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德懷怒闖毛主席卧室,在周總理面前拍桌,究竟為何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浴血奮戰,克服了無數次的苦難與艱險,終於在一次又一次重重困難中挺了過來,成功建立了新中國。但是,國家本就處於最危難時刻,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等待解決的難題愁壞了許多國家領導。

據史料記載,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美國依然在不斷挑釁我國邊境,美國伺機侵略台灣與朝鮮,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由志願軍集結支援朝鮮,打響抗美援朝運動的第一炮。只是國家百廢待興,志願軍在作戰過程中困難重重,危難之際彭老總急得強闖毛主席卧室,還和周總理拍桌子。

一、臨危受命,奔赴朝鮮

一九五零年,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戰火很快蔓延至鴨綠江。眼看戰爭波及區域越來越廣,於是經過幾番討論中央領導人決定集結志願軍,奔赴朝鮮,抗擊美軍的持續侵略。一九五零年十月,由彭德懷司令帶領志願軍隊伍,再次挂帥出征。

其實,此時的彭老總年紀也不小了,比起其他幾位將軍司令,有人比彭德懷司令更年輕,可是中央領導人為何偏偏要請彭老總帶領隊伍出征呢?為何不是徐向前或者粟裕呢?中央領導人經過多番考慮,幾次商量與考慮,才謹慎決定了人選,這其中確實有不得已的因素存在著。

徐向前和粟裕幾位將軍經過多年征戰,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粟裕將軍一度被送到國外調養身體。徐向前元帥更是因骨折沒有及時醫治,患上肋膜炎如此看來,唯有彭老總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雖然此時彭老總的年紀也不小了,經歷過多次作戰後雖然身體也有舊傷,可相比其他幾位元帥,彭老總的身體更加健壯些。於是在毛主席找他談話時,彭德懷司令十分贊成主席的想法,援助朝鮮,抗擊美國。

這時候,許多領導人都建議毛主席不要輕易出兵支援,畢竟戰爭贏了還說得過去,若是輸了的話,我國會再次成為列強攻擊的目標,也許會繼續陷入戰爭當中。可是,戰火已經燒到鴨綠江邊,迫在眉睫,彭德懷司令力挺毛主席的決定,出兵援助朝鮮。

二、物資緊缺,司令心焦

正值我國軍事物資緊缺,蘇聯雖然願意支援中國軍事物資,可是準備和運送物資兩個環節比較費時間。如果等到蘇聯的軍事援助物資到位,也要再準備兩個月,戰爭變數太多,無法再等下去。於是在十月底彭德懷司令率領志願軍部隊集結朝鮮作戰。

志願軍以氣吞山河之氣勢直指朝鮮,幾個月之內連續五次戰役,志願軍都取得了勝利,美軍被一次又一次逼退。所有人都在為志願軍的勝利高興,國內甚至報道,以這樣的氣勢,過不了多久美軍就會被趕回自己國家。

但是打了五次勝仗的彭老總卻沒有這麼高興,志願軍的軍事補給早就不夠了。年輕的戰士們十分艱苦,只能吃雪水和炒麵,馬上連炒麵也沒有了,吃不上飯,冰天雪地穿不暖衣服,單薄的衣服在大雪中凍得瑟瑟發抖。

彭德懷司令再也坐不住了,他專門乘坐飛機回到北京,找主席,找中央解決當下的問題。剛下飛機時,彭老總連飯也顧不上吃就要見主席,可是這一次親自面見主席卻沒有那麼順利。

三、強闖主席卧室,拍桌怒向總理

當彭老總風塵僕僕趕到主席的住處後,毛主席正在睡午覺,門口的警衛員攔住了彭德懷,警衛員輕聲告訴彭德懷司令,主席剛剛睡下,不能打擾主席休息。毛主席的作息與別人不太一樣,經常工作到深夜,白天休息。主席經常睡不著覺,要靠吃藥才能安穩入睡,因此一般沒有人來打擾主席休息。

事情重大,彭老總管不了太多,只能推開警衛員硬闖進去,叫醒了睡夢中的毛主席。毛主席揮了揮手讓警衛員先出去,也只有彭德懷司令才敢這樣叫醒主席了吧。彭德懷司令將朝鮮戰場的情況彙報給毛主席。

年輕的志願軍們頂著極其惡略的環境作戰,甚至連飯都吃不上,繼續這樣下去,怕是不會被敵人打死,也先凍死餓死了。毛主席聽完,也很心疼戰士們,召集多位中央領導人開會,為遠在朝鮮戰場的戰士們解決問題。

會議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困難得到解決,可是依然有部門領導人聲稱,部分問題無法解決,目前沒有相應的應對辦法。

彭德懷司令聽完十分生氣,當場拍桌子站起來反駁道:「你們去朝鮮戰場瞧一瞧,沒辦法解決,受凍挨餓的戰士怎麼辦?他們也還是孩子啊,沒有棉衣,吃不飽飯,冰天雪地穿著單衣打仗,這樣的環境,甚至比長征時候都不如,不解決問題如何讓戰士們安心。」

周總理連忙安撫情緒激動的彭德懷司令,並且答應立刻解決所有問題,彭老總這才消了氣。也因為彭德懷司令拍桌子這一舉動,前線的物資問題才得以更快地解決。

結語:

當代青年何其有幸,生於和平年代,可是先輩所遭受的苦難,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正因為有革命前輩的努力,才換來我們如今安穩的生活中。常憶前輩苦,勿忘國恥,銘記歷史,不辜負革命前輩的付出。

抗美援朝戰爭極其艱苦,甚至比紅軍長征時期還要苦,年輕的戰士穿著單衣,咬牙忍著身體極限,換來最終戰爭的勝利。正是每一位戰士拼盡全力付出和領導人的正確指導,才有了最終的成功,要常懷感恩的心,做新時代的愛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