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2025年03月25日08:20:30 歷史 2304
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右圖為石碑攔腰斷開,斷茬處潔白如雪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靈峰寺遺址地面上的柱礎石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碑首篆書「房山靈峰寺記」金代石碑斷兩截 屬地不明保護難 - 天天要聞 疑似盜挖痕迹

在北京市房山區貓耳山頂峰之下,有一處靈峰寺遺址。在金代,靈峰寺不僅是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

隨著歷史變遷,靈峰寺於明末被摧毀,不過記錄建寺歷史的「房山靈峰寺記」石碑一直留存至今,是房山區普查登記文物。在北京地區,不包括經幢與刻經,金代的石碑現存不超20件。

近日,有文保志願者發現,一直躺在靈峰寺遺址的「房山靈峰寺記」竟然斷成了兩截,疑似遭到人為破壞。

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塊石碑斷茬較新,斷開時間應該不會太久。此外,斷碑附近還存在疑似盜挖痕迹。

不過當北青報記者向文物部門反映時,竟然出現了屬地管轄爭議,房山區兩個鄉鎮均表示「不歸自己管」。

·現場·

石碑近期遭損壞周邊疑似有盜痕

對很多北京人來說,靈峰寺可謂聞所未聞。但要說起房山區的貓耳山,北京的登山愛好者幾乎無人不曉。事實上,靈峰寺遺址就隱匿在貓耳山的頂峰之下,與東面的金代皇陵一山之隔。

近日,北青報記者與幾名文保志願者在貓耳山腳下的葫蘆棚村集結。這裡海拔約500米,距靈峰寺遺址還有5公里的羊腸小路。一行人沿崎嶇山路折線攀登,升至海拔約1300米的貓耳山頂峰,再沿山脊與溝谷變換行進,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最終降至一塊海拔960米的山谷台地,這裡便是靈峰寺遺址。

北青報記者在遺址東南角看到,一塊石碑碑陽朝上躺於地面,從中間攔腰斷開,斷茬潔白如雪。專家推測其斷開時間不久。在石碑的稜角處,同樣存在兩處新傷。

經測量,此碑長130厘米、寬60厘米、厚12厘米。石碑為圓首,額書篆字「房山靈峰寺記」,以下碑文皆為隸書,字跡工整,記載了靈峰寺的建寺歷史。此碑立於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距今已有831年歷史。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趙海廷介紹,2023年4月16日,他曾經走訪過靈峰寺遺址,當時這塊石碑就躺在地上,保存完整。「對比當時的照片,這塊石碑應該被人挪動過,其斷開或與人為搬動有關。」趙海廷認為,移碑者也許是想看碑陰有無刻字、或查看石碑下面還壓著什麼。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石碑旁邊有一根木棍,疑似人為撬動石碑時所用工具。而在斷碑附近有兩處疑似盜挖痕迹,在一淺坑中還丟有金屬鍬頭。

·追訪·

相關部門知碑斷管護地界存爭議

《房山區不可移動文物列表》顯示,「房山靈峰寺記」石碑所在地為南窖鄉北安村。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南窖鄉文體中心,一位負責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表示,靈峰寺碑記斷開一事,他們已從微博上得知相關情況,但靈峰寺碑記在管轄上存在爭議,實際不屬於南窖鄉地界,應歸周口店鎮。這名工作人員還談到,由於當地山路比較危險,還時常有野豬出沒,實際上從北安村無法上到靈峰寺遺址,巡查的話也只能從別的村上山,單程需要徒步三四個小時。

隨後,北青報記者致電周口店鎮市民活動中心,一名負責文物保護的女工作人員表示,依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房山靈峰寺記」劃至南窖鄉,尚不屬於周口店鎮管轄。而據北青報記者觀察,作為一處典型的山野文物,靈峰寺碑記無論划到哪個鄉鎮保護,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都很難落地。

