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時間過得飛快,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特朗普首個執政任期時說出的「北約正經歷腦死亡」,隨著俄烏衝突的隆隆炮火漸漸聲息。轉眼間,特朗普重返白宮執政,跨大西洋關係再度迎來挑戰,有人再度對著北約「開槍」,讓馬克龍曾經的那番言論有了新的回聲。
而這次的主角直到前幾天還被外界普遍視作一個「大西洋主義者」。
當地時間2月23日晚,彼時德國大選結果還未最終揭曉,而作為下任總理熱門人選的德國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不但在電視節目中宣布勝選,還對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發表了可能是決定性的看法,將如今的美國比作「又一個俄羅斯」。
面對特朗普對歐洲大陸的步步緊逼,默茨對北約當前形勢的作用提出質疑。他表示,鑒於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的命運「漠不關心」,德國必須從根本上重塑其安全政策,結束長久以來對華盛頓的依賴,歐洲也必須加緊獨立的防務能力,甚至可能要在幾個月內找到北約的替代品。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當地時間2月23日報道稱,自1945年以來,歐洲一直依賴於美國的安全保障,而默茨的最新言論標誌著一個歷史性的分水嶺:不但讓歐洲與美國80年的聯盟成為歷史雲煙,也揭示了特朗普如何深刻動搖了歐洲的政治基礎——重返白宮的第一個月就摧毀了美歐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史性紐帶。
考慮到默茨的對俄立場比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更為強硬,報道還認為,如果默茨在未來幾周組建德國新政府後兌現自己的諾言,他將在烏克蘭乃至整個地區安全的關鍵時刻,帶領歐洲走向一個「激進的新方向」。
當地時間2025年2月23日,德國基民盟黨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發表演講。 視覺中國
默茨就北約發聲,讓人想起馬克龍
「我的絕對優先事項將是儘快加強歐洲,以便一步一步地真正獨立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23日晚,在做客德國電視二台(zdf)一檔政治辯論節目宣布勝選的同時,默茨說出這樣一番話。
「我從沒想過我會在電視節目上說這樣的話。但在特朗普上周發表聲明後,很明顯,美國人,至少是這部分美國人,這屆政府,基本上對歐洲的命運漠不關心。」
路透社指出,上周,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震驚了其歐洲盟友。新一屆美國政府表示,歐洲人必須自己管好自己的安全,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美方還宣布,在不納入烏克蘭和歐洲的情況下,就結束俄烏衝突開啟美俄會談。
在提到定於今年6月在荷蘭舉行的本年度北約峰會時,默茨提出這樣一個想法——歐洲可能需要組建一支獨立的防衛力量來取代北約。
「我很想知道,我們將如何走向6月底的北約峰會。我們是否會繼續以目前的形式討論北約,或者我們是否必須更快地建立一個獨立的歐洲防務能力……我對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抱任何幻想。」
默茨的這一言論,讓人不禁想起了多年前的馬克龍。2019年11月7日,馬克龍在接受《經濟學人》採訪時語出驚人,他宣稱:「美國正在背棄我們,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此番言論當時引起美、德等盟國紛紛出面反駁,時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更是警告稱,馬克龍的言論會破壞跨大西洋聯盟。
作為今年北約峰會東道國的外交官員,當被問及默茨的言論時,荷蘭外交大臣卡斯帕·費爾德坎普(caspar veldkamp)表示,「這表明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他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前說,「始於柏林牆倒塌的時代現在已結束」,歐洲人必須對與美國的關係抱有「現實的期望」。
歐洲遭美國「背刺」,德國可能挑起重擔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指出,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可能的下一任領導人,默茨發表的這番言論可謂「不同尋常」,其態度之強硬,超出任何一位政府首腦就特朗普過去十天對歐洲和烏克蘭發動猛烈攻擊所作出的回應。
當地時間2月21日,默茨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時還表示,「我們必須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再無條件維護北約集體防禦條款的可能性做好準備。這就是為什麼在我看來,歐洲人盡最大的努力確保自己至少有能力獨自保衛歐洲大陸是至關重要的。」
當被問及德國是否應該在法國的核保護傘下尋求保護時,默茨承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多次向柏林提出這樣的提議,但德國前幾屆政府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默茨建議德國與歐洲的兩個核大國——英國和法國進行討論,「討論核共享,或者至少是英國和法國的核安全可以也適用於我們」。
當地時間2月22日,即德國大選開始前夕,默茨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館的集會上對聯盟黨支持者發表演講,誓言要從「對抗性的美國政府」手中保護歐洲和德國的利益。默茨宣稱,歐洲不能被當成「侏儒」,必須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參與者。
當地時間2月23日晚,默茨柏林又對支持者說,他承諾將迅速形成議會多數派來管理德國,並恢復德國在歐洲的「強大領導地位」。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默茨顯然已經決定,他需要接過歐洲領導權這一重擔,而德國近幾個月因選舉和更早之前的政治危機,一直未能承擔起這一重任。
除了德國,歐洲也因法國領導力的削弱而遭受到損失。去年歐洲議會選舉遭遇挫敗後,馬克龍「政治豪賭」般宣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但選民們卻選出了「懸浮議會」,不僅極右翼議員大幅增加,他的總統權力也被削弱,他本人只能忙於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
特朗普發聲祝賀,「接納」了默茨?
