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2024年12月08日12:12:07 歷史 1609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文|南風

編輯|先鋒谷影視娛評


這是1920年林徽因隨父親遠遊歐洲時的照片。

16歲的少女懷抱著對外邊世界的嚮往,第一次出門遠行。

浪漫的巴黎,莊嚴的羅馬,優雅的倫敦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只是這位少女可能還不知道,看風景時的自己,也成了別人眼中的一道美景。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一份美滿的愛情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

她的父親是林長民是致力於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現狀的有志之士。

她6歲能為祖父代筆寫信,19歲就能翻譯英語童話。

才女之姿年紀輕輕就已經開始顯露出來。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1920年,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訪問。

為了培養自己最看重的女兒,他將林徽因帶在身旁。

也是在那裡,她遇到了風流才子徐志摩

彼時的林徽因只是在書中見識過歐洲的繁盛,心中早已充滿了嚮往。

歐洲各國的旅途,讓她見識到了與國內完全不同的風土人情。

而沿途各有特色的美景,以及頗具風格的建築,都打開了她對美的全新認知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在歐洲的一年時間中,張希若、金岳霖等人是林家的常客。

年少的林徽因總是坐在一旁安靜地聽大人們的談話。

這些文壇中頂尖人物的交流,讓少女逐漸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而詩人徐志摩,也是在這時與她相熟。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泰戈爾和徐志摩

在徐志摩的影響下,她逐漸喜歡上了雪萊等人的現代詩句。

這些優美的文字,彷彿具有魔力一般,為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少女對這些巨匠充滿了崇拜感,這種崇拜也擴散到了徐志摩的身上。

只是徐志摩會錯了意,錯把這種崇拜當成了愛意

於是他便回以更加濃烈的愛意。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面對徐志摩的瘋狂追求,懵懂的少女一時間慌了神。

她請求父親出面,結束這場因誤會產生的愛。

她喜歡的是詩人的才華,卻並不是這個詩人。

而她的真愛,也很快就會和她見面。

一年後,林徽因回到故土,繼續自己的學業。

而也就在這時,她見到了幾年前的故人,也是後來的愛人:梁思成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他就像小說中的男主角一樣耀眼。

學校管弦樂隊隊長、體育運動會的跳高冠軍,以及《清華年報》的美術編輯,這些身份全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

兩人在北海公園的水邊分享生活,在白塔之下盡情歡笑,在紅磚金瓦的太廟里探討人生。

這對才子佳人,在註定的緣分中相愛了。

一腔愛國的熱情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和梁思成

後來的建築大師梁思成,那時候都不知道建築學是什麼。

有天林徽因跟他說,自己想要到國外學建築。

也是那天梁思成才明白,她所說的不是房子,也不是構築物,而是建築學。

那是一門將藝術和工程學融合在一起的學科。

兩人相伴著前往了美國留學。

可是當林徽因來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之後,卻被拒之門外。

竟然只是因為她是個女生。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學校認為建築系經常需要熬夜畫圖,她作為一個女生不適合這種工作。

但她不會被這種荒唐的理由打到。

她選擇了同一學院的美術系,同時選修了所有建築系的課程。

她表現出的堅韌,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熬夜畫圖這種事絲毫沒有讓她退縮,甚至還經常因為趕作業而錯過飯點,只能喝水充饑。

這種拼勁兒不僅讓她獲得了學生的尊重,讓她獲得了不少獎項。

更是讓學校破例將她聘為建築設計教師的助理。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三年時間,她就完成了大學四年的課業。

如果繼續留在學校,她將會獲得世界頂尖的資源,未來不可估量。

但是她當初選擇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之後能報效祖國。

當年在歐洲看過各式各樣的上百年的古建築之後,她深刻意識到中國古建築保護意識的缺失。

每次經歷戰火後,木質古建總會被徹底摧毀。

將這些建築數據保存下來,已經成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而父親在混戰中的意外死亡,更是讓她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1928年,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下令擴建校舍,全國招募人才。

林徽因好梁思成趁此機會,在東北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

當時整個系只有他們夫妻兩個教師,每天批改完學生作業之後都已經是深夜。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對中國古建進行了解,她帶著學生到瀋陽故宮去實地參觀。

東北的天氣很冷,但是師生們為國效力的心是火熱的。

一顆堅強的心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九一八事變後,真正的戰爭開始了。

她已經沒辦法再安心坐在教室中教課了。

她現在有了一個更迫切的任務:搶救文物

她必須趕在文物被戰火摧毀之前,將寶貴的數據記錄下來。

即便日後真的不幸毀於戰爭,也能為後世留下研究資料。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夫婦和他們的同道,輾轉了137個縣市,調查了1823座建築。

詳細測繪建築206組,測繪圖稿1898張。

這些驚人的數據背後,沒有一個不需要流下大量的汗水。

有的建築需要上到房樑上進行測繪,林徽因就爬。

有的建築已經老化,走上去會有墜落的風險,林徽因也要走。

即便冒著在路上被打劫的風險,她也認為這件事非做不可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日本學者挑釁她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唐代木建,要找的話,只能去日本

這番話點燃了她本就火熱的民族心。

她大海撈針一般地一點點排查,一次次深入無人的偏僻之處。

終於在1937年,根據一幅壁畫上的線索,找到了一座完整保存的唐代古建:佛光寺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她就是這麼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而勇往直前。

即便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她也一定要將心中的信念貫徹到底。

只是她的精神再頑強,也始終無法抵抗這種生活所帶來的身體上的病痛。

1945年中國戰勝侵略者後,她已經病重到無法下床,她是被抬著去到街上感受勝利的喜悅。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即便醫生說,她最多可以再有五年的壽命,她也依舊拖著病重的身體,完成了一件件大事。

清華大學的教師設計住宅,為保護景泰藍工藝做調查研究。

參與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還在保衛北平古建築的時候與當時的市長大吵一架。

她挺過了五年又五年,在1955年4月1日病逝,年僅51歲。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結語

她的一生都是在鬥爭中度過,世人提起她卻只有情愛。

殊不知那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她寫給兒子的詩,與徐志摩無關。

她收藏的飛機殘骸,也不是紀念徐志摩,而是紀念犧牲的空軍弟弟林恆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在她的身上,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愛情。

那年她只有16歲,人們只看到了她驚為天人的容顏。

殊不知這俏美的容貌下,還掩藏著一顆熾熱的心。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部分參考資料: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創辦者——梁思成與林徽因——清華大學校友網

《圖畫時報》中的林徽因——黨史頻道-人民網

林徽因誕辰111周年:才女的傳奇人生與絕美筆觸[圖]——人民網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林徽因有多美?1920年在歐洲的留影,那年她16歲氣質非凡!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