洲壩水利工程是毛主席親自批准的,是有利國家和人民的大工程,不管自己走在哪兒,都要給與支持,這是對毛主席和人民的忠誠。
1976年,毛主席去世,曾思玉的心裡十分悲痛,久歷沙場的男子漢,依然抑制不住心裡的痛苦,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毛主席舊照
在淚水模糊的雙眼中,曾思玉彷彿看見了初見毛主席時候的樣子。
初見毛主席
1911年2月2日,出生於江西信豐的曾思玉,在17歲那年,開始參加革命活動;兩年後,又參加了紅軍;193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過程中,曾思玉從基層做起,因表現優秀,多次調動工作,並於1934年被任命為紅一軍團第二師司令部的通信主任。此時,曾思玉剛23歲。
10月上旬,紅一軍團紅二師在長征中來到瑞金地區休整。一天下午,曾思玉被紅二師的參謀長叫去,交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把地圖從總部領回來。同時,又把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寫給劉伯承總參謀長的親筆信交給他,讓他帶到總部去。
曾思玉舊照
第二天,曾思玉和同伴一起來到總部駐地附近的一個村莊里。隨後,曾思玉安排步兵在村邊小樹林休息,自己到總部聯繫工作。
在村口,紅軍總部警衛部隊的一個班長領著曾思玉,前往總部收發室。經過一個打穀場時,曾思玉發現這裡的警衛明顯增多。偶然間,曾思玉發現在打穀場的西南角站著的3位首長。其中,有一個是他曾經見過的周恩來,一個是朱德。另一個身材高大魁梧,梳著大背頭,右手夾著香煙的首長,他沒見過,也不認識。
想到戰友們說過的一些話,曾思玉猜想:「那個人可能就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
於是,曾思玉一邊跟著那個班長走,一邊仔細地觀察著首長們談話。只見梳著大背頭的首長,煙癮很大,一會兒就抽一支煙,還不斷地打著手勢。曾思玉越看越覺得這個人就是戰友們所說的毛主席。想到此,他的心情逐漸激動起來。
很快,曾思玉便和那個班長走到了總部收發室。收發室里,收發室的同志在看了介紹信、確認了曾思玉的身份後,馬上前往劉伯承住處報告。
年輕時的曾思玉
不一會兒,曾思玉被告知,劉伯承叫他過去。於是,曾思玉來到劉伯承的住處,把信交給了第一次見面的劉伯承。
劉伯承拆開信,笑著對曾思玉說:「你來得很快喲!路上辛苦了,你帶的人住下了嗎?」曾思玉說:「還沒有,他們在村邊休息。」劉伯承說:「你也回去休息,明天清早你帶兩個挑夫到這裡來……」
隨後,劉伯承讓一名參謀把曾思玉帶到管理局,安排食宿。在前往管理局的路上,經過打穀場時,曾思玉看到朱德、周恩來和那位梳著大背頭的首長,正在打穀場上散步,交談。
曾思玉回過頭,問那個參謀:「聽口音,你是興國老表啊。」參謀說:「嗯。曾主任,你是哪裡人?」曾思玉說:「信豐人。」
接著,曾思玉問:「那位抽煙的大背頭,是毛主席吧?」參謀笑著,點了點頭。因為是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曾思玉的心裡十分激動,又多看了幾眼。
紅軍時期的劉亞樓
回到師部後,曾思玉顯得十分高興。陳光和劉亞樓看到曾思玉有點反常,便問:「你到紅軍總部,都見著誰啦?」曾思玉激動地說:「我見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政委在打穀場上散步,他們都在那裡談笑風生……」
聽了曾思玉的話,陳光十分高興,說:「周恩來、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向國民黨、蔣介石打響了第一槍。」劉亞樓也高興地說:「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了井岡山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接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毛主席來了,就好了!毛主席來了,就好了!」
後來,師里接到紅軍總部的通知,要他們給毛主席挑選幾個抬擔架的人,這項任務落在了曾思玉的頭上,這讓曾思玉興奮又緊張。隨後,經過精心篩選,曾思玉挑出來6個人。
原來,這時候的毛主席有病在身,走不了遠路。即使在擔架上,毛主席依然利用休息時間看書、學習。
抬擔架的同志們在路邊休息的時候,曾思玉隨著二師過來了。路旁休息的同志,看到曾思玉後,便喊他:「曾主任,曾主任,你們趕上來了。」
左一為毛主席
在擔架上看書的毛主席,聽到同志們喊主任,便把書移開眼睛,問:「哪個是曾主任?」擔架員指著曾思玉說:「他就是我們紅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曾思玉,也是我們江西信豐老表。我們幾個人,就是他找去逐個談話後,選定給您抬擔架的。」
看到毛主席後,曾思玉趕緊走上前來,向毛主席敬了禮,問了好,並叮囑那幾個擔架員,讓他們一定要把擔架抬穩,確保毛主席的安全。
擔架班長對曾思玉說:「您放心吧,我們都非常小心呢!平時,毛主席都非常關懷和體諒我們。遇到道路起伏不平或爬山時,毛主席說什麼也不坐擔架,就拄著一個拐杖,在警衛人員的陪同下,走路、爬山,只有在道路平坦時,他才會坐在擔架上看書。」接著曾思玉又向擔架員們,交代了一下工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在聽曾思玉布置完工作後,毛主席說:「噢,你這位信豐老表,很能幹吶!通信工作很重要,在長征路上,你們跑前跑後的,許多命令,都是靠你們鐵腳板完成的,很是辛苦啊!你今年多大了?」曾思玉說:「24歲。」毛主席眼前一亮,說:「才24歲,年輕小伙嘛,我們現在原地休息,給你們讓路,你們二師先走,搶渡金沙江。」
毛主席
