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逝世: 重拾弱德之美

2024年12月12日13:20:31 歷史 6827

近段時間,世人紛紛悼念葉嘉瑩。

11月24日下午,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逝世。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

葉嘉瑩被世人所追憶的,不僅是她在古典詩詞研究上的卓絕貢獻,更是她深沉堅韌的品格,其一生所映照出的「弱德之美」——歷經苦難,卻始終在困境中持守信念,以詩詞為舟渡過人生的風浪,為他人點燃精神的明燈。

認識一名聽過葉嘉瑩講公開課的南開大學學生,即便所學並非中文專業、已經畢業十餘年,他始終難忘那堂課帶來的震撼:「課堂上,80多歲的葉嘉瑩精神矍鑠,氣宇軒昂。幾百人的禮堂里,座位上、過道上乃至窗台上全部坐滿了老師和學生,彷彿都被她的講述攏在了一起。聽她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講述詩詞創作和研究,只覺得她站在講台上,有一種無可替代的生命力,就像一株百年老樹,深深地把根扎在這裡。」

葉嘉瑩生命力何來?她選擇持守,持守中華古典文化的根,也持守自己的信念,生髮出「弱德之美」,但她從不是弱者。她一生經歷了家國淪喪、喪親之痛、人生輾轉的動蕩,始終投身於古典詩詞,認為那些文化詞句不僅是審美的選擇,更是心靈的容器,能夠承載苦難的重量與人性的柔情,並堅持將這份「弱德之美」通過講學傳遞,晚年主動回國投身教育,由此也深刻地激勵著後人。在葉嘉瑩的生命美學裡,「弱」並非無能或退讓,而是內斂的力量,是一種在面對無常時的包容與堅持,是於不爭中守得精神的完整。

在崇尚力量與成功的現代社會,世人總愛崇拜強者,但在葉嘉瑩身上,人們重新認識柔弱。有學者指出,現代社會中的許多人害怕被視為弱者,拒絕承認人性中本有的脆弱與依賴性,不願意承認弱甚而「恐弱」。在追求與強者比肩的路上,這種恐懼強化了「強者」話語體系,從而進一步壓制和否定了柔弱、依賴與共情的價值。葉嘉瑩的「弱德之美」恰恰在這一語境下提供了一種示例:真正的力量不是抹去弱點,亦不是屈從,而是承認並擁抱柔弱的存在,以柔軟的力量抵禦外界的壓迫。正如葉嘉瑩所言:「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裡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來源:工人日報

葉嘉瑩逝世: 重拾弱德之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尹錫悅敗局已定,李在明要「斬草除根」 - 天天要聞

尹錫悅敗局已定,李在明要「斬草除根」

無論是布林肯在訪問韓國時的表態,還是白宮在尹錫悅被逮捕後的反應,都證實了一件事:在尹錫悅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更傾向於看到尹錫悅復職的白宮,並不願意對尹錫悅伸出援手。 按照這個趨勢,等待尹錫悅....
你早,河北|河北GDP5.4%;京津冀歡享廟會;國產流感創新葯來了?泰國總理將親自來華作保證 - 天天要聞

你早,河北|河北GDP5.4%;京津冀歡享廟會;國產流感創新葯來了?泰國總理將親自來華作保證

倪岳峰1月21日參加指導2024年度承德市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王正譜1月21日在張家口市走訪慰問。【河北GDP5.4%】2024年河北GDP達47526.9億元,同比增長5.4%。(請左右滑動查看圖片)31個省(區、市)2025年GDP目標均已出爐,絕大多數省份目標不低於5%,其中,西藏「7%以上,力爭達到8%」,為全國最高。海南、內蒙古、湖北、...
扒扒——這些歷史人物謚號嚴重名不符實! - 天天要聞

扒扒——這些歷史人物謚號嚴重名不符實!

咱們講過不少期的謚號,謚號一般來說就是對歷史人物的一生功過的總結,評價好的謚號流芳千古,壞的謚號則遺臭萬年。但,就好像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一樣,壞人明明品行惡劣、遺臭萬年,卻得了看似很好的謚號,明明大大的忠臣卻被冠以惡謚,咱們今日就來簡單
中國城池史——廣西 欽州篇 - 天天要聞

中國城池史——廣西 欽州篇

「巨溟南浸,無極接天,中州之地至此而盡,十萬大山橫跨西維,界分華夏。雖無崇山峻岭之藩維,而有自然金城湯池之固。實一方之形勝也。」二戰末美軍航空測繪欽州周邊(茅尾海、欽州灣)地形圖南朝宋元嘉年間,析合浦縣地置宋壽、宋廣二郡,並置宋壽、宋廣二縣
湖南一副廳級幹部受賄1593萬餘元,在益陽受審了! - 天天要聞

湖南一副廳級幹部受賄1593萬餘元,在益陽受審了!

2025年1月21日,益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懷化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謝商成受賄、行賄、濫用職權一案。.........................................................................................................益陽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10年
網球印沒了,攝像頭裝了,「低級別文物」德壽寺獲保護 - 天天要聞

網球印沒了,攝像頭裝了,「低級別文物」德壽寺獲保護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在進行。北京日報客戶端曾以《這類文物毀損嚴重,急需特別呵護》為題,報道一些低級別文物保護現狀不容樂觀的問題,記者調查發現,產權複雜、資金短缺、不文明行為等導致一些文物現狀欠佳。報道刊發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文物保護部門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