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元代著名女性書法家,因一首「我儂詞」,流傳千古!

2024年12月21日23:22:03 歷史 1495

管道升,於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或另有說法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生於風景如畫的湖州吳興(現今浙江吳興之地),亦有記載為德清縣茅山(今歸干山鄉所轄)。她自幼天賦異稟,聰穎過人,性情開朗豁達,儀態端莊優雅,更兼才華橫溢,「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彷彿天生便掌握著文學與藝術的鑰匙。在童年與少年的悠悠歲月里,她通過不懈努力與全面學習,不僅夯實了深厚的文學根基,更在多個藝術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她是元代著名女性書法家,因一首「我儂詞」,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公元1288年,即至元二十五年,管道升踏入京城,或許正是在這一年,她與趙孟頫相遇並締結良緣。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相互傾慕,兩人終成眷屬,彼此間既是曠世之才的相互吸引,也是靈魂深處的深深契合。他們的一生,相互學習,相互成就,既各自獨立,各具千秋,又能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猶如天作之合,歷經歲月考驗而愈發堅固。即便偶有摩擦與隔閡,憑藉管道升的全面智慧與高超情商,她總能以從容不迫、預見性的方式化解危機,使兩人的關係愈發深厚。

步入中年的管道升,雖「玉貌難再」,但歲月賦予了她更加成熟的思想與深邃的性情。面對趙孟頫對婚姻的動搖與納妾之意,她並未採取極端態度,而是以高雅通達、積極嚴肅的姿態,創作了流傳千古的《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她是元代著名女性書法家,因一首「我儂詞」,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這首詞不僅展現了深刻的自我批評與重塑精神,更體現了兩人命運相依、家庭責任共擔的深情厚意,成為了表達夫妻深情厚誼的千古絕唱,深深打動了趙孟頫,從此再無納妾之念。

次年,即公元1289年,他們的兒子趙雍(字仲穆)誕生。從趙雍日後的藝術成就來看,管道升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絕世才女,更是一位溫柔賢淑的良妻,以及一位循循善誘、言傳身教的慈母。她曾在《題畫竹》中寫道:「春晴今日又逢晴,閑與兒曹竹下行。春意近來濃幾許,森森稚子日邊生!」借竹之生機盎然,寄託了對兒女的殷切期望與美好願景。

她是元代著名女性書法家,因一首「我儂詞」,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公元1317年,元仁宗冊封趙孟頫為魏國公,同時冊封管道升為魏國夫人,「管夫人」之名由此傳揚。她因書法成就卓越,與東晉女書法家衛鑠衛夫人」並稱中國歷史上的「書壇兩夫人」。儘管身居高位,享受著榮華富貴,但她卻淡泊名利,嚮往閑逸自由的生活,與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的感慨相契合,與趙孟頫「歸去來兮」的志向相共鳴。趙孟頫晚年雖位極人臣,卻常因自慚而心情鬱悶,管道升便以《漁父詞》四首勸其歸隱,其中寫道:「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以及「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閑去雲水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淡泊名利、自在生活的嚮往。

然而,命運弄人,公元1318年,管道升腳氣病複發,雖經趙孟頫多次上書請求,直至次年四月才得以南歸。四月二十五日,她從大都(今北京)啟程,卻在五月十日(5月29日)病逝于山東臨清的舟中。趙孟頫父子護柩還鄉,將其安葬於德清縣東衡里戲台山(今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趙孟頫親筆撰寫了《魏國夫人管氏墓誌》,字裡行間充滿了對亡妻的深切懷念與沉痛悼挽,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位文化藝術大師的崇高敬意與公正評價。

她是元代著名女性書法家,因一首「我儂詞」,流傳千古! - 天天要聞

公元1322年,趙孟頫亦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歲。同年九月十日,他與管道升合葬於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兩人終得永眠於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段千古傳頌的佳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