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引轟動
從巴黎峰會看全球ai發展格局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場新的國際博弈正在展開。近期,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深度求索」發布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顛覆了國際社會對ai研發「高投入、長周期」的固有認知,有外媒直言,deepseek打破了美國對ai的話語權壟斷。
在此背景下,2月10日—11日在法國舉行的人工智慧行動峰會吸引世界目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科技巨頭代表與會。國際ai發展格局將有怎樣的變化?本期藍廳觀察,我們就從這次峰會出發去找尋一些端倪。
記者注意到,此次峰會各方均派出高規格代表團與會,被一些西方媒體稱作是「爭奪人工智慧王冠的新機會」。由美國副總統萬斯帶隊,包括open 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谷歌首席執行官皮查伊等在內的美國代表團,更是被媒體稱為「以擁有強大火力釋放防禦信號」。
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演講中更是毫不避諱地宣揚「美國優先」,強調美國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黃金標準」。

對此,中國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沈括對《藍廳觀察》記者表示,美國的相關做法是出於對自身人工智慧的排他性生態的強化和推進的考慮。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美國本身對於峰會的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於自身地位的一種焦慮。他們迫切希望通過政治的遊說、產業的融合滲透去進一步確保和擴大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既有優勢。」
各方擔憂在ai發展中掉隊

美國的這種焦慮同中國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不無關聯。近期,中國的deepseek憑藉開源模式,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衝擊了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總統特朗普直言它「給美國相關產業敲響了警鐘」。

「為什麼法國特別努力去籌辦這一次人工智慧行動峰會,一方面,是去強化拓展自身的國家影響力。另一方面,歐洲事實上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當中,也希望在技術獨立性,特別是所謂的技術主權、戰略自主性方面有自身的一個地位,而不是成為比如說美國的附庸。」
此外,印度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準備在未來3到6個月內打造類似deepseek的語言模型。

deepseek開源低成本
幫助縮小「智能鴻溝」
分析認為,deepseek開源和低成本的特點,有助於普及ai技術,讓更多開發者能夠入局。同時有助於縮小「智能鴻溝」,這也讓全球南方國家看到了希望。

「從deepseek的經歷中我了解到,他們面臨著原本可能阻礙他們發展的局面。受到制裁後,無法從英偉達獲取h100晶元,只能使用性能較弱的晶元。但我們看到他們接受了這一挑戰,並突破困境進行創新。這也是我們非洲必須要做的事。有了開源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創新。對於未來,我很期待看到非洲的年輕人不再只著眼於商業成功,而是思考創造力、激情和影響力。」
deepseek猶如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有的試圖出台新的遏制措施,有的感到了掉隊的壓力,而更多的人則看到了希望。deepseek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人工智慧的創新能力,也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格局。
人工智慧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分析認為,deepseek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更多是在於,它為各國發展人工智慧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和更多國家的參與,未來的ai發展規則將不再由單一國家主導。與此同時也證明,某些大國的技術遏制是「無用功」,我們不需要更多的禁令,而是更蓬勃的創造力和共同應對調整的堅定決心。
方誌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