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2020年07月09日16:36:04 歷史 1384

歷史上,用兵如神又最具爭議的,非張巡莫屬。長久以來,對張巡的爭議從未中斷,而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兩方面,一是能否以剝奪他人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存活;二是突破了道德底線。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是人類不吃自己的同類。而張巡卻狠狠地踩在了這條紅線上,以至於戰事結束,到了論功行賞時,朝廷上下也分成了兩派,有斥其是惡魔、有稱之為英雄。不過,與之相類似的事件也曾在上世紀的70年代上演,同樣招致廣泛的爭議。

1972年10月13日,在安第斯山脈發生了一起客機墜毀事件,飛機上共有45人,最後僅有16人生還。這一事件被稱作「安第斯奇蹟」,90年代又被搬上了大銀幕,譯名《天劫餘生》(又譯《空難驚魂》)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事件引起轟動,並非倖存者們在極端惡劣的情形下獲救,而是倖存者吃掉逝去同伴的自救行為是否有悖道德法理?就連好些法學院的民法老師在授課時也借用這一事件。

若以軍事才能論,張巡至少在歷史上也是立碑封神的人物。雍丘之戰,以三千兵馬力拒數萬燕軍於城下;睢陽之戰,僅六千將士死磕十數萬的敵軍,且取得殲敵十二萬的輝煌戰績。

質疑者認為,這樣的戰績是以三萬條鮮活的生命換來的,雖情有可原,但理無可恕。最終,唐肅宗一錘定音,暫時平息了 「以守睢陽不去,與其食人,曷若全人」 的指責。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不歸路

在城困糧絕之時,張巡是否別無選擇?答案是否定的。本有自盡、投降、突圍、堅守四條路可供張巡選擇,剛好生死各半。不過,在張巡眼裡,僅有精忠報國華山一道。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二月,雍丘縣令令狐潮投降安祿山,鄰縣的張巡受邀堅守雍丘,此時張巡手上僅有區區三千人馬。到了三月初,令狐潮親率四萬大軍將雍丘團團圍住。

在短短的六十天之內,雙方進行了大小三百餘戰,可雍丘仍牢牢掌握在張巡手中。此時,後方忽然傳來一個壞消息,潼關和長安相繼被安祿山的燕軍攻陷,玄宗流亡巴蜀。

皇帝都自身難保,小小的雍丘是否仍有堅守的理由?令狐潮不失時機,修書一封力勸張巡投降。張巡手下的六名將領見大勢已去,也一同勸張巡投降。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結果,張巡命人在大廳上懸掛玄宗畫像,領著文武官員向畫像跪拜。之後,命左右將勸降的六名將領拿下並將其斬首。至此,再無一人敢說投降二字。軍心算是穩住了,可更大的麻煩卻擺在張巡的面前,城裡已經沒有箭了。

苦思之下,張巡決定向令狐潮的燕軍「借箭」。到了晚上,巡夜的燕軍士兵發現雍丘城頭上冒出不少的黑衣人,還順著繩索正悄悄縋下,人數約有上千之眾。

令狐潮當即召集弓箭手,向著黑衣人萬箭齊發。不久後,令狐潮發現黑衣人紋絲不動,方知上當。這些黑衣人只是稻草人,一輪操作猛如虎,被張巡白白撿了數十萬支箭。

第二天晚上,黑衣人又再次出現在牆頭,這時的燕軍視而不見。可這次的黑衣人卻是貨真假實的敢死隊,當燕軍醒悟時,一切都晚了,幾百上千的黑衣人在大營內將全無防備的燕軍殺得人仰馬翻。經此一役,令狐潮大軍後撤至陳留,幾個月不敢再靠近雍丘。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燕軍大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意在直取江淮門戶睢陽。只有三千八百人馬的睢陽太守許遠見軍情緊急,連忙請求張巡增援。

收到請求後,張巡帶著三千兵馬急赴睢陽。以區區六千八百將士面對十三萬大軍,註定凶多吉少。交戰之初,燕軍首先被打趴下,睢陽城下滿是燕軍將士屍首,十多天下來,燕軍士兵陣亡兩萬。

不過,隨著戰事的不斷深入,到了七月初,城內已無多少糧食,每個士兵的口糧被嚴格控制,每天只有二兩米,這樣的配給顯然不夠裹腹,樹皮、紙張等能下肚子的一概被用以充饑。

到了七月中旬,守城將士只剩六百人,而糧食也即將耗光。鄰近的譙郡、臨淮、彭城三支唐軍仍舊按兵不動隔岸觀火。張巡到睢陽前,曾把一支三千人的部隊留在寧陵。

張巡的最後希望是派人主動請求鄰近唐軍增援,再不濟,拔點糧草也行。決意已定,當夜張巡拔了三十精兵給南霽雲,乘著夜色殺出重圍。

南霽雲也是一員猛將,在萬軍之中生生撕開一道口子,直奔最近的臨淮賀蘭進明部。讓南霽雲意想不到的,是賀蘭進明不僅不發一兵一卒,還讓南霽雲留下協助自己。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已經一天滴水未進的南霽雲揮刀砍下自己一根手指,憤而離去,當天即帶著寧陵的三千勇士殺回睢陽。這一仗,能活著進城的只有一千人。守城的將士增加了,糧食短缺的口子卻是更大了。

張巡深知,若睢陽一旦失守,身後的江淮重鎮必將落入叛軍手中,那是大唐的希望和命根。堅守雖是條不歸路,可忠於職守以身報國何嘗不是軍人的職責所在。

於是,戰馬首先被充作口糧,隨後天上的麻雀地上的老鼠也被一掃而空。一個月後,再也找不出可吃的東西。城要守,仗要打,張巡把目光鎖定在愛妾身上。

張巡扛著整整一麻袋,全分給守城將士。從八月到十月,張巡以這種「同類相食」的方式,為守城士兵提供食物。十月初九,僅剩的四百將士架不住如潮水般湧入的叛軍,睢陽終於失守。

唐朝張巡,是吃人惡魔還是英雄? - 天天要聞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絕望的張巡登上城頭,向西遙拜: 「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賊」。最終,叛軍將張巡、南霽雲等三十六名將領斬首。張巡死時,「顏色不亂,揚揚如常」。

正是張巡的堅守,不僅拖住了十幾萬的叛軍,更為大唐的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正如朝廷上保張一派所說,「巡以寡擊眾,以弱制強,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戰爭總有殘酷的一面,寸土不失,人在陣地在,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張巡無愧英雄二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