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純,字粹夫,1900年4月出生於河南省西華縣楊樹李村,先後就讀於西華師範學校和開封東嶽高中。他聰穎好學,擅長演講,愛讀歷代名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精忠愛國、不屈不撓的精神影響著求學的李子純,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愛國進步青年。

李子純
1926年春,李子純接受黨組織委派,返回西華,創辦西華師範青年講習所和婦女訓練班。他以講習所所長的身份秘密對青年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在西華播下革命火種。1927年3月至6月,李子純受黨組織派遣到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講習所里,毛澤東、惲代英、彭湃、方誌敏、夏明翰等系統講授的《共產黨宣言》《農民問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和課程,極大地影響了李子純,使他政治上更加成熟,他在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李子純按黨組織要求回到河南,進行黨的秘密工作。他輾轉開封、焦作、西華、周口等地,在工人、農民、學生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積蓄革命力量。其間,李子純曾打入國民黨周口市黨部,暗中支持、組織工人和手工業者開展革命活動。周口當時是豫東最繁華的市鎮,人口近10萬,素有「小武漢」之稱。這裡聚集著一批貧苦市民、商號店員、各業工人,李子純深入他們中間,鼓動這些饑寒交迫的人們站起來,為改善待遇、提高工資而鬥爭。從此,工人運動在這裡蓬勃地開展起來了。敵人也很快察覺到李子純是工人運動的鼓動者、組織者,要加害於他。黨組織及時通知他,他轉移到河南省密縣一所職業學校任教。在這裡,他結識了1924年加入黨組織的共產黨員楊春芙。共同的信念使二人由同志關係發展為戀愛關係,並結為夫妻。李子純夜以繼日地為黨工作,在學校發展黨員,建立支部,又在山區龐墩村發展黨員、團員約30人,建立了黨支部。他像一台播種機,走到哪裡就把革命種子播種到哪裡。
1930年3月,李子純受中共豫南特委派遣,進入西北軍吉鴻昌所部第十一師做軍運工作,擔任政訓處上校秘書。根據黨組織指示,李子純立即著手在師建立地下黨支部,秘密開展工作。他領導和整頓了部隊中黨的秘密組織,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助吉鴻昌創辦進步刊物《鐵軍》雜誌,編寫士兵課本,教育和團結中下級官兵,還幫吉鴻昌編寫《農民計劃》,又編寫了士兵讀本《新三字經》分發給全體官兵。由於這些讀物形式活潑,通俗易懂,士兵月余內都能背誦。加上李子純帶領的官佐執法隊每天巡視,督察軍風軍紀,使這支舊軍隊面貌為之一新。「一九三一,九一八,怎敢忘卻!瀋陽城,日本強盜,鐵蹄濺血。東北三省顏色變,千萬同胞遭浩劫。奈當局,下令不抵抗,空悲嗟!」這是九一八事變後,李子純填寫的「滿江紅」詞的上闋。正在國民黨吉鴻昌部做軍運工作的李子純,將這首詞譜曲教唱給士兵,激發了士兵抗日反蔣的情緒,對推動吉鴻昌逐漸傾向「聯共反蔣」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他還為共產黨提供軍事情報,組織向蘇區運送給養和槍支彈藥,幫助傷病被俘的紅軍指戰員。
1931年4月,蔣介石手令吉鴻昌部全力「進剿」紅軍。李子純馬上把進軍路線秘密報告給紅軍司令部,並很快得到迴音:一定配合。幾天後,大別山里槍聲大作,殺聲震天,接著「捷報」頻傳。其實完全是吉鴻昌部對天放槍,虛張聲勢,並且沿途丟棄大批槍彈、藥品、米面。在大別山轉了一圈之後,李子純向吉鴻昌建議撤軍,活用「圍魏救趙」之計:令第三十八師第八十八旅一個團化裝成紅軍奔襲光山縣城,然後回師「救援」,把部隊全部撤出大別山。此舉果然成功,天衣無縫。5月,應吉鴻昌要求,李子純同他秘密訪問了蘇區,會見了蘇區領導人沈澤民、徐海東等,就部隊起義之事作了詳細討論並安排了日程。
1932年年初,吉鴻昌從歐美考察回國,秘密策動舊部進行抗日討蔣起義。此時,李子純任第十一師改編後的第三十軍軍部中校秘書兼第八十八旅副旅長,隨後任第三十軍秘書長。得知吉鴻昌要率部起義,李子純積極策應,在部隊發展地下組織,培訓起義骨幹。他選拔政治覺悟高、出身貧苦的青年軍官200多名參加集訓,聘請中共黨員胡道禮、陳化愚講授國文、政治,並建立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同年12月,原西北軍將領趙博生、董振堂成功地舉行了寧都起義,帶領1.7萬人參加了紅軍。不久,由於消息被國民黨特務偵獲,起義失敗。李子純果斷組織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迅速隱蔽疏散,自己則繼續堅持秘密工作。
1933年夏,由於叛徒出賣,李子純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國民黨特務以高官厚祿誘降,用嚴刑拷打逼問,李子純均視死如歸,表現出崇高的革命氣節。他說:「我是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為全人類謀生存的。要口供沒有,要命有一條!」被捕4天後,在湖北黃陂縣(今武漢黃陂區)宋埠南門外的河灘上,李子純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年僅33歲。
1949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向李子純家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華人民將李子純烈士遺骨遷葬於西華革命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