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失落了,不過瑪雅人還活著

2025年03月25日04:40:10 歷史 7310

前不久,小紅書上面又來了一批外國網友,分享起日常生活和地方美食——然而這次,他們卻引來了震驚和錯愕,還上了微博熱搜。中國網友們紛紛留言:「什麼,你們還活著?!」

這些外國網友是瑪雅人,在中文互聯網上,他們經常被當成早已滅絕的古代民族,以壯麗的金字塔、發達的天文學而著名。他們也是各路神秘學讀物最鍾愛的話題,常被稱為「消失崩潰的外星文明」。然而瑪雅人並未消失,今天仍是其家園的主人。

瑪雅文明失落了,不過瑪雅人還活著 - 天天要聞

身著傳統服飾的現代瑪雅人,美洲原住民和東亞人是近親,所以長相十分接近。作者供圖

哥倫布沒找到中國,找到了瑪雅

公元1502年,探險家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這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過了10年。這年7月30日,哥倫布船隊抵達今天中美洲的宏都拉斯東岸,意外碰到一艘精緻華麗的巨型獨木舟迎面駛來。他們立刻搶劫了獨木舟,只見舟內滿載著各色上等貨物:精美的陶器與棉紡織品,銅斧銅鈴和戰棍,還有一種從未見過的黑色豆類。這是歐洲人第一次看到可可豆,但這種神奇的豆子很快就會以「熱可可」和「巧克力」之名,享譽全世界。

船上原住民長得像晒黑的東亞人,除25名水手赤裸上身外,其餘乘客都衣冠楚楚,這讓哥倫布興奮不已——他已經在中美洲找了十年的中國和印度,到處尋覓馬可·波羅書里統治東方的「大汗」。可是碰到的「印第安」(印度人)卻還都是原始部落,也從未聽過「大汗」一詞。而這艘獨木舟顯然來自文明國度,其所載貨物之精美,船客衣著之講究,都遠勝之前見過的原住民。

歐洲人將獨木舟搶掠一空,並綁走了年邁的船長。老船長後來學會了西班牙語,回答說他們來自「瑪雅布」,是個位於半島上的王國。當地人熱愛和平擅長商貿,商船往來於整個中美洲海上。哥倫布相信自己終於要找到印度半島了,他將這些消息帶回西班牙,「瑪雅布」之名從此傳遍歐洲(後來簡化為「瑪雅」)。

與此同時,一個傳說也開始在中美洲瘋傳開來:海上出現了搶掠商船的人形怪物,他們臉上滿是長毛,很像羽毛擋住臉的羽蛇神,或許就是羽蛇神派來複仇的鬼魅。

沒有城市的城邦,不懂農耕的農夫?

1517年,第一支西班牙探險隊正式登陸瑪雅地區。他們向碰到的瑪雅人詢問此為何處,對方回答「尤卡坦」,西班牙人便將這裡稱為「尤卡坦半島」(今屬墨西哥)——該名稱用瑪雅語根本讀不通,學者們分析了發音最接近的句子,認為原話應該是「我沒聽懂」或「你說什麼?」尤卡坦半島的很多地名,都是這麼張冠李戴沿用至今。

尤卡坦地處熱帶,森林茂密,好在有海風吹拂,不至於過分炎熱。全年任何時候都可能有暴風雨,但持續時間基本不超過一小時,為這裡帶來了適宜降水。半島地形極為低平,既無山脈也無大河,海拔不到200米。薄薄的泥土下幾乎全是石灰岩,雨水一落下便立刻滲入地層深處。地表只能找到沼澤地和爛泥坑,殖民探險隊因無處汲水,差點渴死團滅。而原住民則在半島北部,發現了很多石灰岩天然井。瑪雅城邦多鄰天然井而建,有些還被瑪雅人視為聖湖定期祭祀。

通過殖民探查,西班牙人還發現,原來瑪雅並不是一個「王國」,甚至不是城邦聯盟:整個尤卡坦半島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與我國廣東省大小接近),分為近20個同文同種,但互不統屬的城邦。彼此之間競爭激烈,不過極少爆發大戰,確實也算得上友好和平。所有城邦都以農業和商業立國,可瑪雅人看起來卻不擅農業。

他們在森林裡刀耕火種,土地不肥了就索性休耕,過幾年再重新燒荒;還把作物胡亂種在一起,任其互相纏繞;除了小型犬沒看到任何家畜,想吃肉主要靠打獵;就連「城邦」也有些名不副實:大型建築極少,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像樣的城池……

瑪雅,從何而來?

