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的老城區之一,楊浦具有悠久的歷史,承載著居民們的情感記憶。這個春節假期,我們將以「海派城市考古」的方式對楊浦進行「再發現」。
你的記憶中是否有這樣一條床單,粉紅色的底色,中間繪有一簇牡丹花,厚實的質感,可以用上好久,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民光被單廠所出品的經典款床單。
1935年6月,原三友實業社技術員項立民獨資在上海岳州路興祥里石庫門房子里新開作坊式小廠——民光織物社。初期,僅有1台人力毛巾木織機和1台人力被單木織機,僱工8人。生產毛巾和被單,毛巾用「人人牌」商標,被單用「民光」商標。
1936年底,項立民在蘭路(今蘭州路)蘭桂坊租用兩幢石庫門房子,添置10餘台人力木織機和毛巾織機,增加20餘名僱工,擴大經營。1937年「八一三」事變,民光織物社遭到破壞,被迫停產。1938年,移址延平路葉家宅恢復生產。次年,項立民同朋友合夥又開辦了華一織造廠和中匯印染廠。
1941年買下通北路801號6.4畝土地。1944年民光織物社、華一織造廠製造廠遷至通北路801弄14號新址。1945年三個廠統一掛上民光織物社的牌子。
1951年,企業改為上海民光織物社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公私合營改名為上海民光被單廠。1966年10月更名為上海被單七廠。1978年,複名為上海民光被單廠。1994年12月,以民光品牌組建的上海民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民光廠成為該公司的母體企業。2010年上海民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龍頭家紡有限公司。
左圖:早期的民光被單商標。右圖:1981年,圖案LOGO有了微妙變化,火炬光芒衝破了圓圈,民族品牌走出去的決心與信心彰顯無疑,同時,「民光」兩字寓意民光事業穩固、基礎堅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民光」床單最風光的時候。那時,床單上的牡丹花是主導,款式簡單、大方,且用純棉製造,是很多新娘的必備嫁妝,以至「一單難求」。據說最紅火時,求購的人流在廠房外排成長龍,產品剛一下線就被搶購一空。
1981年《文匯報》有過這麼一篇報道「民光被單廠摸透消費者心理」中提到,民光廠每年總有一百多人次走訪商店,供銷社,上山下鄉,調查了解各種消費者的不同要求,掌握各種消費者的心理。針對不同消費人群設計不同風格的花紋。該廠被單底色已由過去紅、桔、綠、藍「四大金剛」,發展到十六種底色:花型格局從過去的「四角一中」,擴大到三大花、四大花、條形花、圖案花、散花等多種格局;花樣從過去的二十多種增加到現在的五十多種。全廠十七隻品種中,有十五隻被評為全國優良產品,其中2669友誼被單、4551上海被單被評為全國名牌產品。
項立民
上海市檔案館藏
項立民,又名項起,出生於1907年1月,浙江杭州人。1920年,從浙江杭州縣立貧兒院高小畢業,進入三友實業社。他從練習生做起,通過勤奮一步步升任為工程師、織部副主任。1927年之後在安祿棉織廠、杭州臨豐染織廠、華純織造廠任廠長。
資源推薦
《上海老品牌》
索書號:
F279.275.1/1802
館藏地:
平涼分館參考閱覽室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