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戰士曾寫就怎樣可歌可泣的故事?改革開放大潮中,我國內地第一條電視廣告如何誕生?闊步新時代偉大征程,我們對未來有怎樣的憧憬……今年國慶檔,以《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為代表的影片緊扣時代脈搏,弘揚奮鬥精神,傳遞深厚的家國情懷。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
電影《長津湖》劇照
長津湖戰役是一場在極其惡劣環境下,武器裝備對比懸殊的戰役,距長津湖2公里處的死鷹嶺上,全連官兵都堅守陣地,以戰鬥姿勢受凍犧牲,史稱「冰雕連」。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這是電影《長津湖》中的一句台詞。很多觀眾感嘆說,更真切地感受到「無數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並非只是一句書本上的話,是他們用一次次堅守換來今天的一切。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既緬懷了歷史,又展望了未來。它呈現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家國親情,戰場上的熱血犧牲、航天人的堅韌隱忍、改革開放浪潮下的獨具慧眼和現代科技的不斷創新。
影片以世代為章,追憶四個「小家」里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輩」們的奮鬥經歷,以大時代中的小人物為題,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群像。
電影引髮網友熱議:「為中國經濟騰飛而歡呼雀躍」「那些年,他們一心想給孩子們安穩的生活,如今,中國已是你所期盼的中國」「我們的父輩就是我們的英雄,代表著千千萬萬個追夢人」……
「父輩」既是我們的父母,也是所有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給我們以鼓勵與呵護的前輩們。沒有他們昨日的艱苦付出,就沒有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
山河無恙,才有萬家團圓
萬家努力,方能國泰民安
沒有他們
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向先輩們
致敬
(綜合:新華社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文明網)
來源: 文明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