接觸瑪雅人後不久,殖民者又在尤卡坦北方遇到了阿茲特克帝國,在南方發現了印加帝國。這兩個帝國的繁榮富庶,讓歐洲人讚嘆不已。相比之下,半島上的瑪雅人雖然有文字,棉紡織技術很發達,天文學甚至比歐洲還先進,但在國家組織和水利農耕上就顯得有些落後了,像是剛走入文明的「蠻族」。

然而當殖民者繼續深入中美洲,抵達中西部似乎更不宜居的山間谷地,卻在叢林中發現了眾多「失落之城」——這些巨石築成的古堡氣勢恢宏,眾多梯台型金字塔震撼無比,到處是雕刻精美的壁畫與石碑。這些古城要麼已破敗不堪,要麼已無人居住。但附近殘存的居民都是瑪雅人,石碑上的雕畫也顯然是瑪雅風格。這一切都證明,瑪雅人並非剛學會農耕定居的「後進生」,反而是古老文明毀滅後的遺民!

歐洲人考察後發現,這些古城大多修建於公元250年-900年,在10世紀前後幾乎全部衰落崩潰,這給瑪雅文明蒙上了更神秘的面紗。瑪雅人從何而來,瑪雅文明為何衰落,數百年來吸引了無數學者和愛好者。有學者根據長相,提出瑪雅人就是中國人後代,可能是商朝滅亡後渡海而來的難民;有傳教士則認為,瑪雅人或是《聖經》中消失的猶太支系;其他假說還有南島人、印度人、腓尼基人、維京人,甚至有亞特蘭蒂斯和外星人假說。

直到最近幾十年,通過基因檢測和考古挖掘,才終於確定瑪雅人就是中美洲的原住民:源自2.3萬-1.4萬年前的東亞北部,隨後東遷進入北美洲,一路遊獵採集南下,約在1.3萬年前抵達了中美洲。

火山孕育的文明

然而早期的瑪雅核心區,並不是平坦的尤卡坦半島,而是在中西部的山谷之中:在太平洋板塊的擠壓之下,整個美洲西部幾乎都是高山。中美洲西岸則尤為突出,不僅群山縱橫,且有眾多的活火山,被稱為「跨墨西哥火山帶」。

由於火山活動頻繁,這裡地貌和氣候極為複雜,幾乎每個山頭的降水都不一樣。但共同特點是海拔高,山間谷地基本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高海拔消減了熱帶的炎熱,高山攔截雲汽帶來了降水,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讓這裡成為孕育農業文明的搖籃。

瑪雅先民約1萬年前在此馴化了玉米,到5000年前又馴化了紅薯。此外,辣椒、木瓜、聖女果(小番茄)、四季豆、南瓜、佛手瓜陸地棉、龍舌蘭等,也馴化於中美洲。從4600年前開始,瑪雅先民徹底轉為定居農耕文明,還從南美引入了可可樹和腰果樹。然而中美洲缺乏可馴化的大型動物,當地唯一的家畜,是萬年前從東亞帶來的狗。瑪雅人雖然也吃狗肉,但更多用其捕獵和看家。貫穿整個瑪雅史,肉類的主要來源都是狩獵,好在山區也不缺少野獸。

不過火山帶降水不均,且常有乾旱,必須大量修建蓄水池和水渠,這讓瑪雅文明在工程領域造詣頗深。從約三千年前開始,瑪雅人進入城邦時代,不斷修築巨型建築。最晚約公元前4世紀,瑪雅人發明了獨樹一幟的奇特文字,成為世界四大文字起源地之一,並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一度領先全球。到公元3世紀中葉,瑪雅文明進入全盛期,眾多城邦遍地開花,一直繁榮了700年,人口達到2000萬左右。並於公元8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

然而9世紀中後期,瑪雅文明忽然發生大崩潰:核心區眾多城市廢棄,所有瑪雅邦國幾乎同時滅亡。大崩潰的原因至今未知,各種解釋理論超過80種。有學者懷疑是各城邦間的戰爭無度,也有假說認為是火山爆發。

