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他,趕在趙雲前,火速帶5000部隊駐防白帝城,蜀漢要早亡40年。
夷陵之戰蜀軍被一把火燒得懵逼,大敗而歸,損失兵力數萬。劉備翻山越嶺才得以脫身,從秭歸一路逃到白帝城,最終在白帝城才能歇息下來。孫桓帶軍都快追到白帝城城下了,陸遜大軍後續也都陸續趕來,為何吳軍沒有強攻白帝城呢,卻選擇了撤軍返還。
根據演義記載:時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雲別傳》也記載: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然而在正史上,其實趙雲帶軍隊趕到白帝城的時候,吳軍已經決定撤退了,並不是趙雲救出了劉備。並且早在趙雲帶軍隊趕來之前,已經有一個小將到達白帝城了,還給陛下劉備補充了5000個剛剛從巴西郡各縣城抽調出來的兵勇,以充實白帝城的城防,致使陸遜不敢猛攻決定撤退了。
這一員小將便是馬忠。馬忠是益州巴西郡閬中縣本地人,就是原來張飛管理的郡縣,當時馬忠就是一個小官,巴西郡下漢昌縣縣長。《三國志》記載:先主東征,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
閻芝是馬忠的直屬領導,閻芝是接任了張飛巴西郡太守的職位,閻芝趕緊抽調巴西郡各縣城的5000士兵,讓馬忠帶隊伍火速趕過去,小將馬忠便率先抵達了白帝城。馬忠火速和蜀軍殘兵合成一股,接替了白帝城的城防,而且白帝城本身地理地形上很有優勢,一下子就變得難以攻下了。
夷陵兵敗是在公元222年夏季,蜀漢正式滅亡是在公元263年,蜀漢還能存活了41年,關鍵就在於白帝城易守難攻,而且小將馬忠已經趕來駐防。就這麼,劉備緩了一口氣,而且趙雲後續也從江州帶軍趕來了。若白帝城無法速速拿下,時間一拖久,就輪到東吳危險了。
小將馬忠也因此受到了劉備的重視,從小小縣長一路升遷到了蜀漢後期的庲降都督、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馬忠的求職之路還是有點東西的,在老闆落難的時候積極表現,得到了劉備的高度評價: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也因此,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命馬忠為了門下督,馬忠的仕途就此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