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陳獨秀與李大釗,世人皆知他們二人乃是當年在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者,素有「南陳北李」之威名盛稱。然而,除了陳、李兩人意外,其實還有第三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此人是毛主席的「頂頭上司」張申府,不但是中共早起創始人之一,而且後來還親自介紹周恩來入黨,在黨內的地位,其實僅次於陳獨秀和李大釗。
據歷史資料顯示,張申府出生於1893年的河北獻縣。張申府一生的光環。頭銜極多,不但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高級教授,而且亦是當年盛名天下的數學家、哲學家,更是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
據悉,當年張申府不但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而且亦是介紹朱德老總等人入黨,就連毛主席都尊稱他為「頂頭上司」。
1917年時,年僅24歲的張申府,被特聘到北京大學擔任助教,後來認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由於他出生在晚清進士家庭,不但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貴生活,而且還受過非常良好的文化教育。
張申府的文化水平極高,在北京大學與李大釗、陳獨秀成為至交好友,三人一同創辦了《每周評論》,而他則擔任總編輯一職。
張申府、陳獨秀、李大釗作為進步青年,三人當年在北大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於1918年8月時,張申府和毛澤東相識了。當時毛澤東在北京大學當圖書管理員,而張申府則是北大教授,同時兼任圖書館編目股股長,乃他的頂頭上司。
毛主席晚年時曾回憶,當年有一次,他將細心謄寫好的圖書目錄,一同交給張申府核准。豈料其中有一些差錯,於是張申府大為光火,直接將送過去的圖書目錄摔在桌子上,讓毛澤東重新謄寫。毛主席風趣說道:「張申府的老闆面色十分難看。」
1920年時,張申府攜妻子劉清揚遠赴法國。他按照陳獨秀的囑咐,計劃在巴黎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而他的妻子劉清揚,正是加入該小組的第一人。在法國期間,他介紹了周恩來加入共產黨。
1922年11月時,朱德亦是前往巴黎。當他得知旅歐少年共產黨就在此地後,於是立即主動申請入黨。後來在張申府和周恩來的一同介紹下,朱德亦是如願入黨。可見,張申府在黨內的地區的確很高。
1923年時,張申府奉命回到國內,隨即參與了黃埔軍校的創辦。雖然創辦黃埔軍校時還有蘇聯軍事顧問坐鎮,但是蔣介石非常看重張申府,還特意邀請他擔任翻譯,之後還被委派為第一期招生監考、閱卷老師,乃是黃埔軍校的首批考官。
不久後,他又將周恩來推薦到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一職。而正是張申府此舉,在歷史進程上意義至關重要。由此可見,早期的張申府曾立下不少大功勞。那麼,為何晚年時的他卻籍籍無名,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此,張申府在晚年時經常嘆息,直言自己一生後悔兩件事。張申府後悔的第一件事是主動退出了共產黨。事情發生在1925年1月,當時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在此次會議上,大家討論是否要去和國民黨結盟。
當時張申府堅決反對,甚至與蔡和森、張太雷發生嚴重爭執,最後一氣之下表示退黨。雖然周恩來和李大釗一直在勸他,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攔住他退黨的選擇。
張申府退黨後,此後依靠教書謀生,一直在各個大學輾轉。然而,若是他專心教書育人,此後一直會過著平靜的美好生活。
然而在1948年10月23日時,他撰文發表了一篇名為《呼籲和平》的文章。在該文中,張申府的態度明顯在為國民黨戰鬥。
在解放戰爭就要取得勝利時,他的這篇文章卻引起了各方強烈反對,就連其妻子亦是怒斥他糊塗,並聲明要與他解除婚姻關係。
而正是這篇文章,瞬間讓他徹底自絕於人民,甚至還被罵是「叛徒」,此乃張申府最為後悔的第二件事。然而,在建國後,他仍舊得到了不錯的照顧,一直活到1986年去世,於世間享年為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