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2024年12月13日11:13:06 歷史 1466

都說諸葛孔明用一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幾十萬大軍,創造一力降十會的奇蹟。

但實際上,令曹操說出「非人臣」的司馬懿,怎麼會不知道前方城池空無一人!

他並不是被嚇得撤兵了,而是若是不撤,他必死。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司馬懿與諸葛亮二人又打著什麼算盤?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城樓上,諸葛亮悠閑撫琴,旁邊的書童聽著這優美的曲子,悠然自得。

而城樓下,城門大開,不時就有幾個年老的人走出城來,慢悠悠地掃著大街。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在前往西城的必經之路上,司馬懿的大軍正在步步靠近。在距離城樓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司馬懿大手一揮,十五萬大軍立馬停下。

司馬懿立馬派人前去探查情況,當得知城樓城門大開的時候,司馬懿疑惑不已,若有所思。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他立馬派自己的兒子司馬昭親自去探,務必探查具體清楚具體細節。

過了一會兒後,司馬昭帶著疑惑,將諸葛亮的舉動以及幾個掃街的老大爺的事情告訴了父親。

司馬懿思考良久,立馬下達撤兵的命令,絕對不能再向前一步。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眾位將士疑惑不解,此時不應該是最佳的時機嗎?現在蜀漢街亭已失,正是魏國乘勝追擊的好機會,為何要走呢?

司馬懿向眾人解釋說,城上書童才不過十幾歲,見到大軍壓境,竟然沒有一絲慌張的神情。城樓下掃街的老大爺若是見到他們,早就跑了,怎會還在這裡?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因此,城中恐有埋伏,絕對不能進攻西樓,不然損失慘重。

聽司馬懿這麼一說,眾位將領頓時覺得確實有些奇怪,不疑有他,匆忙離開。

而司馬懿卻看著逐漸變小的西城,心中鬆了一口氣。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城樓不對勁是假,他不敢攻打西城才是真,因為他賭不起,若是賭輸了,他就要喪命了。

要不說諸葛亮是司馬懿的「知音」了,他用一個撤兵的理由作為交換,保住了全城2500多名士兵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這麼說,司馬懿是知道前面是座空城的,那他到底為何要撤兵?諸葛亮明知道司馬懿能夠猜透計策,又為何施這一招?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二曹的談話

那就要先說說當時司馬懿的處境了。

司馬懿出身名門世家,祖輩曾經跟隨項羽征戰沙場,司馬家族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崛起的。

而司馬懿年少聰慧,小小年紀就名揚千里,被稱為「神童」也不為過。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聽聞司馬懿的故事後,曹操便決定將其招攬到自己麾下,實際上也是想為自己的接班人多找些輔佐之臣。

司馬懿也是個看人下碟的人,當初曹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司空,他二話不說拒絕了。後來曹操官至丞相,「狹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識時務,來到曹操的麾下。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據說,曹操在偶然間瞥見司馬懿的相貌,有鷹視狼顧之貌,便認為其十分有野心。他必須好好用「這把刀」,也得防止這把刀反噬自己。

曹操的疑心病很重,一旦認為此人會背主,曹操毫不留情,就將其殺了。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前有華佗,因為欺騙曹操,被曹操認為不忠,結果被殺。後有周不疑,小小年紀,被稱為神童,還是曹沖的玩伴。結果在曹沖死後,周不疑被曹操所殺。

當時曹丕不解,將周不疑留給自己,輔佐自己不就好了,為什麼要把他殺掉?難道父親始終對自己沒信心?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而曹操只對曹丕說了一句話:「你壓不住他,壓不住,就得殺了!」

畢竟曹丕能夠繼承曹操的位置,是因為曹沖死了,曹植不願爭奪。若是問曹丕究竟多少真才實學,那還真沒有多少。

那曹丕能壓得住司馬懿嗎?為何曹操要留下司馬懿呢?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原因可能有兩個,當時司馬懿權力很大,若直接殺了,會動搖曹魏根基;二是曹操留下來四位輔政大臣可不是吃素的。

再說,其實曹操也曾提醒過曹丕,讓其警惕司馬懿。重重阻礙,就算司馬懿想要謀反,也夠他喝一壺的。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那為何最後司馬懿還是成功了呢?主要還是司馬懿知進退,懂得「卧薪嘗膽」。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司馬懿的隱忍

曹操忌憚司馬懿,司馬懿何嘗不知道這件事,只是因為當時羽翼未滿,他也不能輕舉妄動。

曹操去世後,曹丕掌握大權,他謹記父親的警告,沒有將兵權交給司馬懿,只讓其當個閑散小官。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曹丕在位的時候,曹操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張遼曹洪曹彰夏侯尚,也一直制約著司馬懿,只可惜這四人全死了,讓司馬懿抓住了崛起的機會。

當時曹丕忌憚司馬懿,卻也猜忌曹操留下來的這四位「輔政大臣」。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他將曹彰趕到了邊疆,暗中打壓張遼的勢力,剝奪了曹洪的軍權,將其關了起來,又對夏侯尚冷眼相對。

到最後,這些人的權都被削了,曹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只給曹睿留下一個司馬懿一家獨大的朝堂。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猜測曹丕優待司馬懿,其實不是優待,而是他收拾四位大臣的力度比司馬懿大而已。

而司馬懿也沒有輕舉妄動,甚至從沒有提過實際性的措施,一直在隱忍。

待曹丕死後,曹睿根本沒有可以重用的大臣,只能啟用司馬懿。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不過相對的,對其重用的同時,曹睿也時常警惕著這個野心勃勃的人奪權。

司馬懿是對抗蜀漢的利器,那若是蜀漢沒有了,司馬懿是不是就失去了利用價值了呢?

