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2025年04月04日19:43:07 歷史 1202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4日訊 梨花風起正清明,緬懷先烈寄深情。清明節到來之際,濟南市萊蕪區各學校師生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在濟南市萊蕪區萊蕪戰役紀念館,師生們向革命烈士默哀,並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祭掃活動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對於我來說,更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激勵著我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濟南市萊蕪十七中高二學生片菁說道。在萊蕪戰役紀念館展館,翔實的圖片、視頻資料讓人們了解萊蕪戰役的背景和意義,在現場,不少學生在此重溫入團誓詞,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時空迭代、感官通聯的環境中,讓歷史變得更生動,讓紅色教育的內核直擊心靈深處。濟南市萊蕪十七中高二級部副主任呂傑說:「在清明節慎終追遠的日子裡,我們帶領學生團員,走進萊蕪戰役紀念館,是希望同學們不僅了解萊蕪戰役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更要讀懂國家存亡之際的擔當,歷史從來不是空洞的,它是鮮活的,當歷史教育走出課本,當思想引領融入紅色基因,才能真正成為新時代青年的人生底色。」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祭英烈,慰忠魂。清明節期間,萊蕪戰役紀念館還開展以擦拭一次墓碑、骨灰格位、敬獻一束鮮花、代行一次鞠躬禮、拍一組照片、錄一段視頻、進行一次視頻連線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六個一」代祭掃活動,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與敬仰。

萊蕪戰役紀念館經管科科員王文婷表示:「為更好地滿足烈屬和烈士親友的祭掃需求,清明節期間,我們開展『六個一』代祭掃,為無法親臨現場祭掃的烈屬和親友提供暖心服務。我們以莊重肅穆的態度代為完成祭掃儀式,並通過影像資料及時反饋服務過程,讓遠方的親屬感受到對烈士的深切緬懷之情,希望以此告慰英靈,讓先輩安息。」

閃電新聞記者 耿欣 報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 天天要聞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據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主辦的天下韶山網消息,清明期間,毛澤東主席的孫子毛新宇少將攜妻子劉濱、兒子毛東東、女兒毛甜懿回到韶山祭祖,慎終追遠、禮敬祖先。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由於東北「剿總」原將領范漢傑等人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改造之路,下午的討論會很快便結束了,得出的結論自然是國民黨反動派自蔣介石起到具體的戰役執行者,反動透頂,愚蠢透頂,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看出解放軍偉大而神奇的決策,先打錦州,然後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攝影記者 劉中燦「武漢張公堤上有很多抗日時期的碉堡群,早上看到有人擺黃花祭奠。」近日,武漢市民李先生反映,有市民在清明期間祭掃抗日英烈,他很感動。4月5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張公堤江漢段,沿著大堤步行看到了多個碉堡遺址群。碉堡遺址散布在整條張公堤的沿線,有市民自發前...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5日4月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拍攝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出旗儀式。清明節將至,各地舉行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來源:新華社)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 天天要聞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俄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國,同時俄國也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大國。不過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俄國境內,居然沒有一個唐人街?很多人會給你普及知識,說什麼唐人街是華人在外面受欺負,從而團結起來的產物。難道說,俄國沒有唐人街,是因為華人在俄國沒有受到欺負,所以沒有團結在一起嗎?其實以上對唐人街的定義,已經是老黃曆...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 天天要聞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1644年,明朝的崇禎皇帝弔死在煤山,明朝的藩屬國高麗,也就是朝鮮和韓國,君臣非常悲痛,準備替崇禎皇帝報仇,可惜實力不允許。後來,朝鮮民間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崇禎紀年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