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2025年03月25日08:20:30 歷史 2304
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右圖為石碑攔腰斷開,斷茬處潔白如雪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靈峰寺遺址地面上的柱礎石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碑首篆書「房山靈峰寺記」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疑似盜挖痕迹

在北京市房山區貓耳山頂峰之下,有一處靈峰寺遺址。在金代,靈峰寺不僅是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

隨著歷史變遷,靈峰寺於明末被摧毀,不過記錄建寺歷史的「房山靈峰寺記」石碑一直留存至今,是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在北京地區,不包括經幢與刻經,金代的石碑現存不超20件。

近日,有文保志願者發現,一直躺在靈峰寺遺址的「房山靈峰寺記」竟然斷成了兩截,疑似遭到人為破壞。

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塊石碑斷茬較新,斷開時間應該不會太久。此外,斷碑附近還存在疑似盜挖痕迹。

不過當北青報記者向文物部門反映時,竟然出現了屬地管轄爭議,房山區兩個鄉鎮均表示「不歸自己管」。

·現場·

石碑近期遭損壞周邊疑似有盜痕

對很多北京人來說,靈峰寺可謂聞所未聞。但要說起房山區的貓耳山,北京的登山愛好者幾乎無人不曉。事實上,靈峰寺遺址就隱匿在貓耳山的頂峰之下,與東面的金代皇陵一山之隔。

近日,北青報記者與幾名文保志願者在貓耳山腳下的葫蘆棚村集結。這裡海拔約500米,距靈峰寺遺址還有5公里的羊腸小路。一行人沿崎嶇山路折線攀登,升至海拔約1300米的貓耳山頂峰,再沿山脊與溝谷變換行進,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最終降至一塊海拔960米的山谷台地,這裡便是靈峰寺遺址。

北青報記者在遺址東南角看到,一塊石碑碑陽朝上躺於地面,從中間攔腰斷開,斷茬潔白如雪。專家推測其斷開時間不久。在石碑的稜角處,同樣存在兩處新傷。

經測量,此碑長130厘米、寬60厘米、厚12厘米。石碑為圓首,額書篆字「房山靈峰寺記」,以下碑文皆為隸書,字跡工整,記載了靈峰寺的建寺歷史。此碑立於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距今已有831年歷史。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趙海廷介紹,2023年4月16日,他曾經走訪過靈峰寺遺址,當時這塊石碑就躺在地上,保存完整。「對比當時的照片,這塊石碑應該被人挪動過,其斷開或與人為搬動有關。」趙海廷認為,移碑者也許是想看碑陰有無刻字、或查看石碑下面還壓著什麼。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石碑旁邊有一根木棍,疑似人為撬動石碑時所用工具。而在斷碑附近有兩處疑似盜挖痕迹,在一淺坑中還丟有金屬鍬頭。

·追訪·

相關部門知碑斷管護地界存爭議

《房山區不可移動文物列表》顯示,「房山靈峰寺記」石碑所在地為南窖鄉北安村。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南窖鄉文體中心,一位負責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表示,靈峰寺碑記斷開一事,他們已從微博上得知相關情況,但靈峰寺碑記在管轄上存在爭議,實際不屬於南窖鄉地界,應歸周口店鎮。這名工作人員還談到,由於當地山路比較危險,還時常有野豬出沒,實際上從北安村無法上到靈峰寺遺址,巡查的話也只能從別的村上山,單程需要徒步三四個小時。

隨後,北青報記者致電周口店鎮市民活動中心,一名負責文物保護的女工作人員表示,依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房山靈峰寺記」劃至南窖鄉,尚不屬於周口店鎮管轄。而據北青報記者觀察,作為一處典型的山野文物,靈峰寺碑記無論划到哪個鄉鎮保護,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都很難落地。