同時期的亞歐大陸,各大帝國也紛紛解體換代(包括唐帝國、阿拉伯帝國、吐蕃王朝)。因此全球性超級旱災,成為如今最受支持的假說。

艱難復興,叢林抗戰

考古顯示,大崩潰後的瑪雅人口,幾乎全部集中到了永久水源地帶——降水充沛的西南高地(今屬瓜地馬拉),和天然井眾多的尤卡坦北部。這些曾經的瑪雅邊疆,開始變得人口稠密。而原來的核心區則越發凋敝,直到殖民者到來已只有些小村落。

西南高地湖泊溪流密布,瓜地馬拉的瑪雅人,得以保留精耕細作,於公元1200年建立起強大王國,不斷發動戰爭開疆拓土,但於15世紀後期陷入內亂。

而尤卡坦半島土地貧瘠淺薄,遷徙至此的瑪雅人,不得不放棄灌溉農業,依靠燒荒和休耕來保持土壤肥力。西班牙人看到的瑪雅農田雜亂混種,並不是疏於管理,恰恰相反,這是瑪雅人為了充分利用貧瘠耕地而發展出的混種技術,將玉米、南瓜、豆類種植在一起。當玉米高15厘米左右時,在玉米周圍種植豆類和南瓜。這三種作物互惠互利,玉米為豆類提供了攀爬的支撐,從而消除了對杆子的需要。豆類為其他植物提供氮肥,南瓜則遍布土壤,創造一個保留水分的小氣候。這種經典的混種模式,後來傳遍幾乎整個北美洲,被稱為「三姐妹作物」。到公元10世紀,尤卡坦瑪雅人迎來複興,建立起城邦聯盟。聯盟在13世紀初達到極盛,幾乎統一了整個半島。然而15世紀中期再次解體,分裂成十七個城邦。

當西班牙人於16世紀初抵達瑪雅地區,瑪雅總人口在1000萬-1500萬之間,處在青銅時代早期。此時的西南瑪雅王國已虛弱不堪,尤卡坦各城邦也還處在解體的混亂中。然而擁有火槍和鐵甲的西班牙人,殖民入侵卻並不算順利。

與阿茲特克和印加不同,這兩大帝國在皇帝被俘殺後都很快全國崩潰。而瑪雅城邦因各自為政,反倒讓殖民者舉步維艱:1524年,西南王國成為最早被征服的瑪雅地區。然而進入尤卡坦半島以後,殖民者只能一個一個城邦硬打。往往按下葫蘆起了瓢,前方剛打服一個城邦,後方又立馬反了一個城邦。西班牙人就這樣在叢林和沼澤里疲於奔命,一直打到1697年,才攻陷最後一座瑪雅城市,徹底佔領尤卡坦全境。

瑪雅文明失落了,不過瑪雅人還活著 - 天天要聞

瑪雅人開發的玉米-南瓜-菜豆混種的「三姐妹作物」,後來傳遍了整個北美洲。作者供圖

 興衰往複,重掌家園

長年的艱苦抗戰,加上歐洲人帶來的各路瘟疫,讓瑪雅人口在殖民接觸後銳減,17世紀初大概只剩下100多萬人。西班牙征服以後,在殖民地建立種姓制度。西班牙人成為高種姓,混血歐洲裔次之,原住民則是低種姓。瑪雅人大量淪為奴隸,普遍陷入赤貧,原來的宗教也遭到禁絕。

然而瑪雅互不統屬的城邦傳統,以及叢林和山區割裂的惡劣交通,讓殖民者的傳教工作極其艱難。尤卡坦特殊的氣候,刀耕火種對求雨的需求,也讓本土雨神更有信眾。於是有趣的文化融合發生了:瑪雅人在殖民後,都成了名義上的基督徒。但教堂大多就是原來的神廟改建而來,十字架還成了瑪雅生命樹的象徵。眾多瑪雅神靈也披上基督教外衣,繼續以傳統方式接受供奉——太陽神等於上帝,月神就是聖母瑪利亞,玉米神和羽蛇神是耶穌基督的化身,雨神則是天使長......又比如「馬克西蒙」,也稱「聖西蒙」,至今在西南高地廣受瑪雅人供奉。這位神靈名義上就是耶穌的門徒「聖彼得」,總是戴西式禮帽打著領帶,卻喜歡煙酒、玉米、鮮花作為供品。實際上,馬克西蒙是基督教和瑪雅祖先神融合的產物,原型中甚至有一位反殖民領袖:傳說這位瑪雅領袖有些貪酒好色,但英勇堅毅,最後被西班牙人活活燒死。瑪雅人視其為英雄,便偷偷以供奉聖徒為遮掩祭祀他,流傳至今。

