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於黑龍江佳木斯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是中國最東端的領土。
黑瞎子島是由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3個島系,93個島嶼和沙洲組成,,島長58800米,最寬處為14000米,面積約335平方公里。其整體造型與長江出海口的崇明島相似。然而,這片土地卻有著一段波瀾壯闊且飽含滄桑的歷史。
01
自 1858 年起,中國的領土便不斷遭受沙俄的蠶食。彼時,英法聯軍武力攻打天津,沙俄趁火打劫,以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
依據此條約,沙俄鯨吞了黑龍江以北、中國外興安嶺以南約 60 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不過,條約明確規定江東六十四屯仍由中國官員管理,同時將烏蘇里江以東約 40 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納入中俄共管區域,這片區域涵蓋了如今的海參崴、伯力以及庫頁島的大半個遠東地區。
1860 年 11 月,沙俄再次故技重施,以武力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強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 40 萬平方公里土地,海參崴也被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俄語含義 「控制東方」,盡顯沙俄的野心與霸權。
這兩份不平等條約致使大清喪失了多達 150 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 6 個克里米亞的面積,東北地區的出海口也隨之淪陷。
但需注意,儘管《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是在列強威逼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可其中所規定的中俄國界還算明確,即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主航道為界,北邊歸沙俄,南邊直至烏蘇里河口則屬中國領土,而黑瞎子島位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的中國一側,因此在 1929 年以前,一直處於中國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
02
那麼,1929 年民國政府為何會丟掉黑瞎子島呢?
這要從 1927 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說起。當年,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關鍵力量是蘇聯,是蘇聯提供槍支彈藥、資金以及軍事顧問,孫中山才得以創建起武裝革命的核心力量 —— 黃埔軍校。
但在 1927 至 1928 年間,中國發生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其一,蔣介石為獲取英美支持,公然叛變革命,將蘇聯顧問鮑羅廷和加侖將軍驅逐回國,隨後迅速加入反蘇的西方陣營,如同在創業初期接受蘇聯投資,三輪融資後卻將投資方一腳踢開,就此與蘇聯結下仇怨。
其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頂著日本壓力宣布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於是與列強重新簽訂條約便被提上了國民政府的工作日程。
客觀而言,南京國民政府雖在對內治理方面手段頻出且飽受爭議,但在外交政策上尚保留了些許底線。
1928 年 7 月 6 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發布關於重訂新約的宣言,主要內容有三條:一是中華民國與各國間已到期的條約應予以廢除,另行簽訂新約;二是尚未執行完畢的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立即解除並重新簽訂;三是條約到期但新合同未簽訂的,採取適當臨時辦法維持。
國民政府先後與美國、挪威、比利時、義大利、丹麥、葡萄牙、荷蘭、英國、瑞典、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簽訂了相對平等的關稅條約和友好通商條約,列強也認可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丹麥和比利時還取消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
這一系列成果極大地鼓舞了蔣介石。1929 年 4 月,國民政府召集英、法、美等國,就廢除領事裁判權展開談判並提出要求。而蘇聯強佔黑瞎子島的中東路事件,正是在蔣介石反蘇且試圖收回主權的雙重背景下爆發的。
在當下,從最新版的中國地圖能夠清晰地看到,黑瞎子島的全部區域已完整地處於我國國境線的範圍之內。
據悉,曾有西方記者妄圖藉此挑撥中俄關係,其向俄羅斯外交部詢問對中國最新版地圖的看法。而俄羅斯方面明確答覆稱中俄之間不存在領土爭端。
由此可見,俄羅斯發言人對中國這一最新版地圖予以了認可,這無疑彰顯出中俄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相互尊重與高度默契,也反映出雙方通過友好協商與多輪談判,成功解決歷史遺留邊界問題後所形成的穩定且和諧的雙邊關係格局。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中俄兩國作為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的合作態勢,在眾多領域攜手共進,共同致力於應對全球性挑戰,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持續貢獻力量,而清晰明確且毫無爭議的邊界狀況無疑是兩國友好合作得以穩固推進的堅實基石。
黑瞎子島的歷史變遷,是中國近代以來遭受列強侵略、領土主權被侵害的一個縮影。
它時刻警示著我們,國家的強大與主權的完整息息相關,唯有不斷發展壯大,才能捍衛每一寸土地,守護國家的尊嚴與榮耀。
文本來源 @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的視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