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需要大批有為青年,大家要以盧德銘為楷模!
――孫中山
德銘身先士卒,有勇有謀,實為我軍棟樑之才。
――葉挺
今天要說的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
一、思想啟蒙
盧德銘1905年出生於四川的一個富裕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的都是當時的洋式學堂。
1921年考入成都公學,此時「五四運動」爆發,盧德銘閱讀了大量的共產主義著作,如《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傳》、《共產主義ABC》以及《新青年》等報刊,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關心時事,對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和軍閥連年混戰強烈不滿,認為:「要打倒列強,剷除軍閥,只有靠槍杆子的實力才行。」
二、考入黃埔
盧德銘萌生了只有通過鬥爭才能中國富強的念頭,決意報考黃埔軍校。因路途遙遠錯過考期,通過老同盟會員李筱亭推薦,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看到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當即出考題「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盧德銘即席應試,文章激情飛揚,有理有據,忠膽畢露。孫中山閱後滿意之極,當即推薦入學並提點他務必言行一致。最終,盧德銘如願以償,被分到了黃埔軍校二期輜重兵隊插隊學習。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刻苦學習,門門軍事科目爭前列。孫中山來校視察時,蔣介石特意介紹了盧德銘的出色表現。
「革命需要大批有為青年。」孫中山滿意地說,「今後,全校學生要以盧德銘為楷模。」
1925年黃埔黨軍東征陳炯明,盧德銘任東征學生軍偵探長,率學生軍60人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鬥,數次化妝潛入陳炯明軍偵察情報,提供了大量兵力、駐地以及火力配備的情報,極大的保障了主力部隊的作戰。
同年11月,參加北伐並加入葉挺獨立團,參與了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鬥均取得極大戰果,葉挺獨立團猶如一把尖刀一般直插舊軍閥的心臟,盧德銘因屢立戰功升至葉挺獨立團參謀長。後調至武昌警衛團任團長,期間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安排了大量的共產黨員擔任各級幹部,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對這支部隊的領導。
三、秋收起義
本來盧德銘想拉著隊伍去找周恩來參加南昌起義,然而,當部隊抵達奉新縣時,得知起義部隊已南下,未趕上南昌起義,並且由於張發奎部隊的堵截,也聯繫不上南昌起義的部隊,於是改變計劃,將部隊帶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後經上級決定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毛澤東任前委書記,盧德銘任起義總指揮並擔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總指揮、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委員。起義軍原定計劃是攻打長沙等大城市,但由於敵眾我寡,加上指揮失誤,不純分子叛變,各路起義部隊相繼受挫,進攻長沙的企圖失敗。
所以在當年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盧德銘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認為再攻長沙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重要的是先保存革命力量。會議上經過激烈爭論,最後通過了毛澤東的主張,在這一關鍵決策過程中,盧德銘的意見起了重要作用,成為了毛澤東獨立創業之初的重要支持者。
在撤退的時候遭遇敵人的突然襲擊,盧德銘挺身而出,毅然從前隊折回,帶領一個連實施阻擊並快速收攏部隊,在掩護大部隊撤退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右胸,盧德銘從馬上摔下,倒在一戶人家的後門口光榮犧牲,年僅22歲。
毛主席得知盧德銘犧牲後痛苦不已,高聲疾呼:「還我徳銘,還我總指揮,給我三個師都不換」
盧德銘的犧牲是我黨我軍的一大損失,他是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我們將永遠記住盧德銘烈士的功績,永遠懷念他。
謹以此文獻給無數如盧德銘烈士一樣為中國革命和民族自由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緬懷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