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2024年12月11日13:04:04 歷史 1372

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 天天要聞

提示:潯州高中的歷史沿革,前幾篇已經介紹過,網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複述了,各歷史時期校名有所不同,為方便敘寫,本文一律用「潯高」指代。

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 天天要聞

桂平潯州高中,從1904年建校沿革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歷四十四任校長,除去復任,連任,大概四十人左右。

這四十人當中,人生各異,在歷史中都有各有各自的精彩,在潯高擔任校長,更是各有經歷。

但正所謂,人無完人,世人對他們有好評,也有差評,這歷任潯高校長中,有一人是最不堪提,最不想提,最不願提的,提到也感覺是一段黑歷史,以他為恥。

這就是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為什麼這麼不堪提,還覺得恥呢?

查一下這位趙正平的人物標籤就知道了:汪偽政權漢奸。

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 天天要聞

網圖

趙正平(1877~1945),江蘇寶山(今上海)人,他的人生前半段,還是可圈可點的,在那個時代中,他和眾多熱血青年一樣,接受新思想,激進思想,追求進步,有理想,有心報國,留學日本學習明治維新後的東西,後來在日留學期間還成為了同盟會成員。

回國後,1910年8月任中國同盟會廣西分會秘書長,親歷參加了辛亥革命在廣西的事件。

總的來說,一直到抗戰之前,他在方方面面還是做了不少正面的,積極的事的,參與了不少歷史事件,但抗戰爆發後,他的人生道路就走偏了,追隨了汪精衛,成為了汪偽政府的教育部長。

主要從事文教方面職位事務,參與了汪偽政權諸多的事宜,1945年抗戰勝利後,作為汪偽政府十大重要人物,被蔣某人三度下令緝捕,同年底,逃往浙江省鎮海縣躲避,最後傳出畏罪自殺而亡的消息。

他的人物生平,網上一搜就出來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但是,其人物生平中,並沒有說他當過潯高校長的事情。

那這樣一位人物,怎麼就和潯高扯上關係了呢?為什麼沒有提到呢?

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 天天要聞

其實,他人物生平中沒有提到的「當潯高校長」這段,主要是時間太短,他是宣統三年(1911年)來到桂平潯高當校長的,這個經歷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所以就忽略不提了。

他之所以當了近一年的潯高校長,主要和他在同盟會當廣西分會秘書長時,參與的同盟會潯州起義有關。

同盟會是孫中山領導建立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以前,同盟會發動的比較大的武裝起義有十次,其中有三次在今天廣西境,欽廉防城起義1907年7~9月(當時屬廣東),鎮南關起義1907年12月,欽廉上思起義1908年3~4月(當時屬廣東),但這些都是歷史影響相對比較大的事件,細看歷史,實際上和同盟會有關的起義在廣西境內還有多次,如潯州起義。

潯州起義是同盟會廣西分會所組織的一次起義,最後雖然也是失敗了,但對區域的革命運動,及後來廣西辛亥革命宣布獨立都是有著明顯影響的。

要是鋪開來講,同盟會廣西分會領導的潯州起義就是一個很大的歷史話題了,今天主題只講趙正平部分。

桂平人文:潯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義成罪人,第八任校長趙正平 - 天天要聞

簡單說,同盟會的各次起義,從根源來講,都是時代劇烈變革中,舊制度,新制度之間的新,舊思想的衝突,實際上都是由清末民初間,接受了新學教育的進步知識分子所領導發動的。這些知識分子,多數都有在教育界,文化界的經歷,一是為了隱蔽身份,方便活動;二是為了傳播思想,吸收更多的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加入革命。

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一些新學堂,教育部門和出版報社等,各種文化團體處任職,就說辛亥革命之前,同盟會很多人在廣西的9所新式學校,5所軍事學校任職,任教開展革命活動,支持革命力量的發展,其中,潯高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趙正平被選為同盟會廣西分會秘書長,還作為當時革命報紙《南報》,《指南月刊》、《武學報》主筆,在廣西傳播著革命思想。

1911年,由於潯高校長黃宏憲離職,受同盟會潯州部的邀請,他到了同盟會在潯州的重要活動場所,潯州中學堂任職,由此,開啟了他和潯高的歷史關係。

他在潯高任職一年期間,具體作了些什麼事情,目前中找不到相關有記載的文獻,但就在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潯州起義,二是辛亥革命廣西宣布獨立。

這也是廣西從「大清朝」進入「民國」,從帝制走進共和,進而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至於後來,抗戰爆發,他選擇了跟隨汪偽政權,那就不知他怎麼想的,在大是大非之間,選擇失大義,成為歷史罪人,民族罪人,釘在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千秋。

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