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2025年03月20日19:50:24 歷史 3773

2025年3月17日,香港商界傳奇人物、恆基兆業創辦人李兆基在家中辭世,享壽97歲。

他的離世不僅標誌著香港四大豪門時代的謝幕,也讓人再次聚焦他與另一位商界巨擘李嘉誠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較量。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兩位鉅賈的競爭從財富排名延伸至社會責任與胸懷格局,最終在香港官方的評價中,李兆基勝出一籌。

長達半世紀的「二李之爭」

20世紀中期,李兆基與李嘉誠於商界開啟了激烈競爭。

李兆基起初從金融業起步,隨後投身地產行業,創立恆基兆業集團,由此在香港穩穩奠定「地產大亨」之位。

李嘉誠借塑膠花生產嶄露頭角,接著依託長江實業涉足地產界,這便使得二人逐漸構成直接競爭態勢。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在地產領域,李兆基和李嘉誠多次展開堪稱經典的商業對決,其爭鬥過程充滿戲劇性與緊張感,在香港商業發展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財富排名成為李兆基與李嘉誠競爭的又一關鍵看點。

1在1996和1997這兩年,李兆基一度力壓李嘉誠,短暫登頂亞洲富豪榜榜首之位。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不過,從1998年開始,李嘉誠重新奪回榜首,此後更是連續21年牢牢佔據香港首富寶座,李兆基則長期處於其後。

雖說財富數值上李兆基稍顯遜色,可他在社會貢獻方面成果斐然,並且在晚年所做的一系列選擇極具意義,這些都為他贏得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尊重。

胸懷與格局:李兆基的慈善之路

李兆基在晚年展現出令人欽佩的一面。

於商業之途,他斬獲非凡成就,更以持之以恆的慈善之舉回饋社會。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在慈善領域,李兆基涉足範圍廣泛,教育、災後重建、醫療等諸多方面均有其身影,這些善舉成為他商業輝煌外的又一座巍峨豐碑。

近年來,他加大慈善投入力度,捐款規模大幅增長。

由他創立的李兆基基金以及培華教育基金會,長期以來助力香港及內地教育事業前行。

基金會多次向高等院校慷慨解囊,為培育人才貢獻力量,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李兆基的社會貢獻獲得香港官方極高讚譽。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悼念文章里,盛讚李兆基為「傑出的商界領袖和企業家」,對其在推動教育及社會發展方面的卓越貢獻予以表彰。

官方以「財聚香江成偉業,義施華夏惠半生」總結其一生,精準且全面地肯定了他既能在商業中締造傳奇,又心懷社會責任的宏大胸懷與高遠格局。

李嘉誠的爭議選擇

李兆基在慈善與社會責任方面收穫廣泛讚譽,而李嘉誠晚年的商業決策卻與之形成強烈反差。

2025年,李嘉誠把旗下分布於全球的43個港口資產,轉手賣給美國財團貝萊德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這其中涵蓋了處於巴拿馬運河兩端的關鍵港口,這些港口在全球貿易體系里佔據重要地位,對中國經濟的戰略意義更是不容小覷。

此樁港口交易一經披露,即刻引發各界廣泛爭議,香港地區以及內地的輿論普遍覺得,李嘉誠在這樣的關鍵節點,選擇將核心資產「全盤拋售」以實現「全身而退」。

這種做法凸顯出他缺乏應有的家國情懷,大公報更是發文怒斥。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緊接著,國務院港澳辦網站連續轉載《大公報》關於香港長和出售港口資產的評論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援引網友觀點說,「這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

或許從法律層面看,這筆交易並無違規之處,然而公眾對其商業行為的嚴厲批評,使得李嘉誠的個人形象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也讓大眾對他的商業道德與社會擔當產生了新的審視。

「二李之爭」最終定論

李兆基與李嘉誠的角逐,遠不止於財富多寡和地位高低,更是社會責任擔當與胸懷格局的深度較量。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李兆基的離世,恰如一個特殊標點,為這場漫長競爭階段性作結。​

李嘉誠在財富數字方面,長期以來確實穩居上風。

然而,李兆基憑藉持續投身慈善事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收穫了更為廣泛的認可與讚譽。

李兆基辭世後,香港官方給予他極高評價,尊其為「一代偉人」。

反觀李嘉誠,因將全球43個港口資產售予美國財團貝萊德,尤其是涉及巴拿馬運河兩端關鍵港口的交易,引發諸多爭議,面臨「晚節不保」的質疑聲浪。

同是港商差別有多大?97歲李兆基逝世眾人緬懷,李嘉誠被各界譴責 - 天天要聞

相較之下,李兆基在胸懷與格局層面,最終更勝一籌。

李兆基的經歷有力地警示著我們,真正堪稱偉大的商人,不能僅著眼於商業版圖的拓展與財富積累,更需憑藉積極的社會貢獻和強烈的責任感,方能贏得歷史的敬重,在歲月長河中留下堅實且正面的印記。

參考資料

環球網:恆基兆業地產創始人李兆基去世,享年97歲

封面新聞:「香港樓王」李兆基去世,身家千億卧室卻只有床和衣櫃

環球網: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李嘉誠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

金羊網:李家超對李兆基辭世表示哀悼:他是傑出的商界領袖和企業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