在人防措施方面,靈峰寺遺址地處深山區,沒有房舍等一系列生活設施,派人24小時看護並不現實。而且此地尚不通車,往返一趟需徒步9-10公里,高低落差在700米左右,且多為崎嶇陡險的非鋪裝路面,這給徒步巡查帶來較大困難。而在技防方面,靈峰寺遺址遠離村民聚居區,甚至有些與世隔絕,安裝監控攝像頭的難度較大。

文保志願者認為,因地制宜判斷,靈峰寺遺址適合採取必要的「物防措施」。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作出標誌說明。文保標誌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傳和告知的作用,但在靈峰寺遺址,北青報記者並未見到文保標誌。

靈峰寺建於隋代被毀於明朝末年

對於靈峰寺的歷史,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網站上有一篇發表於2012年、題為《巍巍大房山》的文章,作者馬壘在文中記下了靈峰寺的興衰變遷以及他對靈峰寺碑記的擔憂。

文章中介紹,靈峰寺的創建可追溯至隋代,歷經唐代、遼代、金代累有擴建。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建中都,後於大房山建金陵,靈峰寺正處於金陵範圍之內。在金代,靈峰寺不僅為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為當時朝廷所重視,但金代是一個短命王朝,伴隨著金朝的滅亡,這座高山古剎由盛轉衰,在明朝末年被徹底摧毀。

對於靈峰寺碑記,馬壘在《巍巍大房山》一文中提出擔憂——該碑是研究金代靈峰寺建寺歷史的重要文字資料,遺憾的是此碑橫躺於亂草荒岡之中,無人問津,若不及時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碑文很快將剝落殆盡,靈峰寺之建寺歷史便無從考證。

北青報記者在靈峰寺遺址探查發現,這裡已經絲毫看不出古時的建築格局,但在地面上仍可發現古樸的柱礎石、勾紋磚,印證此地曾有建築。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作為當地建寺的直接證據,靈峰寺碑記上的18行碑文,歷經831年的風雨變遷,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辨,並未產生肉眼可見的剝落。只是曾經完好的石碑斷開,著實令人遺憾。

·對話·

石碑被人搬動時摔斷的可能性較大

對話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

北青報:石碑是自然斷開還是遭到人為破壞?

劉衛東:通過照片分析,這塊石碑斷開很可能是受到人為影響,雪白的斷茬如刀鋒般尖利,而且明顯是新茬。根據這塊石碑的體量判斷,其重量在1000斤以內,普通人站在石碑上很難將其踩斷,石碑表面也沒有錘擊痕迹,不像被砸斷,其被人搬動過程中摔斷的可能性較大。

北青報:你認為這塊石碑還有可能修復嗎?

劉衛東:在北京地區,不包括經幢與刻經,金代的石碑現存已知不超20件,因此這件石碑十分珍貴,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最好能完整示人。如對石碑進行修復,不建議對其進行粘接,因為接縫處溢出的黏合劑容易影響到碑文。可以考慮用打暗榫的方式,將鋼釺埋在斷茬處,上下對齊合縫即可。

北青報:此碑如何展示更為妥當?

劉衛東:從閱讀角度來說,石碑還是立起來更便於觀賞,但這塊碑的榫斷了,碑座也不見了,已很難立碑。如果原址保護,建議還是將其平放,但最好修建一座保護棚遮風擋雨,修築成本也不高。如果通過專家論證,認定其沒有原地保護價值,需要運至異地保護,也可以考慮將其封護好,搬運到更加安全的地方集中展示,讓更多公眾了解這件文物的存在。

北青報:這樣的山野石刻該如何保護?

劉衛東:這件碑刻地處偏僻隱蔽的深山區,文物部門已登記在冊,說明以往的文物普查覆蓋較為全面,但保護起來也非常棘手——若想確保文物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缺一不可,但在深山老林中這「三防」很難完全實現。建議相關部門還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如在現場設立文保標識,起到告知和宣傳的作用,進而營造敬畏文化遺產、自覺保護文物的社會氛圍。

本組文並攝/本報記者崔毅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