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2025年03月26日10:03:20 歷史 1573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張學良被軟禁的背後,有蔣介石的決定,其實還有他親信的背叛。

從黃永安的泄密,到馮欽哉的倒戈,再到萬福麟的消極,張學良的信任鏈一一斷裂。

為何這些親信會背叛他?他們的動機究竟是什麼?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黃永安的致命泄密

張學良一向有著堅定的信任體系,尤其在戰時,他對手下的將領非常依賴。

黃永安,便是其中一位親信,黃的背景沒什麼顯赫的地方,但卻因為忠誠與能力,獲得了張學良的青睞,張學良破格將他提拔為少將,甚至在事變前親自召見,以示信任。

這份信任,成了他最終的致命缺口。

「保密工作做得好嗎?」張學良問黃永安,語氣中帶著關切。

這是他對黃永安的最後一次詢問,黃永安是負責洛陽防線的關鍵人物之一,掌控著航空基地、軍校以及數個重要部隊的指揮。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正是他在關鍵時刻的失職,導致了整場事變的變局。

事變前,張學良早已通過密電下達了行動指令,決定扣押蔣介石,以迫使國民政府妥協。

這份密電並未能保密,黃永安在接到命令後的第一時間,居然將這封密電,泄露給了中央軍的將領祝紹周

這一泄密的後果是致命的,南京方面提前12小時得知消息,迅速調動樊崧甫部搶佔潼關,還派遣飛機偵察西安,為中央軍的進攻鋪平了道路。

失去了軍事上的主動權,張學良的計劃陷入了被動。

本來能夠在西安,封鎖中央軍的洛陽防線,如今變得一片空虛,幾乎無人把守。

黃永安未受到任何懲罰,反而繼續活躍在張學良的身邊,似乎未意識到自己,背叛了曾經對自己如此信任的將軍。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但黃永安的背叛不限於泄密。

事變之後,他通過武力繳械了,忠於張學良的炮12團,還軟禁了東北軍的教導隊,徹底瓦解了洛陽的防線,張學良信任的人,成了更大的隱患。

這場泄密,讓張學良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對黃永安過於信任的決策。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馮欽哉的倒戈

馮欽哉,西北軍中的一個關鍵人物之一,表面上,是楊虎城的部下,在私底下與蔣介石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他的野心一直未被張學良察覺。

「他能把潼關搶佔下來,咱們就能穩住西安了。」 張學良曾親自,交給馮欽哉這一任務,也沒有提前透露太多的細節。

或許,這正是他的疏忽。

當張學良下令馮欽哉率部去搶佔潼關時,馮欽哉選擇了背叛。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他公開拒絕執行命令,還在關鍵時刻對外宣稱:「張副司令的命令我不聽。」

還竟與中央軍的樊崧甫聯合,指責張學良「背叛黨國」,並接受了南京方面的優待和金錢獎勵,徹底倒向了蔣介石一方。

馮欽哉的背叛,直接削弱了張學良的軍事力量。

他本應成為張學良手中的一枚利劍,卻最終成為了反過來,刺向張學良背部的刀刃。

西安的防線因此更加脆弱,中央軍迅速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張學良的戰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馮欽哉的背叛,讓張學良的軍事計劃遭遇重大挫折,也讓他深刻感受到信任的代價。

原本在東北有著極高威望的張學良,因親信的背叛,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局面。

馮欽哉的倒戈,最終讓張學良的局面雪上加霜。

這個曾被張學良視為得力幹將的人,最後卻成為了,導致他失敗的重要因素。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這些事情是層層遞進的衝突,每一個細節,都在一點一點地推向張學良的失敗。

而這一切,都能追溯到張學良,對自己親信的過度信任。

在那些背叛者的眼中,或許這只是一場政治博弈,但對張學良來說,這卻是他命運的轉折點。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萬福麟的消極態度與失誤

萬福麟在西安事變的關鍵時刻,表現卻讓人失望。

也曾被寄予厚望,張學良認為他能夠在戰場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萬福麟,鄭州那一帶的防線交給你了,不能掉以輕心。」 張學良在指派萬福麟時,叮囑得尤為嚴格。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最終,萬福麟的表現證明了,張學良的信任不過是一次,巨大的戰略失誤。

張學良原計劃,通過萬福麟率領的53軍,南下佔領鄭州的鐵路樞紐,這一舉動將有效切斷中央軍,與西安之間的補給線,同時阻止中央軍的增援。

萬福麟未能按時行動,他沒有調動部隊前往鄭州,也沒有儘力執行上級命令。

甚至在局勢愈發緊張的情況下,萬福麟的部隊,依然停滯不前,默許了中央軍的行動。

鄭州一旦被中央軍控制,蔣介石的增援就能迅速到達西安,形勢對張學良而言,幾乎是不可逆轉的。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你不動手,別人就會來。」 張學良心中清楚,萬福麟的消極態度,直接為中央軍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沒有了鄭州的防守,中央軍的後勤補給暢通無阻,進一步加劇了東北軍的失勢。

