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華國鋒同志八十大壽日子臨近,當華國鋒的侄女提出想要來給他祝壽的時候,這位對自身生活要求極為嚴格的老人斷然拒絕了這一請求,他在電話中嚴正回復道:不批准。
可到了2月16日那天,在華國鋒同志的生日那天,當他看到了偷偷從山西趕來的許久未見的親侄女時卻是又驚奇又高興。
華國鋒同志的壽宴很樸素,一個蛋糕,一頓簡單的家常便飯。壽宴中,當華國鋒看到在場的年輕人時,突然發自內心地感慨道:「現在改革開放了,日子好了,國家的前途就在你們的年輕人身上,你們要節約,不要鋪張浪費。」
這段話好似不僅是對在場年輕人的勸告,又好似對過去歲月的緬懷,華老的一生無疑令人欽佩。
「國家的前途在年輕人身上」這句話又令人不禁讓人想起華國鋒同志在過去的艱難歲月里作為一個立志使中國富強的青年,是如何克服艱難險阻,勇敢地將國家未來的前途的重擔挑在了兩肩之上。
華國鋒
一、青年時期的華國鋒
1921年,華國鋒同志出生於山西的交城的一個製革工人的家中,華國鋒同志本不姓華,他本姓蘇。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憤怒的華國鋒,立志要救國於危亡,打倒侵略者。
在目睹了國破山河,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之後,他發出了內心的呼喊:「不能當亡國奴,日本鬼子的暴行,再也不能忍受。」而後因為抗日工作的需要,他將自己的名字由蘇鑄改名為了華國鋒,取自「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隊」之意。
1938年6月,17歲的華國鋒參加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交城的抗日游擊隊,又在這一年的十月,他正式加入了共產黨。他為山西的抗日戰場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反動派政權意圖搶奪人民抗戰勝利的果實,華國鋒同志見此情況嚴格執行黨組織「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指示方針,積極地組織擴充和加強了交城縣武裝力量,並且團結基層群眾,揭露蔣介石、閻錫山的狼子野心。
不少的國軍士兵在宣傳之下,棄暗投明加入了人民軍隊之中,華國鋒同志在這一階段也展現出了他驚人的組織與宣傳天賦。
他深入地紮根群眾,深切地明白基層群眾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切實地去解決群眾生活難題。在交城、陽曲等地的土改期間,他深入到貧農、僱農群體之中,密切地關注這一群體的生活需要,做好了這方面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極大地促進了農民群體的積極性。
華國鋒在抗戰期間為人民解放戰爭與人民政權的建立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也並沒有想到,在未來的一天,他會被挑選為毛主席的繼承者,承擔下了那時的中國的未來。
二、為毛主席所賞識
1949年,28歲的華國鋒跟隨著解放軍的南下來到了湖南省的湘陰縣,自此,他也不曾想到他將會在湖南這個省市,工作了二十多年。
在這裡,他成為了第一任的湘陰縣縣委書記,他很快發揮了他的領導才能。解放之初,百廢待興的湘陰縣在他的帶領下,救災、土改、生產建設、剿匪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優異的成績下,華國鋒不久後就被調往了湘潭縣。
湘潭縣自古便是地靈人傑之地,自古以來不少英雄人物都與這個地方結下了不解之緣,華國鋒同志也就是在此成為了出生在湘潭的毛主席的「父母官」。
在湘潭工作的期間,華國鋒並沒有常年待在辦公室辦公,常年在基層的工作經驗,讓他知道實地了解人民的生產情況,才能針對性解決生產難題、百姓的難處。
他常年像一個普通農民一樣地戴著一頂草帽,遊走在田間鄉里,時常到地里向老農民詢問實際的生產狀況,久而久之,他成為了湘潭幹部群體里最了解農業生產的幹部。
在當地人心裡,華國鋒同志更是被真真正正地稱為了「父母官」,他作為湘潭縣的縣委書記,從來不搞特殊化,常年和當地居民一起提水、洗衣,甚至連吃飯都是和民工一起排隊打飯,久而久之,當地的民工們都對華國鋒同志面熟,覺得看著這個縣委書記甚是親切。
他樸實無華的農民形象也為他深入了解農業生產解決生產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工作便利。
1953年,毛主席第一次注意到了華國鋒這個年輕人。當時的湘潭還尚未通車,毛主席的專列停留在了株洲。雖然毛主席的目光關切地注視著中國大地的各處,可是對於湘潭,毛主席的故鄉卻仍然保留著一份不同的鄉情。
對於華國鋒同志,在毛主席還未和他見面之前就已經從農民們的口中聽到這個常年在田間鄉里走動視察的鄉親們親切稱為「父母官「的漢子。華國鋒同志得知了毛主席的到來,於是便從湘潭趕去向毛主席彙報湘潭農業互助組的情況。
多年的基層經驗讓華國鋒對湘潭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著清楚的了解,可是這個高大漢子在毛主席面前還是感到了一點羞怯,毛主席問什麼,有著深厚知識儲備的華國鋒便紅著臉答著什麼。
