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羊元村,原叫長安縣高陽原,是唐太宗李世民三子吳王李恪家族墓地,自上世紀七年代以來,先後在此出土了吳王李恪、李恪曾孫李峴、李峴妻獨孤氏、李恪玄孫嗣吳王李宙等墓志銘。
李恪墓誌蓋:《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銘》
李恪墓志銘正文
李恪曾孫李峴墓志銘
李峴李妻墓誌名
李恪,唐太宗第三子,其母楊妃,是隋煬帝楊廣之女。李恪生於生於唐武德二年(619年),初封漢中郡王、尋徙封長沙郡王。太宗即位,(貞觀三年,即629年)進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11歲)不之官。貞觀十年(637年)徙封吳王,十二年(639年,時年21歲)累授安州都督。高宗即位(649年,31歲),拜司空、梁州都督。「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四年二月二日,會房遺愛謀反,遂因事誅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時年三十有五,葬於高陽之原,諸子併流於嶺表,後武后立,追封為鬱林王,並為之立廟。王妃蕭氏,薨葬安州安陸縣。李恪有四子二女。
長子李仁,約生於貞觀十四年(640年),永徽中徙嶺表。武后稱制召回,改其名千里,封鬱林縣侯。永昌元年授襄州刺史,不知州事。天授後,歷唐、廬、許、衛、蒲五州刺史;長安三年充嶺南安撫討擊使,歷遷右金吾將軍。神龍元年(705年)二月封紀郡王左金吾衛大將軍,五月壬辰進封成王;神龍三年(707年)七月五日,助節愍太子李重俊誅武三思,兵敗坐誅,籍沒其家,改姓蝮氏,使膳部郎中李敏監護喪事。睿宗即位,令複姓。景雲元年(710年)十二月戊申廿五日壬申改葬於京兆郡之銅人原。妃慕容真如海,字淑,趙郡象城人,開元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寢疾於洛陽勸善裡私第,春秋七十有五。均有墓志銘。有子李禧,神龍初歷太僕少卿,封天水郡王,神龍三年與父同助節憨太子李重俊殺武三思兵敗遇害,睿宗即位,令複姓復爵,以從弟李祇次子李峒入嗣,封郕國公,歷右金吾衛將軍(據李贍、李稷、李映等墓志銘匡補)。
次子李琨,生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永徽中流嶺表,武后立,召回。歷淄、衛、宋、鄭、梁、幽六州刺史,有能名。聖歷中,為嶺南招慰使,安輯反獠,甚得其宜。長安二年(702年)被來俊臣等害於江右之官任,贈司衛卿。神龍初,贈張掖郡王。開元十七年(729年)以子禕貴贈工部尚書,追封吳王。妃姬氏,生子三子:禕、襦、褍,鍾氏生子祗、袿。《程思義墓誌》云:「吳王子琨作牧江右,來俊臣密樹朋黨,遠加組織,令君推問,冀陷殊死。」
三子李瑋,字彥英生於貞觀二十年(646年),永徽四年,貶嶺南。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廿一日薨於廣州南海縣,時年三有六。神龍二年(706年)復國,追封朗陵郡王。妃長樂馮氏,開元五年十一月廿五日薨於河南里之私第,七十有四,葬洛陽龍門之平原。在墓志銘。見有二子:李祚,嗣朗陵郡王;李袨,本名褕,出嗣蜀王愔之子璠,開元中,以傍支繼國改封廣漢郡王,遷太僕卿同正員,薨。
四子李璄。永徽中盡流嶺表,神龍初,封歸政郡王,歷宗正卿,坐長兄千里事貶南州。見有一子李禬,降封吳國公。
長女信安縣主,生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永徽四年,年五歲,諸兄流徙嶺表,托桂苑幽居,又陪奉獻陵。永昌元年降歸洛陽元思忠,封信安縣主,開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薨於河南之尚賢里第,春秋六十有九,與其夫合葬於河南縣金谷鄉石城裡之原,有墓志銘。
次女李華,宣城公主,生於永徽元年(650年),薨於開元三年(715年),春秋六十有六,有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