接著,毛主席又說:「我曾兩次到過你們信豐,1930年4月攻克了你們縣城,建立了蘇維埃政府,發給你們蘇維埃政府10支步槍。要想革命,就不能怕死,就要有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你們縣有贛南唯一的一座古塔,在桃江上還有一座長廊式的、上面蓋著瓦的水東橋,也十分壯觀吶。」
這也是曾思玉第一次和毛主席面對面談話,毛主席隨和的談話方式,讓曾思玉的心裡感到格外親切,讓他記了一輩子。
1935年9月,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及王稼祥、林彪、聶榮臻、葉劍英等領導,來到紅二師與師長陳光、政委肖華召開了緊急秘密會議。
過了一會兒,陳光和肖華走出屋,把通信主任曾思玉叫到另一個房間。陳光說:「曾主任,這是毛主席的一封親筆信,命你火速交給紅四方面軍徐向前總指揮,這是一個十萬火急的任務,必須堅決完成。」聽完後,曾思玉說:「請毛主席放心,堅決完成任務!」
年輕時的徐向前
雖然不知道毛主席信里的內容,但是這樣緊急,曾思玉認為這封信一定非同小可,極其重要。便立即帶著人出發了。經過急行軍,曾思玉在六團一營的護送下,把信送到了徐向前的手中。
讓曾思玉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封緊急的信件,讓紅軍保持了團結。曾思玉也因此立了大功。
在二師,聽完曾思玉的彙報後,肖華鬆了一口氣,說:「你走後,我們一直惦記著你。剛才,我們還談到把毛主席的信交給徐總指揮這件事。聽了你的彙報,我和師長就放心了。在危急時刻,你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一項光榮和重要的使命,功勞不小啊!」
長徵結束後,曾思玉奉命到紅軍大學,進行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歷任八路軍115師第343旅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支隊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薛公嶺戰鬥、午城戰役、清豐、南樂戰役、封丘、延津、湯陰等戰役戰鬥。
曾思玉在馬良山反擊戰前線
解放戰爭時期,曾思玉曆任縱隊副司令員、冀察軍區副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參加了邯鄲戰役、正太戰役、石家莊戰役、遵化、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戰役的戰鬥。 在新中國成立的各個時期,曾思玉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9年4月,曾思玉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四軍軍長。
曾紹山:我大他一輩兒
1951年,曾思玉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入朝參戰。後來,又擔任了第十九兵團的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在朝鮮,曾思玉參加了第五次戰役、積極防禦作戰和馬良山反擊戰、高旺山戰役等。
1953年2月,曾思玉回國參加中央會議。會前,中南海派車,把曾思玉和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第三兵團副司令員曾紹山接到毛主席的書房,進行談話。
毛主席在中南海
見到曾思玉三人後,毛主席親切地說:「你們來了!」鄧華、曾思玉和曾紹山給毛主席敬了一個禮。隨後,毛主席請他們坐了下來,說:「你們三個都是最可愛的人,你們辛苦了!」
接著,鄧華把曾思玉和曾紹山介紹給毛主席。毛主席說:「曾思玉同志,我們過去見了很多次。」接著,毛主席指著曾紹山說:「你也是江西老表?」曾紹山說:「主席,我是我是安徽金寨人。」
聽了曾紹山的話,毛主席幽默地說:「你們縣出的大幹部可不少啊!你和曾思玉都姓曾,又都是小個子,哪個輩分大啊?」
曾紹山搶著說:「按照族譜,我大他一輩兒。」
曾紹山的話,讓毛主席、鄧華和曾思玉都哈哈大笑,氣氛變得十分活躍。
1955年3月,曾思玉奉命回國,到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9月,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曾思玉被授予中將軍銜;
曾思玉(右一)在視察部隊
1958年1月,周素園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參謀長。1959年,曾思玉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1967年7月,曾思玉被緊急任命為武漢軍區司令員。期間,曾思玉多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曾思玉與楊得志交換了位置,到濟南軍區擔任了司令員;1980年1月,曾思玉又擔任了南京軍區顧問;1982年8月,曾思玉離職休養。
離休後,曾思玉仍然十分關心黨和國家大事,以及家鄉的建設。
1996年11月,曾思玉回家鄉信豐縣,進行了考察,期間,還把自己撰寫的《回憶錄》,贈送給信豐中學。
2012年12月31日,曾思玉逝世,享年102歲。
曾思玉老將軍的百歲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曾思玉耄耋之年,戰勝了癌症;百歲之際又與死神抗爭,百歲重生;101歲時,出版了自傳《我的前一百年》。
在瀋陽軍區的病床上,曾思玉老將軍向年輕讀者們口述了他的人生智慧:如何讓生命跨越百年,如何讓生命價值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