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孔明用空城計成全了司馬懿和自己。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當時若是魏軍攻入西城,那諸葛亮很有可能就死了,蜀漢很有可能就此結束。那司馬懿的任務就完成了,自然成為了曹睿首先清算的對象。

而諸葛亮繼續牽制,屢次北伐,司馬懿帶兵阻擋北伐,根本不用擔憂會被殺。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是在北伐途中,司馬懿在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只為擺脫魏國的制約。沒想到,在如履薄冰的情況下,還真讓司馬懿成功了。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韜光養晦,直到曹芳繼位,他才開始奪權。

他趁著皇帝與曹爽兄弟前去祭祀時,發動了政變,奪了曹爽的兵權,將曹爽一族的人盡數殺害。

主要還是因為曹爽多次在朝中與司馬懿針鋒相對,所以首當其衝的也是曹爽集團。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不過他還留著皇帝傀儡,這樣才能「扮豬吃老虎」。等到自己的勢力能夠推翻曹魏的時候,司馬家族直接讓司馬炎登基稱帝,就此曹魏的時代結束。

而司馬懿隱忍幾十年,換來的是司馬家族的繁榮興盛。而此時的蜀漢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或許司馬懿在回顧對抗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依舊記得空城計,記得嚇他撤退的輪椅上的「死人」。

可以說從空城計就能看出,諸葛亮與司馬懿是相互成就的兩個人。而司馬懿靠著諸葛亮在魏國佔據一席之地。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等蜀漢沒了威脅後,曹氏家族的人開始針對司馬懿,而司馬懿只能暫時辭職,回家養老,實際上是暗中培養勢力。

就這樣,司馬家族建立了晉朝,曹魏成為了歷史。不過也正是因為司馬家奪權,奪得不光彩,才招致司馬家族後代幾乎被滅亡的災禍。

司馬懿早就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 天天要聞

總之,司馬懿能夠在歷史中「脫穎而出」,必然有其特殊的地方。果然是「非人臣」,曹操的評價太准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逄先知:毛主席是如何讀馬列原著的? - 天天要聞

逄先知:毛主席是如何讀馬列原著的?

毛澤東讀馬列著作逄先知毛澤東是在經過對各種思想流派和革命學說進行探討、比較之後,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他一旦認定馬克思主義是唯一能夠救中國的革命真理,便終生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
地道戰是如何解決「藏得住、走得了、打得好」難題的? - 天天要聞

地道戰是如何解決「藏得住、走得了、打得好」難題的?

1939年冬,程子華(左三)與朱良才(左一)、呂正操(左二)、孫志遠在晉察冀合影地道戰、地雷戰是抗戰時期冀中平原區打擊日軍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毛澤東敵後游擊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冀中地道戰的產生和發展吳立人是毛澤東在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後
這一方國土的戰友們(六)炮台山會老鄉 - 天天要聞

這一方國土的戰友們(六)炮台山會老鄉

在坡團山西側約幾百米遠的是炮台山,因其上建有炮台而得名,俗稱「孟麻炮台」,又稱「葛麻炮台」。炮台山與坡團山不同,坡團山主體是土山,高 1024米。而炮台山則是石山,高 1036米。坡團山相對較緩,而炮台山則驟然壁立,有華山之險,從山下上山只
李仁哲:中國的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分析 - 天天要聞

李仁哲:中國的高句麗歸屬問題研究分析

序言對於中國學者而言,1980年以後所有高句麗史研究的結論都可彐結到高句麗史歸屬這一各受關注的研究主題上。中國學界在這方面出現了很多研究成果,還發表了多篇綜述性研究成果。
當春秋諸侯遇到現代爭鬥,一場跨越時空的權利碰撞 - 天天要聞

當春秋諸侯遇到現代爭鬥,一場跨越時空的權利碰撞

明天大寒,出門卻陽光煦煦,2025 年一月的銀川也是愜意,只不過這地震鬧得人心慌。一本《古文觀止·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的文章,撓得我腦袋紛亂。想我這布衣之士,總覺得自己也是個懷才不遇之輩。在今之江湖,想我半白之人,不如管仲也罷,連屈完也遠遠不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歷史的轉折與文化的交融 - 天天要聞

楊堅滅宇文氏建隋:歷史的轉折與文化的交融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隋朝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楊堅通過一系列政治鬥爭和軍事行動,成功滅掉了宇文氏,建立了隋朝,結束了長期的南北朝分裂局面。這一歷史事件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格局,也為後來的唐朝奠定了基礎。
李世民為什麼不立「類我」的李恪為太子? - 天天要聞

李世民為什麼不立「類我」的李恪為太子?

唐朝的興盛局面放眼整個封建社會都十分有名,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後來的開元盛世,都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它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對於這一社會階段,引起人們注意的不僅是唐詩的興盛,還有獨特的繼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