在人防措施方面,靈峰寺遺址地處深山區,沒有房舍等一系列生活設施,派人24小時看護並不現實。而且此地尚不通車,往返一趟需徒步9-10公里,高低落差在700米左右,且多為崎嶇陡險的非鋪裝路面,這給徒步巡查帶來較大困難。而在技防方面,靈峰寺遺址遠離村民聚居區,甚至有些與世隔絕,安裝監控攝像頭的難度較大。

文保志願者認為,因地制宜判斷,靈峰寺遺址適合採取必要的「物防措施」。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作出標誌說明。文保標誌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傳和告知的作用,但在靈峰寺遺址,北青報記者並未見到文保標誌。

靈峰寺建於隋代被毀於明朝末年

對於靈峰寺的歷史,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網站上有一篇發表於2012年、題為《巍巍大房山》的文章,作者馬壘在文中記下了靈峰寺的興衰變遷以及他對靈峰寺碑記的擔憂。

文章中介紹,靈峰寺的創建可追溯至隋代,歷經唐代、遼代、金代累有擴建。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建中都,後於大房山建金陵,靈峰寺正處於金陵範圍之內。在金代,靈峰寺不僅為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為當時朝廷所重視,但金代是一個短命王朝,伴隨著金朝的滅亡,這座高山古剎由盛轉衰,在明朝末年被徹底摧毀。

對於靈峰寺碑記,馬壘在《巍巍大房山》一文中提出擔憂——該碑是研究金代靈峰寺建寺歷史的重要文字資料,遺憾的是此碑橫躺於亂草荒岡之中,無人問津,若不及時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碑文很快將剝落殆盡,靈峰寺之建寺歷史便無從考證。

北青報記者在靈峰寺遺址探查發現,這裡已經絲毫看不出古時的建築格局,但在地面上仍可發現古樸的柱礎石、勾紋磚,印證此地曾有建築。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作為當地建寺的直接證據,靈峰寺碑記上的18行碑文,歷經831年的風雨變遷,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辨,並未產生肉眼可見的剝落。只是曾經完好的石碑斷開,著實令人遺憾。

·對話·

石碑被人搬動時摔斷的可能性較大

對話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

北青報:石碑是自然斷開還是遭到人為破壞?

劉衛東:通過照片分析,這塊石碑斷開很可能是受到人為影響,雪白的斷茬如刀鋒般尖利,而且明顯是新茬。根據這塊石碑的體量判斷,其重量在1000斤以內,普通人站在石碑上很難將其踩斷,石碑表面也沒有錘擊痕迹,不像被砸斷,其被人搬動過程中摔斷的可能性較大。

北青報:你認為這塊石碑還有可能修復嗎?

劉衛東:在北京地區,不包括經幢與刻經,金代的石碑現存已知不超20件,因此這件石碑十分珍貴,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最好能完整示人。如對石碑進行修復,不建議對其進行粘接,因為接縫處溢出的黏合劑容易影響到碑文。可以考慮用打暗榫的方式,將鋼釺埋在斷茬處,上下對齊合縫即可。

北青報:此碑如何展示更為妥當?

劉衛東:從閱讀角度來說,石碑還是立起來更便於觀賞,但這塊碑的榫斷了,碑座也不見了,已很難立碑。如果原址保護,建議還是將其平放,但最好修建一座保護棚遮風擋雨,修築成本也不高。如果通過專家論證,認定其沒有原地保護價值,需要運至異地保護,也可以考慮將其封護好,搬運到更加安全的地方集中展示,讓更多公眾了解這件文物的存在。

北青報:這樣的山野石刻該如何保護?

劉衛東:這件碑刻地處偏僻隱蔽的深山區,文物部門已登記在冊,說明以往的文物普查覆蓋較為全面,但保護起來也非常棘手——若想確保文物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缺一不可,但在深山老林中這「三防」很難完全實現。建議相關部門還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如在現場設立文保標識,起到告知和宣傳的作用,進而營造敬畏文化遺產、自覺保護文物的社會氛圍。

本組文並攝/本報記者崔毅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