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兵馬俑面世之後,大家對於秦始皇陵就一直非常的好奇,就連陪葬的俑都這麼大規模了,那麼皇陵得是多麼的壯觀啊。
但是這個皇陵一直到現在都處於封閉狀態沒有開挖,期間也有專家曾經用現代科技掃描過陵墓內的情況,結果大吃一驚。
那麼為什麼這個皇陵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發掘?墓中到底是什麼樣的?
秦皇陵的發現
秦始皇在我國歷史中的地位絕對屬於開天闢地的,他開創的制度有很多一直到後世都還在使用。
而在第五次坐車巡遊自己的親手打下的江山時,秦始皇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在旅途的勞頓中閉上了眼睛。
自此屬於嬴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直到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在村民們驚奇的吶喊聲中,秦皇陵才被發現。
在此之前皇陵得下落一直是謎一般的存在,當時的村民也是在幹活的時候,從地里挖出了陶制的人頭。
村民意識到這可能是文物,畢竟這塊土地上經歷過太多的朝代,挖出文物也並不稀罕。
於是他將這個陶制的人頭送往了專業的考古部門鑒定,這一鑒定把專家們嚇了一大跳,竟然是來自秦朝的文物。
這件事轟動了全國上下,發掘行動馬上就展開了,經過專家們的發掘,很快,規模宏大的兵馬俑陪葬坑就出現在了專家的眼前。
兵馬俑的製作工藝以及壯觀的規模讓專家們都合不攏嘴,可是一場悲劇也發生了。
本來這些兵馬俑是處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才得以能夠保存的這麼完好。
但是一見天日之後,很快上面的顏料就開始褪色,速度之快讓在場的專家們根本反應不及,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兵馬俑變成了灰突突的樣子。
這確實是很大的遺憾,我們無法想像全彩色大規模的兵馬俑該是多麼的漂亮。
既然發掘出來了兵馬俑,那麼秦始皇陵已經就在附近這是毋庸置疑的。
果然經過這麼一步一步的測量找到了秦始皇陵的所在地方。
但是一直沒有真正的展開挖掘,首先是當時的技術手段根本不行,曾經考古界發生過這樣的悲劇。
強行打開墓穴之後,當時墓葬中墓主人身上的衣服很快就化為了齏粉,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另一方面就是墓穴中設有很多的機關,我們通過一些書籍也能看出,古人為了防止盜墓往往會設計很多複雜靈巧的機關。
可不要說秦始皇時代無法設計出精巧的機關,就在秦始皇之前的亂世中,墨家所研製的各種機關已經非常的成熟和精巧。
那麼像秦始皇這樣的偉大人物,其墓穴中的機關更是難以想像的。
這也為考古發掘增添了很多的困難,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在考古的時候突然一發冷箭射出來。
而且就算是沒有傷到人,這些機關經歷了這麼久有沒有可能在啟動的時候將皇陵內部機構破壞呢?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就比如說前期在史料中推斷的秦始皇陵內部可能含有大量的水銀,這些水銀在挖掘之後,會不會釋放出有毒的物質,會不會對墓穴造成破壞呢。
所以這些問題一直都困擾著考古的專家們,畢竟秦始皇陵的內部結構這麼複雜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秦始皇陵的規模
關於皇陵的規模根據不同時期的資料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描述。
但是具體究竟是什麼樣的還必須要親自的觀察一番,既然皇陵無法挖掘,那就只能依賴一些現代的手段來進行勘察了,比如說核磁共振。
我們所了解的核磁共振多用於醫學,實際上在很多領域也能看到核磁共振的使用。
在專家們的勘測之下,更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皇陵的結構之複雜規模之宏大令人嘆服。
首先皇陵的深度足足達到了三十多米,這樣的深度下整個皇陵呈現出了金字塔的形狀在,這確實非常的令人驚奇。
也讓外國專家感到非常的不解,為什麼會設計成這個形狀,實際上早在春秋戰國的時期,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結構的建築。
在當時的史書中多次提到,這樣的建築名為九層台,一層一層和金字塔看起來很相似。
不得不感嘆這些古代人的審美還是具有相似之處的,九層台的復原圖看起來非常壯觀。
經過專家的勘測,這個陵墓比實際上最大的金字塔要大得多,可見當時的建築難度有多大。
皇陵的面積達到了五十多公里,這也說明了當時為了修建這個皇陵費了多少的力氣,根據一步步的勘測,越來越多的真相浮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顯然通過核磁共振也能夠看到墓中或許存在著很多的機關陷阱,果然之前的專家們預測的是正確的。
這些東西很容易就會破壞墓穴內部的環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除了皇陵之外在皇陵附近的勘測也得到了很大的成果,比如前些年發掘出來的金駱駝雕像。
在當時那個時代的人民就已經開始有駱駝的雕像了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可以說正是為了保護墓穴內部的環境,國家才一直會沒有繼續發掘,將這些謎題交給我們的後代來解決。
有人預測這個皇陵如果真的進行了挖掘,那麼絕對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奇蹟。
這樣的奇蹟,國家當然要費心思的去保護,不能輕舉妄動。
參考資料:
[1] 祝您健康·文摘版《秦始皇陵八大未解之謎》2016年10期
[2] 建築背後的故事《秦始皇陵墓中的謎團》
[3] 新傳奇《秦始皇帝陵未解之謎地宮有多深?何時能重見天日》202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