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2025年01月22日17:02:05 歷史 1463

1948年底,美國生活》雜誌記者卡爾·邁登斯(Carl Mydans)攜帶照相設備來到淮海戰役戰場,記錄下一組戰時國民黨士兵的生活景象,從中我們不難找到他們為什麼最終失敗的原因。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行軍

背著背包,扛著各種武器的國民黨士兵正在往淮海戰役前線進發,從裝備上看要比我軍強太多。然而,看上去浩浩蕩蕩,卻註定去接受失敗的命運。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擔架

在前行的路上,攝影師邁豋斯遇到了抬著擔架的兩個士兵。擔架上躺著一個剛剛從前線撤下來的傷員,傷員的腳趾頭已經腫脹得變了形。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廢墟

路邊一排被戰火摧毀的民居,茅草屋頂已經燒光坍塌,只剩下土坯壘砌的斷壁殘垣。一名當地百姓站在廢墟前,看著曾經的家園無可奈何。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傷兵

軍車後面擺放的幾副擔架,上面躺著的也是從前線撤下了的傷兵。最倒霉的要數這個腳部受傷的傢伙,天寒地凍,他也不得不光著腳。坐在旁邊的士兵手裡夾著煙,神情迷茫。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換個角度

邁豋斯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記錄下當時的場景,原來附近還有許多士兵。眾人站在擔架旁邊,面無表情地看著攝影師的鏡頭。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村舍

因為打仗,村子裡的老百姓基本都跑光了,士兵就理所當然地住進了老百姓的房子里。幾匹戰馬在屋子前面吃食。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大車

當時國民黨士兵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少量的汽車,更多的是一些馬車甚至是扁擔挑子。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窩棚

有一批士兵來到臨時駐紮地,他們挑著鋪蓋卷的擔子並排放在地上。此地百姓的房子畢竟有限,已經住不下太多的人,他們只能在附近搭起窩棚作為休息的地方。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窩棚前

即便是窩棚,有的人還住不上,他們將鋪蓋卷扔在地上,直接躺在窩棚外休息,一副擺爛的模樣。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全景

太陽的時候,很多人願意在室外活動,有的人坐在地上喝著熱水曬暖,有的則讓理髮師幫助剃個頭,不過,洗頭需要自理。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合影

在茅草屋前合影的幾名士兵,按照攝影師的要求站成了一排。他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當初只是為了有口吃的從了軍,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打仗,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裝備

這幾名士兵的裝備比較好,腰間別著牛皮子彈盒,頭上頂著日軍的90式鋼盔,有的還架著風鏡。看這身行頭,他們大概率是國民黨的精銳了。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埋鍋造飯

幾名伙頭兵正在準備食物,一個士兵在木桶里洗菜,另一個士兵在兩隻籮筐架著的木板上切菜。還有一名士兵拎著勺子站在不遠的地方,獃獃地看著鏡頭。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開飯

飯準備好了,士兵們或蹲或站著便開吃了,手裡端著很小的搪瓷碗。這些士兵都是些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且不論飯菜的質量如何,就這麼小的餐具,不知要來上多少碗才能吃飽。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牛車

停在草垛附近的牛車,車夫站在一旁,年輕的國民黨士兵坐在牛車後面,手裡端著搪瓷缸正在吃東西。士兵長得很帥,但棉褲的褲襠爛了,許多棉花綻在外面。

1948年洋人在徐州鄉村所見:躺在地上的傷員,戴著日本鋼盔的士兵 - 天天要聞

高下立判

在邁豋斯拍攝的這組照片中,只出現了這一個趕車的百姓,估計還是被硬拉來的夫子。和我軍身後後浩浩蕩蕩的獨輪車大軍相比,簡直有雲泥之別。還記得陳毅元帥曾講過的那句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