談話結束後,毛主席笑著讚賞他道:「這個年輕人還是沉了下去的,深入群眾,實事求是,這很好。」這次的談話使得華國鋒在毛主席面前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1955年10月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作為列席代表的華國鋒也出席了會議,在會議休息的期間,毛主席又提到了華國鋒,他饒有興緻地向中央的其他領導幹部介紹道:「這個年輕人是我的父母官嘞,一個老實人。」
在毛主席的建議下,華國鋒又再次在會議上介紹了湘潭地區合作化的經驗,這個年輕人再一次受到了大會上的中央領導幹部的普遍關注。
此後,華國鋒同志就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賞識,1956年後,他先後擔任了中共湖南省委委員、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文教辦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部長等職務。
華國鋒同志在湖南工作的青年到中年的二十多年來,深深地造福了三湘人民,他工作細緻認真,以身作則深入工農業生產第一線,與群眾同甘共苦,毛澤東給予了華國鋒同志高度的評價:「講老實話,是老實人。」
三、才能出眾的華國鋒
在毛主席的眼中,華國鋒同志不僅是個老實人,更是一個十分具有才能的老實人。毛主席曾經一度稱讚華國鋒為名副其實的農業發展專家。
在湖南工作的期間,華國鋒曾經也不間斷地實地考察湖南農業的生產情況,從中進行總結,從而在農業的發展狀況上,有著極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因此他是毛主席極為欣賞的青年才俊。
在華國鋒在湖南進行農業方面的實地考察期間,他意識到農業發展中,糧食產量高低是農業發展中的極為重要的問題,如何才能讓百姓能夠種出更多的糧食才能吃飽飯,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大方向。
華國鋒極為關注農業生產領域的科研研究,而他所關注的諸多科研項目與科學家中,我們所熟知的袁隆平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時至今日,我依舊對此心懷感激。雜交水稻能夠走到幾天,離不開華老的一份領導作用,如果沒有他的支持,大面積的推廣雜交水稻無疑是痴人說夢。」袁隆平老先生回憶起華國鋒同志的幫助時無比感慨地說道。
1974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經過試驗田的試種之後,取得了畝產650公斤以上的大成功。然而如何推廣這個水稻成了一個難題。當一封來自袁隆平的信交到了華國鋒同志的手中時,他立刻派人將袁隆平先生接到了住處,了解清楚其中的詳細情況。
很快華國鋒同志認識到這種水稻對解決人民群眾的吃的問題有著巨大的幫助,他立刻幫助袁隆平先生籌措了資金,以及農業部門的幫助,這都使得我國的水稻生產產生了重大變革,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向前大大邁進。
此外在工業生產、交通建設等方面,華國鋒同志也同樣做出了不凡的功績。
根據毛主席當時對湖南要建成工業省的指示,華國鋒組織相關力量抓住重點項目,其中包括小氮肥設備、製糖機、礦山冶金設備、汽車生產項目等等。這一系列的建設指導使得湖南原本基礎薄弱的工業建設逐漸煥然一新。
華國鋒同志出色的政績、親民的形象、腳踏實地的作風,漸漸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從1976年開始,毛主席漸漸地將國家最高領導權移交給了當年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的副總理華國鋒同志,寄予了接班人的厚望。
同時毛主席選擇華國鋒同志接班除了他有能力外,還有對於權力交接的穩定考量,他希望華國鋒同志可以避免黨和國家的事業受到損害,爭取團結全黨和人民,協調各方面的矛盾。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發生以後,華國鋒身先士卒趕赴災區,在慰問災區群眾過程中還發生了陣陣餘震,華國鋒同志在震中仍然不為所動,鼓舞著災區人民的鬥志。
當重病的毛主席看到了報紙上刊登的華國鋒同志在災區的表現以後,連連點頭,毛主席再次相信這位在他眼裡年輕的後輩能夠扛起中國未來的重擔。
回望歷史,華國鋒同志正如在他在飯桌上對年輕人所說的那樣,將新中國初建時期落後貧窮的面貌視為自己肩上的重擔,面對時代的困難,他勇敢地擔起了這面大旗,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姿態幫助國家的前途走向光明。
「國家的前途在年輕人身上」 當代年輕人面對著新時代所提出的新挑戰,華國鋒同志為中國所奮鬥的一生應當是我們後人所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