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館藏有一枚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卓堅的「汀州市職工聯獎全城工人公債票競賽優勝第二銀質」獎章,為國家二級文物。
三次公債,踴躍認購
為籌集資金支援革命戰爭,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蘇維埃國家銀行分別在1932年7月、1932年11月發行革命戰爭公債60萬元、120萬元,1933年7月發行經濟建設公債300萬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伍角革命戰爭公債券
歷次公債發行工作中,廣大工農群眾、紅軍指戰員、政府工作人員無不熱烈響應、積極擁護。他們雖不富裕,剛夠溫飽,卻節衣縮食乃至忍飢挨餓,傾其所有購買公債,以盡一個蘇維埃公民的義務。
紅軍戰士們對購買公債非常積極熱情,因為他們對於革命的認識更加清晰。1932年11月28號發行的《紅色中華》第42期寫道:「福建軍區關於購買公債,極為踴躍,許多軍區部隊都超過了原定數目甚至有兩倍以上的,如四都醫院原定三百元,現已推銷了一千元,這證明紅軍戰士都已深刻了解在爭取革命戰爭的更大勝利上,公債是有很偉大的意義。」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伍圓革命戰爭公債券(第二期)
第107期和第127期《紅色中華》也寫到:「福建紅色戰士已紛紛寫信回家取款,準備購買(公債)」,「福建軍區第二作戰區政治部,全體工作人員及紅色戰士,節省了三個月的伙食費425元,全部購買經濟建設公債。」
白區群眾,買蘇區公債
廣大工農群眾也積極支持公債的發行。在農村地區,群眾認購公債主要採取現金購買公債和穀子換購公債的方法,在有效的政治動員和宣傳下,臨時中央政府發行的兩期革命戰爭公債在蘇區各縣區大都先後完成,或超過了原定推銷數額。比如「龍岩群眾,對革命特別認識清楚,所以他們對於購買公債非常踴躍,竟超過原定額五千多元,共合銷13000多元,在福建各縣中,龍岩是第一名。」
上才溪鄉第四村《推銷公債券來往數目簿》
蘇區公債在工人中的推銷主要是利用工會組織各種會議,蘇維埃政府第二期革命戰爭公債,「工人們不但自己熱烈來買,同時他們還向老闆宣傳,要老闆也購買。」蘇維埃經濟建設公債發行後,「汀州市工友開了支部主任聯席會議,當場緊張熱烈情緒達到頂點,大家說拿一個月半月工資來購買公債票。」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貳圓經濟建設公債券
蘇區幹部到白區籌款的時候,也會對當地群眾推銷蘇區的公債,因此出現了蘇區公債在白區銷售的情況。「一些白區群眾痛恨國民黨軍閥進攻革命,經常把自己節省的錢捐助紅軍,一二期公債都推銷了很多。」
體貼國家,不去兌現
公債到期後,蘇維埃國家銀行進行了兌付,但是廣大群眾踴躍退還公債給國家,到1934年5月中,退還了90多萬元,或是將到期的公債調換經濟建設公債,繼續支援革命戰爭與經濟建設。
經濟建設公債的還本付息工作,因紅軍長征而中斷。未償還的公債,延至1954年由各級人民銀行負責還本付息,一律照本金一元公債券摺合第一套人民幣12500元兌付,利息從起息日計算到兌付時為止。此舉既照顧了群眾的實際利益,也維護了人民政府公債的信譽。但相當多的老區人民體貼國家剛剛成立,將公債作為紀念物保存而不去兌現。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聯合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歷史印象志
《紅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記》
它們,寂靜無聲
卻記錄著忠誠和信仰
它們,滄桑斑駁
卻烙刻著初心與使命
傾聽紅色文物故事
重溫先烈奮鬥足跡
文物無言 歷史有聲
1 END
1
監製 :趙林 阮怡
顧問: 鍾健英
編輯 :孫世慶
播音 :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