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幾天,胡適這個歷史人物又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原因是湖南師範大學的官方微博上引用了胡適的一段話,結果又遭到了一些人的圍攻。著名的大V胡錫進站出來批評了這種現象。所以,胡適的問題就又變熱了。
我以前就寫過關於胡適的文章,詳細地介紹了他在抗戰期間的表現。在這裡,我不想重複以前的介紹,只是想要對一些腦袋還沒有徹底報廢的人講一點道理。
首先,我要對他們說的是:主張講和的人可並不都是漢奸。
兩國交戰,講和不一定就是壞事。你要是認為講和就是投降,講和就是賣國,那不就荒唐了嗎?那朝鮮戰爭中的和談算怎麼回事呢?1951年在第五次戰役中,美國獲得勝利,隨後就主動向中朝方面提出停戰談判,而中朝方面也表示同意。這樣講和對不對呀?是不是應該一直打下去呀?
全面抗戰爆發前,主張對日退讓謀和的人,那可不止胡適一個,也不只是汪精衛和周佛海少數幾個人(實際上,當時汪精衛由於自己的地位,還真沒公開發表過什麼應該積極謀和的講話)。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因為當時的形勢真的很危急。就好像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俄羅斯對烏克蘭大兵壓境,而美國和歐盟都對澤連斯基表示,說你的事兒我們幫不上忙,你自己看著辦吧。
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澤連斯基大概率會向俄羅斯妥協的。
當時中國面臨的局勢就是這樣,列強中一個願意出手相助的都沒有。同時,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開天眼,預見到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
因此,主張妥協退讓,在那個時刻一點都不奇怪,而且,你就不能說主張和談的人是漢奸。是不是漢奸,要看他是不是叛國,主和派如果沒有叛國,那就當然不是漢奸。
胡適在主和方面,並不比其他人更堅定。他在淞滬抗戰爆發兩個月後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應該打下去。隨後,他擔任了駐美國大使,開始為中國爭取外援而積極奔走。
所以,胡適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真的是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現在,有的人拿著蔣介石日記中對胡適的指責說事兒,說連蔣介石都討厭胡適,怎麼現在還有人拿著胡適當寶貝。蔣介石討厭胡適是蔣介石自己的事,你自己不是也很討厭蔣介石嗎?可是這一次你怎麼卻跟蔣介石站到一起去了?蔣介石討厭的人,你應該喜歡才對呀?
(二)
現在還有人說胡適是戰犯,名列戰犯名單。這個是完全沒有的事情。
1949年公布的國民黨戰犯名單里根本就沒有胡適。後來,也沒有什麼第二批「戰犯名單」。
五十年代批判胡適的熱潮中,有人聲稱胡適是戰犯,特別是郭沫若,調門非常高。但這也就是他們自己這麼說罷了,實際上,胡適從來也沒有被正式定性為戰犯。
話又說回來,即便是那些真正的戰犯,到了八十年代,也都「摘帽」了。八十年代,大陸方面正式邀請當初名列戰犯名單的宋美齡、陳立夫、張群等人到大陸來訪問。這就是說,「戰犯」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大陸方面已經不再認為他們這些人是「戰犯」了。
胡適在解放戰爭中站到了國民黨的一邊,這是事實。但是,在宋美齡、陳立夫等人都被「摘帽」,並受到盛情邀請的情況下,你還要硬說胡適罪不可赦,這是想和誰唱反調啊?
(三)
實際上,歷史上存在過兩個胡適。
一個是五十年代批判胡適運動中的胡適。在那場大批判中,胡適被說得一無是處。他變成了漢奸、戰犯、買辦文人,五毒俱全、罪不容誅。
另一個則是八十年代後,經過撥亂反正,黨和政府對胡適有了新的評價,在《辭海》裡面,在各種正規出版物中,胡適的形象終於變了。他變成了一個學貫中西的學者,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同時,他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站到了國民黨的一邊。
胡適的新形象變得有功有過,但絕對不是漢奸,也不是戰犯。
因此,你作為一個網民,你認為哪一個胡適是真實的呢?是五十年代那個胡適,還是八十年代的胡適?
你認為五十年代的胡適真實,那麼八十年代的評價就是錯的了。
你認為八十年代的胡適真實,那麼自然五十年代的評價是錯的。
所以,你就選擇吧。你選擇一下是應該站在五十年代一邊,還是站在八十年代一邊。
這樣的選擇倒是可以充分地表現出你個人的政治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