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風
編輯|先鋒谷影視娛評
這是1920年林徽因隨父親遠遊歐洲時的照片。
16歲的少女懷抱著對外邊世界的嚮往,第一次出門遠行。
浪漫的巴黎,莊嚴的羅馬,優雅的倫敦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只是這位少女可能還不知道,看風景時的自己,也成了別人眼中的一道美景。
一份美滿的愛情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
她的父親是林長民是致力於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現狀的有志之士。
她6歲能為祖父代筆寫信,19歲就能翻譯英語童話。
才女之姿年紀輕輕就已經開始顯露出來。
1920年,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訪問。
為了培養自己最看重的女兒,他將林徽因帶在身旁。
也是在那裡,她遇到了風流才子徐志摩。
彼時的林徽因只是在書中見識過歐洲的繁盛,心中早已充滿了嚮往。
歐洲各國的旅途,讓她見識到了與國內完全不同的風土人情。
而沿途各有特色的美景,以及頗具風格的建築,都打開了她對美的全新認知。
在歐洲的一年時間中,張希若、金岳霖等人是林家的常客。
年少的林徽因總是坐在一旁安靜地聽大人們的談話。
這些文壇中頂尖人物的交流,讓少女逐漸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而詩人徐志摩,也是在這時與她相熟。
林徽因、泰戈爾和徐志摩
在徐志摩的影響下,她逐漸喜歡上了雪萊等人的現代詩句。
這些優美的文字,彷彿具有魔力一般,為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少女對這些巨匠充滿了崇拜感,這種崇拜也擴散到了徐志摩的身上。
只是徐志摩會錯了意,錯把這種崇拜當成了愛意。
於是他便回以更加濃烈的愛意。
面對徐志摩的瘋狂追求,懵懂的少女一時間慌了神。
她請求父親出面,結束這場因誤會產生的愛。
她喜歡的是詩人的才華,卻並不是這個詩人。
而她的真愛,也很快就會和她見面。
一年後,林徽因回到故土,繼續自己的學業。
而也就在這時,她見到了幾年前的故人,也是後來的愛人:梁思成。
他就像小說中的男主角一樣耀眼。
學校管弦樂隊隊長、體育運動會的跳高冠軍,以及《清華年報》的美術編輯,這些身份全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
兩人在北海公園的水邊分享生活,在白塔之下盡情歡笑,在紅磚金瓦的太廟里探討人生。
這對才子佳人,在註定的緣分中相愛了。
一腔愛國的熱情
林徽因和梁思成
後來的建築大師梁思成,那時候都不知道建築學是什麼。
有天林徽因跟他說,自己想要到國外學建築。
也是那天梁思成才明白,她所說的不是房子,也不是構築物,而是建築學。
那是一門將藝術和工程學融合在一起的學科。
兩人相伴著前往了美國留學。
可是當林徽因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之後,卻被拒之門外。
竟然只是因為她是個女生。
學校認為建築系經常需要熬夜畫圖,她作為一個女生不適合這種工作。
但她不會被這種荒唐的理由打到。
她選擇了同一學院的美術系,同時選修了所有建築系的課程。
她表現出的堅韌,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熬夜畫圖這種事絲毫沒有讓她退縮,甚至還經常因為趕作業而錯過飯點,只能喝水充饑。
這種拼勁兒不僅讓她獲得了學生的尊重,讓她獲得了不少獎項。
更是讓學校破例將她聘為建築設計教師的助理。
三年時間,她就完成了大學四年的課業。
如果繼續留在學校,她將會獲得世界頂尖的資源,未來不可估量。
但是她當初選擇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之後能報效祖國。
當年在歐洲看過各式各樣的上百年的古建築之後,她深刻意識到中國古建築保護意識的缺失。
每次經歷戰火後,木質古建總會被徹底摧毀。
將這些建築數據保存下來,已經成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而父親在混戰中的意外死亡,更是讓她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1928年,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下令擴建校舍,全國招募人才。
林徽因好梁思成趁此機會,在東北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
當時整個系只有他們夫妻兩個教師,每天批改完學生作業之後都已經是深夜。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對中國古建進行了解,她帶著學生到瀋陽故宮去實地參觀。
東北的天氣很冷,但是師生們為國效力的心是火熱的。
一顆堅強的心
九一八事變後,真正的戰爭開始了。
她已經沒辦法再安心坐在教室中教課了。
她現在有了一個更迫切的任務:搶救文物。
她必須趕在文物被戰火摧毀之前,將寶貴的數據記錄下來。
即便日後真的不幸毀於戰爭,也能為後世留下研究資料。
林徽因夫婦和他們的同道,輾轉了137個縣市,調查了1823座建築。
詳細測繪建築206組,測繪圖稿1898張。
這些驚人的數據背後,沒有一個不需要流下大量的汗水。
有的建築需要上到房樑上進行測繪,林徽因就爬。
有的建築已經老化,走上去會有墜落的風險,林徽因也要走。
即便冒著在路上被打劫的風險,她也認為這件事非做不可。
有日本學者挑釁她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唐代木建,要找的話,只能去日本。
這番話點燃了她本就火熱的民族心。
她大海撈針一般地一點點排查,一次次深入無人的偏僻之處。
終於在1937年,根據一幅壁畫上的線索,找到了一座完整保存的唐代古建:佛光寺。
她就是這麼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而勇往直前。
即便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她也一定要將心中的信念貫徹到底。
只是她的精神再頑強,也始終無法抵抗這種生活所帶來的身體上的病痛。
1945年中國戰勝侵略者後,她已經病重到無法下床,她是被抬著去到街上感受勝利的喜悅。
即便醫生說,她最多可以再有五年的壽命,她也依舊拖著病重的身體,完成了一件件大事。
為清華大學的教師設計住宅,為保護景泰藍工藝做調查研究。
參與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還在保衛北平古建築的時候與當時的市長大吵一架。
她挺過了五年又五年,在1955年4月1日病逝,年僅51歲。
結語
她的一生都是在鬥爭中度過,世人提起她卻只有情愛。
殊不知那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她寫給兒子的詩,與徐志摩無關。
她收藏的飛機殘骸,也不是紀念徐志摩,而是紀念犧牲的空軍弟弟林恆。
在她的身上,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愛情。
那年她只有16歲,人們只看到了她驚為天人的容顏。
殊不知這俏美的容貌下,還掩藏著一顆熾熱的心。
部分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創辦者——梁思成與林徽因——清華大學校友網
《圖畫時報》中的林徽因——黨史頻道-人民網
林徽因誕辰111周年:才女的傳奇人生與絕美筆觸[圖]——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