萬福麟沒有直接背叛,他依然對張學良保持表面上的忠誠。

他對局勢的消極態度,實際上等同於默許中央軍的推進,萬福麟的無所作為,最終讓張學良失去了最後一條,可依賴的防線,暴露出其戰略上的重大漏洞。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張學良,在選擇親信時的失誤,萬福麟的無所作為,削弱了西安防線,還為接下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張學良的失望漸漸轉化為,無法挽回的損失,而萬福麟的「消極中立」,成了這場政治博弈中的又一隱秘殺手。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楊虎城的局限與西北軍的分裂

張學良與楊虎城的合作關係,本應是穩固的基石。

在事變的最後關頭,楊虎城的局限性暴露無遺,他沒有完全調動西北軍的所有力量,因為內部派系複雜、個人矛盾以及外部壓力,導致關鍵時刻缺乏有效的支持。

西北軍的內部複雜程度,遠超過張學良的想像,楊虎城雖有較強的領導能力,但其部下之間的矛盾卻,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處理。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楊虎城的嫡系部隊,與馮欽哉等非嫡系之間,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分歧。

這種分裂,使得西北軍在事變發生後,無法迅速形成合力,陷入了內部分裂的困境。

「我們要一條心才行,才能把中央軍的增援擋住。」 張學良曾多次和楊虎城交流,要求整合西北軍力量。

但楊虎城並有採取足夠果斷的措施,來解決部隊內部的矛盾。

楊虎城對於外部力量的合作,也顯得十分謹慎,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和楊虎城,試圖通過與紅軍和地方軍閥,進行合作來應對局勢,這些合作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與地方勢力的聯合談判,一直未能深入,甚至在某些時刻,地方勢力的支持也並不穩固。

事變後的孤立局面,加劇了張學良與楊虎城之間的裂痕。

楊虎城未能及時協調部隊內部關係,也未能有效地與外部勢力形成合力。

在西北軍分裂的背景下,張學良的戰略變得愈加脆弱,他依賴的這個合作夥伴,在關鍵時刻,沒有給予他足夠的支持,這讓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楊虎城的局限性,暴露了他作為指揮官的不足,而西北軍的分裂,也使得原本穩固的防線崩塌。

造成張學良長期軟禁的人,除蔣介石外,還有張學良信任的手下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失去了軍事上的優勢,還在戰略上錯失了,多次彌補的機會。

每一位親信的失誤,都是張學良最終失敗的推手。

張學良的戰略失誤、對親信的過度信任,再加上與楊虎城的內部矛盾,導致了他無法在關鍵時刻扭轉局面,最終走向了軟禁的命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將至,文明祭掃,這份倡議請查收 - 天天要聞

清明將至,文明祭掃,這份倡議請查收

極目新聞記者 吳漢清明將至,為弘揚優良傳統、倡樹文明新風,3月31日,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文明辦、武漢市民政局發布「文明祭掃倡議書」,號召市民朋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移風易俗,營造安全、文明、綠色的清明節祭掃氛圍。文明祭掃倡議書廣大市民朋友們: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追思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為傳承優...
歐洲人被打斷的脊梁骨,沒那麼容易接起來 - 天天要聞

歐洲人被打斷的脊梁骨,沒那麼容易接起來

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開始無差別橫掃全球,和在俄烏衝突中明確站隊俄羅斯開始,歐洲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在特朗普的邏輯里,美國掏錢、派兵保護歐洲,這是不對的。儘管二戰之後,美國靠著歐盟+北約控制歐洲,....
烏克蘭二婚姑娘遠嫁中國,婆婆得知娘家生活困難,立馬轉賬1萬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二婚姑娘遠嫁中國,婆婆得知娘家生活困難,立馬轉賬1萬

愛情能把人帶到多遠的地方?從烏克蘭的基輔到中國的山東,中間隔著萬水千山,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可偏偏就有人敢邁出這。烏克蘭二婚姑娘多瑪,嫁給了中國小伙大軍,大軍的媽,也就是多瑪的婆婆,聽說多瑪娘家日子不好過,二話不說就轉了1萬塊錢過去。
新民隨筆丨地鐵圖不妨「大」一些 - 天天要聞

新民隨筆丨地鐵圖不妨「大」一些

近來,在地鐵站的便民信息取閱欄,發現紙質版的上海軌交網路示意圖。這樣一份紙質「地鐵圖」,反映軌交整體狀況,能方便地查閱每條線路基本走向和各個車站,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有它的價值。提供信息的同時,紙質版還可以收藏。等到新的線路開通,或是已有線路延伸,新舊版本對比一下,又能看到城市發展的昨日今朝。...
今天還健在的6位老紅軍戰士 - 天天要聞

今天還健在的6位老紅軍戰士

1、王全英(1921年6月—今):藏族,四川省金川縣人。今年104歲。1935年春在金川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春丟隊後隱姓埋名汶川縣三江鎮安家落戶。2006年遷居都江堰市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