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諸葛孔明用一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幾十萬大軍,創造一力降十會的奇蹟。
但實際上,令曹操說出「非人臣」的司馬懿,怎麼會不知道前方城池空無一人!
他並不是被嚇得撤兵了,而是若是不撤,他必死。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司馬懿與諸葛亮二人又打著什麼算盤?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城樓上,諸葛亮悠閑撫琴,旁邊的書童聽著這優美的曲子,悠然自得。
而城樓下,城門大開,不時就有幾個年老的人走出城來,慢悠悠地掃著大街。
在前往西城的必經之路上,司馬懿的大軍正在步步靠近。在距離城樓還有幾十公里的地方,司馬懿大手一揮,十五萬大軍立馬停下。
司馬懿立馬派人前去探查情況,當得知城樓城門大開的時候,司馬懿疑惑不已,若有所思。
他立馬派自己的兒子司馬昭親自去探,務必探查具體清楚具體細節。
過了一會兒後,司馬昭帶著疑惑,將諸葛亮的舉動以及幾個掃街的老大爺的事情告訴了父親。
司馬懿思考良久,立馬下達撤兵的命令,絕對不能再向前一步。
眾位將士疑惑不解,此時不應該是最佳的時機嗎?現在蜀漢街亭已失,正是魏國乘勝追擊的好機會,為何要走呢?
司馬懿向眾人解釋說,城上書童才不過十幾歲,見到大軍壓境,竟然沒有一絲慌張的神情。城樓下掃街的老大爺若是見到他們,早就跑了,怎會還在這裡?
因此,城中恐有埋伏,絕對不能進攻西樓,不然損失慘重。
聽司馬懿這麼一說,眾位將領頓時覺得確實有些奇怪,不疑有他,匆忙離開。
而司馬懿卻看著逐漸變小的西城,心中鬆了一口氣。
城樓不對勁是假,他不敢攻打西城才是真,因為他賭不起,若是賭輸了,他就要喪命了。
要不說諸葛亮是司馬懿的「知音」了,他用一個撤兵的理由作為交換,保住了全城2500多名士兵的性命,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麼說,司馬懿是知道前面是座空城的,那他到底為何要撤兵?諸葛亮明知道司馬懿能夠猜透計策,又為何施這一招?
二曹的談話
那就要先說說當時司馬懿的處境了。
司馬懿出身名門世家,祖輩曾經跟隨項羽征戰沙場,司馬家族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崛起的。
而司馬懿年少聰慧,小小年紀就名揚千里,被稱為「神童」也不為過。
聽聞司馬懿的故事後,曹操便決定將其招攬到自己麾下,實際上也是想為自己的接班人多找些輔佐之臣。
司馬懿也是個看人下碟的人,當初曹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司空,他二話不說拒絕了。後來曹操官至丞相,「狹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識時務,來到曹操的麾下。
據說,曹操在偶然間瞥見司馬懿的相貌,有鷹視狼顧之貌,便認為其十分有野心。他必須好好用「這把刀」,也得防止這把刀反噬自己。
曹操的疑心病很重,一旦認為此人會背主,曹操毫不留情,就將其殺了。
前有華佗,因為欺騙曹操,被曹操認為不忠,結果被殺。後有周不疑,小小年紀,被稱為神童,還是曹沖的玩伴。結果在曹沖死後,周不疑被曹操所殺。
當時曹丕不解,將周不疑留給自己,輔佐自己不就好了,為什麼要把他殺掉?難道父親始終對自己沒信心?
而曹操只對曹丕說了一句話:「你壓不住他,壓不住,就得殺了!」
畢竟曹丕能夠繼承曹操的位置,是因為曹沖死了,曹植不願爭奪。若是問曹丕究竟多少真才實學,那還真沒有多少。
那曹丕能壓得住司馬懿嗎?為何曹操要留下司馬懿呢?
原因可能有兩個,當時司馬懿權力很大,若直接殺了,會動搖曹魏根基;二是曹操留下來四位輔政大臣可不是吃素的。
再說,其實曹操也曾提醒過曹丕,讓其警惕司馬懿。重重阻礙,就算司馬懿想要謀反,也夠他喝一壺的。
那為何最後司馬懿還是成功了呢?主要還是司馬懿知進退,懂得「卧薪嘗膽」。
司馬懿的隱忍
曹操忌憚司馬懿,司馬懿何嘗不知道這件事,只是因為當時羽翼未滿,他也不能輕舉妄動。
曹操去世後,曹丕掌握大權,他謹記父親的警告,沒有將兵權交給司馬懿,只讓其當個閑散小官。
曹丕在位的時候,曹操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張遼、曹洪、曹彰、夏侯尚,也一直制約著司馬懿,只可惜這四人全死了,讓司馬懿抓住了崛起的機會。
當時曹丕忌憚司馬懿,卻也猜忌曹操留下來的這四位「輔政大臣」。
他將曹彰趕到了邊疆,暗中打壓張遼的勢力,剝奪了曹洪的軍權,將其關了起來,又對夏侯尚冷眼相對。
到最後,這些人的權都被削了,曹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只給曹睿留下一個司馬懿一家獨大的朝堂。
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猜測曹丕優待司馬懿,其實不是優待,而是他收拾四位大臣的力度比司馬懿大而已。
而司馬懿也沒有輕舉妄動,甚至從沒有提過實際性的措施,一直在隱忍。
待曹丕死後,曹睿根本沒有可以重用的大臣,只能啟用司馬懿。
不過相對的,對其重用的同時,曹睿也時常警惕著這個野心勃勃的人奪權。
司馬懿是對抗蜀漢的利器,那若是蜀漢沒有了,司馬懿是不是就失去了利用價值了呢?
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孔明用空城計成全了司馬懿和自己。
當時若是魏軍攻入西城,那諸葛亮很有可能就死了,蜀漢很有可能就此結束。那司馬懿的任務就完成了,自然成為了曹睿首先清算的對象。
而諸葛亮繼續牽制,屢次北伐,司馬懿帶兵阻擋北伐,根本不用擔憂會被殺。
不過,也是在北伐途中,司馬懿在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只為擺脫魏國的制約。沒想到,在如履薄冰的情況下,還真讓司馬懿成功了。
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韜光養晦,直到曹芳繼位,他才開始奪權。
他趁著皇帝與曹爽兄弟前去祭祀時,發動了政變,奪了曹爽的兵權,將曹爽一族的人盡數殺害。
主要還是因為曹爽多次在朝中與司馬懿針鋒相對,所以首當其衝的也是曹爽集團。
不過他還留著皇帝傀儡,這樣才能「扮豬吃老虎」。等到自己的勢力能夠推翻曹魏的時候,司馬家族直接讓司馬炎登基稱帝,就此曹魏的時代結束。
而司馬懿隱忍幾十年,換來的是司馬家族的繁榮興盛。而此時的蜀漢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或許司馬懿在回顧對抗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依舊記得空城計,記得嚇他撤退的輪椅上的「死人」。
可以說從空城計就能看出,諸葛亮與司馬懿是相互成就的兩個人。而司馬懿靠著諸葛亮在魏國佔據一席之地。
等蜀漢沒了威脅後,曹氏家族的人開始針對司馬懿,而司馬懿只能暫時辭職,回家養老,實際上是暗中培養勢力。
就這樣,司馬家族建立了晉朝,曹魏成為了歷史。不過也正是因為司馬家奪權,奪得不光彩,才招致司馬家族後代幾乎被滅亡的災禍。
總之,司馬懿能夠在歷史中「脫穎而出」,必然有其特殊的地方。果然是「非人臣」,曹操的評價太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