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翟祚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宋寶穎)2025年蛇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即將迎來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春運期間,在熱鬧十足的候車室、遊子返鄉的高鐵上,非遺活動走進候車室、列車上,為旅客送上一道別樣的文化盛宴。
1月18日上午,煙台南站候車大廳中央,幾位煙台書法名家揮毫潑墨,寫下一張張寓意幸福美好的福字和對聯,迎新春寫福字送春聯活動吸引了眾多旅客駐足觀看,墨香氤氳在候車室各個角落,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從煙台南站經停開往北京南站的g1088次列車上,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客運段聯合山東中鐵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情暖春運路,非遺進萬家」文化活動,邀請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剪紙、濰縣布娃娃等具有山東地域特色的非遺傳承人乘車,為旅客在返鄉的旅途中增添濃厚的文化氛圍。
鮮艷的春聯、五彩斑斕的蛇年貼紙把列車裝飾一新,8個風格不同、各具特色的非遺文化展台依次排列,聶家莊泥塑、膠東花餑餑等國家級非遺項目吸引眾多乘車旅客的目光,列車長白俊來風趣幽默地向大家介紹山東各地的春節習俗,在各個展台前詳細講解非遺民俗項目,讓旅客在旅途中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栩栩如生的龍口麵塑、精巧細膩的高密剪紙、憨態可掬的聶家莊泥塑……走進車廂里,多彩絢麗的非遺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於一座行走的非遺文化博物館,欣賞山東各地獨有特色,領略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聶家莊泥塑展台前,小朋友們手拿對獅泥塑,描畫細膩傳神的動物表情。漢家老苗手工織布則以純天然的材質和精美的工藝,展現出返璞歸真的手作魅力。
「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在高鐵上向大家展示傳統手工技藝,木版年畫不僅造型美觀,還有著美好的寓意,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並喜愛咱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楊靜說。
疾馳的高鐵列車在鐵道上飛馳,非遺文化的魅力逐漸溢滿各個車廂,旅客們紛紛趕到餐車參加非遺活動,「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岳峰高聖澤長」中鐵文旅集團職工張可欣扮演的夏雨荷吟誦著詩句,輕聲慢步地走入旅客身邊,詼諧幽默地開展問答活動。「春節的別稱是什麼?」「歲首、大年、正旦。」7歲的小朋友欣欣迅速舉起雙手,大聲回答。
「聽說過非遺上高鐵,但是親身經歷還是第一次,在回家的旅途中,不僅能夠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收到新年禮物,真是太有趣了。」欣欣的媽媽拿起手機,隨手記錄下美好的時刻。
山東中鐵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徐玫表示,希望通過鐵路的平台,能夠讓更多的旅客看到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山東非遺手造,也希望今後能夠聯合各地的文旅局,給傳統非遺更多展示的機會,讓更多的旅客來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剪窗花、捏麵塑,娃娃看到笑哈哈」非遺技藝體驗區讓眾多旅客流連忘返,無法自拔,木版年畫拓印、窗花剪紙等非遺傳承人親手指導旅客們進行製作,紅彤彤的彩紙、喜氣洋洋的年畫在旅客們靈巧的手下新鮮出爐,大家紛紛拿著親手製作的作品拍照留念,喜慶的氛圍溢滿車廂各個角落。
在大家製作非遺手作的同時,呂劇、快板書、東陸大鼓等民俗節目輪番表演,精湛的表演、流利的快嘴,幽默的節奏,贏得旅客們陣陣掌聲,活動的氣氛瞬間達到高潮。乘務員們把提前準備好的新春福字、對聯、春節貼紙等禮品分發給車廂的旅客。
「非遺上高鐵是一種嘗試,也是傳統和現代的一次融合,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大家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自覺地傳承和發揚齊魯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蘊,乘著高鐵的東風,讓非遺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國鐵濟南局青島客運段列車長白俊來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