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三國,誰能忘卻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英雄輩出,豪傑並起,而在這紛擾的亂世中,董卓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一手導演了廢立之禍,將東漢王朝推向了深淵;他,專權跋扈,引得天下共憤。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惡名昭彰的人物,在臨死前喊出的六個字,竟穿越千年,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口頭禪。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他的一生,是東漢末年的一段傳奇,也是一段悲劇。早年,董卓以勇猛善戰著稱,他在涼州結交羌人,參與平定羌亂,屢建戰功,逐漸嶄露頭角。然而,隨著權力的增長,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中平六年,董卓應大將軍何進之邀,率軍進京誅殺十常侍,卻意外地成為了掌控朝廷的權臣。
董卓的專權,是從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開始的。這一舉動,不僅違背了傳統的禮制,更觸動了朝野上下敏感的神經。隨後,他弒殺少帝及何太后,獨攬大權,威震京師。董卓的囂張跋扈,引起了無數人的不滿與反抗,但他卻憑藉著強大的軍力,鎮壓了一切反對的聲音。
然而,董卓的暴政並未持續太久。他的專橫與殘暴,終於激起了天下的憤怒。王允,字子師,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生於東漢末年,是一位博學多才、忠誠正直的大臣。他年少時便習經傳、練騎射,初為郡吏,後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東漢朝廷中的一股清流。然而,董卓的專權跋扈,讓王允深感憂慮。他深知,若不除掉董卓,東漢王朝將永無寧日。於是,王允開始秘密籌劃,決心用計除掉董卓。
在籌劃刺殺董卓的過程中,王允敏銳地察覺到了董卓與呂布之間的矛盾。董卓性情暴躁,經常辱罵呂布,甚至動手傷害他。而呂布雖然勇猛善戰,但內心卻對董卓充滿了怨恨。同時,呂布還與董卓的侍女私通,這使得他時刻感到惶恐不安。王允看到了這一點,決定利用呂布對董卓的不滿和怨恨,來實施他的刺殺計劃。
王允首先想到了美人計。他深知,董卓好色成性,而呂布雖然勇猛,但同樣難以抵擋美色的誘惑。於是,王允開始秘密尋找一位美麗的女子,來實施他的美人計。經過一番挑選,他最終選中了一位名叫貂蟬的女子。貂蟬不僅貌美如花,而且聰明伶俐,是實施美人計的最佳人選。
王允將貂蟬許配給呂布為妾,讓呂布對她產生了深深的愛慕之情。然而,在呂布與貂蟬即將成婚之際,王允卻突然將貂蟬轉贈給了董卓。這一舉動讓呂布大感意外和憤怒,他對董卓的怨恨也因此更加深重。
貂蟬在董卓身邊,巧妙地挑撥著董卓與呂布的關係。她時常在董卓面前誇讚呂布的勇猛和忠誠,讓董卓對呂布產生了戒備之心。同時,她又在呂布面前訴說董卓的暴虐和無道,讓呂布對董卓的怨恨更加深刻。
在貂蟬的挑撥下,董卓與呂布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王允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秘密籌劃刺殺董卓的行動。他首先拉攏了董卓麾下的武將李肅,讓他成為刺殺行動的內應。李肅與呂布是同鄉,且曾是丁原的部下,與呂布有著一定的交情。在王允的勸說下,李肅決定背叛董卓,幫助呂布刺殺他。
同時,王允還精心策划了刺殺行動的具體步驟。他讓呂布在董卓進宮時負責護衛,並趁機將董卓的護衛隊分散開來。然後,他讓李肅等人偽裝成宮門衛士,潛伏在宮門附近等待時機。
初平三年(192年)的一個清晨,董卓乘車前往皇宮參加皇帝的慶祝會。呂布按照王允的計劃,負責護衛董卓的安全。當董卓的車隊行至北掖門外時,李肅等人突然衝出,手持長戟猛刺董卓。董卓雖然身穿鎧甲,但仍舊被嚇得驚慌失措。他大聲呼喊:「吾兒奉先何在?」希望呂布能夠前來救駕。
然而,呂布並沒有如董卓所願前來救駕。相反,他手持長戟,一戟刺向董卓,直接將他殺害。董卓的屍體被棄於街頭,任人踐踏。這場刺殺行動,就這樣以董卓的死亡而告終。
然而,董卓的呼喚卻成了他最後的遺言。呂布,這位他曾經視為心腹的義子,卻在這一刻成為了他的終結者。呂布手持長戟,一戟刺向董卓,直接將他殺害。董卓的屍體被棄於街頭,任人踐踏。這位曾經的權臣,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董卓的死亡,不僅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更昭示著一個亂世的開端。他的專權與殘暴,引發了天下的動蕩與不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董卓臨死前喊出的「吾兒奉先何在」,竟在千年之後成為了年輕人的口頭禪。這句話,原本是董卓對呂布的呼喚與期待,卻因為他最終被呂布所殺而充滿了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