美俄上周在沙烏地阿拉伯單獨就結束俄烏衝突問題舉行會談後,特朗普日前接連「嗆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先是在記者會上暗示衝突應歸咎於烏克蘭政府,又在社交媒體上將澤連斯基稱為「獨裁者」,指責烏克蘭「玩弄」美國。特朗普此番言論遭到多個歐洲盟友的批評,並在美國國內引發不小爭議。
據報道,默茨甚至將特朗普政府最近的政策主張與俄羅斯的相提並論。他尤其批評了科技億萬富翁、特朗普當前最重要的顧問馬斯克,指責他在德國大選中支持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
「看看埃隆·馬斯克先生最近對德國競選活動的干預——這是一個特殊的事件。華盛頓的干預與我們所看到的莫斯科的干預一樣,具有戲劇性和激烈程度,最終令人髮指。我們面臨著來自雙方的巨大壓力,現在的當務之急確實是在歐洲建立團結。」
默茨表示,他仍抱有一絲「殘餘的希望」,即美國國會和白宮不會將烏克蘭完全排除在任何和平談判之外。他語氣聽起來並不樂觀地說:「我不確定美國政府在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對這場戰爭會持何種立場。過去幾天,我的感覺是俄羅斯和美國正在這裡走到一起,越過烏克蘭,也因此越過了歐洲。」
默茨(左數第三位)與德國各黨派候選人參加電視辯論時,批評特朗普政府不關心歐洲命運。 德國電視二台視頻截圖
路透社指出,作為一名大西洋主義者,默茨的對俄立場比即將卸任的朔爾茨更為強硬,他暗示如若上台執政,可能會向基輔方面運送中程「金牛座」巡航導彈,而這是朔爾茨所一直反對的政策。
當地時間2月2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發文稱,北約是防止另一場戰爭「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是最簡單、最合乎邏輯的解決辦法。
「如果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我們將不得不在烏克蘭境內建立北約,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維持一支足以擊退侵略的強大軍隊,為其提供資金,自己生產和儲存足夠的武器,並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就其參與進行談判,以阻止俄羅斯發動另一場戰爭。」
他表示,烏方正討論一個包括軍事經濟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全面安全保障體系,並做出權衡,感謝所有支持烏克蘭在實現真正安全道路上努力的人們。
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以默茨為總理候選人的聯盟黨得票率為28.6%;德國選擇黨得票率為20.8%,排名第二;現任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得票率為16.4%,排名第三;綠黨以11.6%的得票率位居第四;左翼黨的得票率為8.8%。
默茨此前多次聲稱,不會與選擇黨合作,選前大部分觀點認為,德國大概率會形成「聯盟黨+社民黨」或「聯盟黨+綠黨」兩種政府架構。如果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最終投票結果與初步統計結果差距不大,上述兩種組合均無法在議會拿到超過半數議席,屆時德國政壇可能再現「三黨聯盟」複雜局面。
美媒注意到,早些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一種特有的「古怪方式」,似乎對默茨表現出了一絲「接納之意」。他祝賀了德國大選的獲勝者(雖未提及默茨的名字),還聲稱保守黨派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自己勝利的一部分。「祝賀所有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勝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如此寫道。與其說是祝賀德國人,不如說是又一次經典的特朗普式自吹自擂。
「但似乎無論如何,德國的下一位領導人都已經對新任美國總統有了自己的判斷。」文章的最後,「政客新聞網」歐洲版這樣寫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