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興起是時代的進步,它的出現能夠讓我們可以通過更快速有效的途徑學習了解知識,拓展視野,這些不可否認。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因為聲音多了,盲從、人云亦云的情況也隨之增多,比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軍事能力被演義吹起來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否被演義過度拔高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算無遺策,計出必中,大有無敵於天下之勢,可謂智多近妖,看起來多少有些不真實,但是從大小戰役的結果上看,演義與史實差距並不大,比如屢次北伐無功而返。只不過在北伐過程中,諸葛亮佔盡優勢,又有多次與敵鬥智勝出的戲碼,所以讓人覺得諸葛亮未能成功是天不假年。但是如果細緻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即便諸葛亮真的能夠通過七星燈續命成功,也很難北伐成功,具體原因比較多,就不在這裡過多贅述了,懂得都懂。
歷史上沒有對這些戰爭過程詳細進行描寫,所以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很多戰鬥片段是羅貫中虛構的,這點無可厚非。不過無論歷史還是演義諸葛亮的失敗沒有一次是因為自己的軍事水平不如對方,硬要說他自身的過錯,也就只有看錯馬謖以致失了街亭這一例,然而這一橋段在演義中同樣存在。
這些話看起來很繞,簡單點說,就是儘管歷史上沒有詳細交代諸葛亮幾次北伐的過程,但是就結果和失敗原因看與演義沒有差別,那麼也就不存在演義拔高了孔明,畢竟結果一樣,過程是不如演義那般傳神還是猶有過之,我們誰也不知道,從這個角度講,說演義吹高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本身就站不住腳。
當然了,關於諸葛亮精通那些奇門遁甲、呼風喚雨甚至能延長壽命的本事,這些我也很難相信,畢竟太玄乎,但是這些和軍事能力本也沒什麼關係。
比大佬還懂軍事的大聰明
由於諸葛亮最終沒能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故而成了被集中進攻的一個點,但是若僅僅因此否定他的軍事能力真的合適嗎?很多人頭頭是道的分析,把一些演義都沒看過幾頁的大聰明忽悠得一個楞一個楞,有些小可愛越看越有理,於是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大肆宣揚,人云亦云之風頓起,網路中剎那間多了一批「軍事家」,開始搖頭晃腦、品頭論足。
實際用屁股都不難想,《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但是在明朝前的帝王將相們哪個提到諸葛亮不挑大拇指稱讚?別的不說,李靖的軍事水平毋庸置疑,李世民不光在皇帝里最能打,即便放在名將中排位都不會低,而這二位當初可是對諸葛亮給予了極高評價與敬意的。
《李衛公問對》中記載了李世民與李靖關於軍事的對話,李靖對諸葛亮不吝讚美,甚至有些崇拜,包括李世民同樣如此。我覺得即便是「九漏魚」也不會質疑這二位的軍事能力,既然軍事界的這兩位「學神」都對武侯如此態度,一些小白卻堅持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差難道不可笑嗎?
說白了,正像我剛才所言,很多人演義沒看過兩頁,對歷史更無太多了解,但是他們聽過諸葛亮神乎其神的傳說。當某一日發現與以往風評截然相反的說法,有一部分便另闢蹊徑,口口相傳下將諸葛亮的軍事段位給拉了下來,當然了這所謂拉下來僅僅存在於網路世界,真實的歷史不會因為噴子犬吠而出現任何變化。
「有識之士」否定諸葛亮的論據
當然了,在否定諸葛亮軍事能力的大軍中也不乏真正對歷史有過了解的有識之士,他們拿出了最有力的證據便是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的那句話——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三國志》通常被視作漢末三國的正史,既然正史里如此評價,那麼諸葛亮軍事上的不足似乎就蓋棺定論了。但是如果再多看些歷史資料就會發現,就因為這句話陳壽被罵了上千年。先是《晉書》作者王隱說了這麼一段話:
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好學,善著述,仕至中庶子。初,壽父為馬謖參軍,諸葛亮誅謖,髡其父頭,亮子瞻又輕壽,故壽撰《蜀志》,以愛憎為評也。
意思就是陳壽的父親當年是馬謖的參軍,由於街亭之敗,馬謖被殺,陳壽的父親則受牽連被剃了光頭,所以陳壽懷恨在心,故意抹黑諸葛亮。
唐朝名臣房玄齡同樣採用了這種說法,還爆料稱陳壽曾威脅過丁儀的後人,向人家要好處,這樣就把丁儀寫好點,結果人家不鳥他,於是乎丁儀連個傳都沒有,似乎進一步證實了陳壽的人品不怎麼樣。
類似種種多不勝數,更有甚者認為陳壽區區一個史官,懂個屁的軍事,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資格在這方面評價諸葛亮。試想李靖、李世民這樣的軍神般的人物都對武侯推崇備至,而且諸葛亮還是武廟十哲之一,這些認可難道比不上陳壽的淺薄見識?
其實我倒覺得這些說法有些蓄意攻擊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陳壽挺難的,他處於晉朝,那是司馬家的天下,老祖宗司馬懿雖然成功阻止了諸葛亮北上,但一度被打成了「女裝大佬」。陳壽對諸葛亮在其他方面上已經相當推崇,或者說即便想找到不足都很難,好不容易軍事上最終戰績有限,還不趕緊抓住機會?試想若是北伐失利依舊不吝讚美,那讓晉朝皇室臉往哪放?而且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一句話來斷章取義,冤枉陳壽,人家也說了,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敗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手裡沒牌。另外,其實這句話本身也分如何理解,陳壽說諸葛亮軍事上不足是和他自身其他方面相比較,就好比說一個學霸,高考語文140分,其他全部滿分,那麼說他語文稍差明顯是相對而言,因為對於一般人來說120、130已經不低了。
諸葛亮的真實水平
說了這麼多,那麼諸葛亮的真實水平究竟是怎樣的呢?愚以為或許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名將中,諸葛亮不算天花板級大神,畢竟論戰績比他好的有很多,但也絕對是一流水平,拋開武廟十哲的身份以及歷朝歷代一些軍事家的高度評價,就說他後期的對手司馬懿。司馬懿作戰是什麼風格?四個字——摧枯拉朽!千里奔襲打得那叫一個漂亮,而在對上諸葛亮後只能堅守不出,與其說是他阻擋了諸葛亮的進攻,不如說是硬拖到蜀漢內部自己出問題,畢竟諸葛亮是「一州伐九州」,只要能拖住,必將取得最終勝利。
還有就是關於平定雲南,史書上只是一筆帶過,實則雲南是非常難打的,無論是盛唐還是富宋都沒能攻破那扇大門。而在近代已經轉入熱武器的戰爭中,英吉利侵略者為了搶佔銀礦攻入雲南,結果遭到奮起反擊,最終鎩羽而歸,而當地人民之所以誓死抗擊侵略者,不僅僅是出於守土之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祖先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答應過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會守護這方土地,那個人便是諸葛武侯!
所以諸葛亮在戰績方面確實很難和一些歷史名將比肩,但是愚以為將那些名將放到諸葛亮的位置上未必就能做的更好。在蜀漢與曹魏國力相差懸殊,兵將皆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諸葛亮能夠一度壓制對手實屬不易,若是真的讓他北伐成功,那可真稱得上史上第一無懈可擊的完人了。
當然了,上述不過個人觀點,具體見仁見智,不當之處,望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