這樣的融合讓瑪雅人在殖民期間,仍然保留了不少傳統。很多反殖民領袖,甚至以耶穌化身自稱。瑪雅神話中,世界本來就在衰落和復興中不斷輪迴,傳說羽蛇神就曾征服瑪雅,數百年後又被瑪雅人放逐。如今西班牙人的侵略,也被視為羽蛇神的再次復仇,瑪雅人因此堅信遲早有復興的一天。

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獨立。不久尤卡坦又在瑪雅人支持下,從墨西哥獨立。然而兩國獨立後,政權繼續由歐洲裔主導,原住民仍受到殘酷打壓。忍無可忍的瑪雅人,於1847年發動大起義。義軍節節勝利,幾乎光復了整個尤卡坦,將「高種姓」悉數屠殺或驅逐,後世稱之為「種姓戰爭」。尤卡坦歐洲裔被打得幾乎滅族,只好向美國求救。結果美軍來後搶了一波就回國了,「高種姓」絕望之下,只得重新求救墨西哥。墨西哥立刻派兵攻入半島,於1901年擊敗義軍,持續55年的種姓戰爭結束。瑪雅人的零星反抗,則一直持續到了二戰前夕。

種姓戰爭之後,儘管墨西哥再次向當地移入歐洲裔,但瑪雅人實際又成為了尤卡坦半島的主人。二戰以後,中美洲各國也紛紛轉變態度,開始保護原住民文化。2021年,墨西哥和瓜地馬拉政府正式向瑪雅人致歉。直到今天,中美洲各國還有約800萬瑪雅人,其語言、風俗、血統都得到了較好傳承,尤卡坦州的瑪雅語使用率仍有60%,不久前還選舉出了純血瑪雅人州長。所以面對中國網友的疑問,他們大概也會錯諤地感嘆:「到底是誰在滿世界傳我們死絕了?」

瑪雅文明失落了,不過瑪雅人還活著 - 天天要聞

供奉聖西蒙的瑪雅老人。作者供圖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南海墨

責編 辛省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將至,文明祭掃,這份倡議請查收 - 天天要聞

清明將至,文明祭掃,這份倡議請查收

極目新聞記者 吳漢清明將至,為弘揚優良傳統、倡樹文明新風,3月31日,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文明辦、武漢市民政局發布「文明祭掃倡議書」,號召市民朋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移風易俗,營造安全、文明、綠色的清明節祭掃氛圍。文明祭掃倡議書廣大市民朋友們: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追思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為傳承優...
歐洲人被打斷的脊梁骨,沒那麼容易接起來 - 天天要聞

歐洲人被打斷的脊梁骨,沒那麼容易接起來

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開始無差別橫掃全球,和在俄烏衝突中明確站隊俄羅斯開始,歐洲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在特朗普的邏輯里,美國掏錢、派兵保護歐洲,這是不對的。儘管二戰之後,美國靠著歐盟+北約控制歐洲,....
烏克蘭二婚姑娘遠嫁中國,婆婆得知娘家生活困難,立馬轉賬1萬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二婚姑娘遠嫁中國,婆婆得知娘家生活困難,立馬轉賬1萬

愛情能把人帶到多遠的地方?從烏克蘭的基輔到中國的山東,中間隔著萬水千山,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可偏偏就有人敢邁出這。烏克蘭二婚姑娘多瑪,嫁給了中國小伙大軍,大軍的媽,也就是多瑪的婆婆,聽說多瑪娘家日子不好過,二話不說就轉了1萬塊錢過去。
新民隨筆丨地鐵圖不妨「大」一些 - 天天要聞

新民隨筆丨地鐵圖不妨「大」一些

近來,在地鐵站的便民信息取閱欄,發現紙質版的上海軌交網路示意圖。這樣一份紙質「地鐵圖」,反映軌交整體狀況,能方便地查閱每條線路基本走向和各個車站,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有它的價值。提供信息的同時,紙質版還可以收藏。等到新的線路開通,或是已有線路延伸,新舊版本對比一下,又能看到城市發展的昨日今朝。...
今天還健在的6位老紅軍戰士 - 天天要聞

今天還健在的6位老紅軍戰士

1、王全英(1921年6月—今):藏族,四川省金川縣人。今年104歲。1935年春在金川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春丟隊後隱姓埋名汶川縣三江鎮安家落戶。2006年遷居都江堰市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